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孟子》中的治國思想精髓,記住的不僅是知識,更是智慧

《孟子》中的治國思想精髓,記住的不僅是知識,更是智慧

孟子是戰國時期儒家思想的代表,距今已經兩千多年,他的思想的某些方面對於當今社會來說不但不過時,相反,還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恰恰成為現實社會中的較先進的。

一、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

出自先秦《孟子·盡心上》。良好的治國措施,不如善於教育民眾崇德守法。此言教育對於治國安邦有正本清源的作用。

二、飢者易為食,渴者易為飲。

出自先秦《孟子·公孫丑上》。飢餓的人對食物不講究,易於滿足;口渴的人只要有口水喝,也就非常滿足了。意謂人在危境時,對生存的要求是很低的。孟子此語意在勸說統治者要關心百姓的溫飽問題,認為老百姓只要溫飽問題解決了,就不難治理。

《孟子》中的治國思想精髓,記住的不僅是知識,更是智慧

三、德之流行,速於置郵而傳命。

出自先秦《孟子·公孫丑上》引孔子語。德政的流行,比驛站傳達政令還要快。這是孟子引孔子之語說明實行仁政對於治國的特殊意義。

四、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

出自先秦《孟子·離婁下》。莫:沒有人。君主仁德,天下沒有人不仁德;君主有義,天下沒有人不講義。這是孟子的名言,其意是強調君主修德養性、以身作則對天下人的影響和作用。

《孟子》中的治國思想精髓,記住的不僅是知識,更是智慧

五、君行仁政,斯民親其上、死其長矣。

出自先秦《孟子·梁惠王下》。國君施行仁政,那麼老百姓就會熱愛他們的長官、為他們的長官不惜一死。這是孟子在回答鄒穆公問政時所提出的政治主張,強調「仁政」在收穫民心方面的意義。

六、民歸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誰能御之?

出自先秦《孟子·梁惠王上》。老百姓都歸附他,就像水往低處流,奔流不息,那麼天下還有誰能抵擋得住他呢?這是孟子勸梁襄王實行「仁政」以爭取民心的話。以水往低處流作比,強調實行仁政在爭取民心方面的特殊作用。

《孟子》中的治國思想精髓,記住的不僅是知識,更是智慧

七、善政民畏之,善教民愛之。善政得民財,善教得民心。

出自先秦《孟子·盡心上》。好的政令,老百姓都對它有敬畏之心;好的道德教化,老百姓對它都懷有喜好之情。好的政令,能得到老百姓的財富支持;好的道德教化,能贏得老百姓的心悅誠服。孟子這是談「善政」、「善教」在治國安民中的重要作用。

八、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治於人者食人,治人者食於人,天下之通義也。

出自先秦《孟子·滕文公上》。勞心者,腦力勞動者,此指統治者。治人,管理他人。勞力者,體力勞動者,此指被統治者。治於人,被人管理、統治。治於人者,被管理者、被統治者。食人,供養他人。治人者,管理者、統治者。

《孟子》中的治國思想精髓,記住的不僅是知識,更是智慧

九、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

出自先秦《孟子·梁惠王上》。不違反農耕的適宜時間,糧食就會吃不完;細密的漁網不入大池將魚種打盡,魚鱉就會吃不完;刀斧按時進入山林砍伐,木材林木就會用不完。這是孟子跟梁惠王談治國時所發表的見解。

十、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出自先秦《孟子·梁惠王下》。以老百姓的快樂為快樂的君主,老百姓也會以他的快樂為自己的快樂;以老百姓的憂愁為憂愁的君主,老百姓也會以他的憂愁為憂愁。與天下人同樂,與天下人同憂,這樣的君主還不能使天下臣服,是從來沒有過的。這是孟子與齊宣王談治國之道時所闡明的政治主張,其主旨是強調執政者應當「與民同樂」、「與民同憂」、「樂民所樂」、「憂民所憂」的思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素佛堂 的精彩文章:

祖祖輩輩傳下來的14句俗語,暗藏著生活中的大智慧!
商鞅《商君書》八大金句,影響中華2000多年!

TAG:素佛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