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揭秘懸崖邊的「無字天書」!

揭秘懸崖邊的「無字天書」!

近日,廣西遙感信息測繪院充分發揮傾斜攝影測量技術優勢,開展世界文化遺產寧明花山岩畫實景三維數據生產工作,為岩畫景區提供高精度實景三維成果,助力岩畫保護。


揭秘懸崖邊的「無字天書」!


位於廣西寧明縣的花山岩畫是目前為止中國發現的單體最大、內容最豐富、保存最完整的一處岩畫,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自1988年就由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於2016年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左江花山岩畫因處於高濕熱環境,這對其可持續保存存在潛在威脅,因此,開展寧明花山壁畫實景三維數據生產對於保護地區歷史文化遺迹及挖掘自然旅遊資源、實現文化遺迹保護及旅遊開發合理融合具有重要意義,也將對廣西其他歷史文化的保護及合理利用起到示範作用。

本次數據生產,廣西遙感信息測繪院運用無人機對花山風景區面積約10平方千米開展傾斜航攝測量,為有關部門提供解析度0.05米的高精度影像及花山岩畫景區精細化三維模型,實現自然景區數字化,為左江花山岩畫的開發及保護提供保障。


揭秘懸崖邊的「無字天書」!


花山岩畫是左江流域岩畫群的代表,也是目前為止中國發現的單體最大、內容最豐富、保存最完好的一處岩畫。位於寧明縣城中鎮耀達村明江西岸,是戰國至東漢時期嶺南左江流域壯族先民駱越人巫術活動遺留下來的遺迹、國內外著名的古代塗繪類岩畫點,至今己有1800-2500年的歷史,以規模宏大,場面壯觀,圖像眾多,成為廣西左江流域岩畫的典型代表而聞名於世。1988年由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國家列入中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據專家考證,花山岩畫的繪製年代早期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歷經了戰國、西漢、東漢等多個歷史時期的不斷完善,才形成這震撼人心的宏篇巨著。

花山,壯語稱為pay laiz(岜萊),即畫得花花綠綠的山,是一座峰巒起伏的斷岩山,高270米,南北長350餘米,臨江西壁陡峭,向江邊傾斜。岩畫以赤鐵礦和動物膠、血混合調製的顏料繪製,呈紅色。畫面寬170餘米,高40餘米,面積約8000多平方米,除模糊不清的外,可數的圖像尚有1800餘個,大約可分為110組圖像。畫面從山腳2米開始繪製,以5-20米高的中間部分的畫像最多;岩畫以人像構成主體,人像一般作正面、側身兩種姿式,皆裸體跣足,作舉手曲膝的半蹲姿勢,輔以馬、狗、銅鼓、刀、劍、鍾、船、道路、太陽等圖像;每一組正中或上方位置者多為腰掛刀劍、頭上有獸形裝飾,配有坐騎的數米高巨人,威風凜凜的居高俯視著擊鼓弄樂、縱舞狂歡的人群,應為部族首領或活動的指揮者。這些岩畫構圖與人物造型勾畫出一幅幅內容豐富,意境深沉的畫面,真實地反映了己經消逝久遠的駱越社會活動情景。


揭秘懸崖邊的「無字天書」!


花山岩畫是國內外規模最大的古代岩畫之一,其融整體(左江岩畫)的規模宏大、單體(自身)的氣勢雄偉、個體人物(岩畫中)體形碩大之"三大"特徵於一體,從而形成的雄闊氣勢為其他岩畫所不能比擬;花山岩畫的圖像大多採取平麵塑造即投影單色平塗的創作方法,用特製的軟筆在岩壁上塗抹圖像輪廓,形成"剪影"般的藝術效果,造就了花山岩畫粗獷的外貌及活躍的動感,具有極其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是壯民族先民繪畫藝術的不朽傑作及傳承基礎。

"初識壁畫認前朝,色自丹丹跡未凋。"千年的時光,也打磨不去花山岩畫的色彩,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關於繪畫的顏料,目前已有定論。據介紹,歷年來國家文物保護部門的有關專家,先後用科技手段對花山岩畫的作畫顏料進行過檢測,發現其中的主要成分是一種天然礦物質原料--赤鐵礦。然而只有這天然赤礦粉,無法在堅硬、光滑而且直立的崖壁上作畫,必須配以粘劑調合。經過進一步檢驗,發現顏料里的確包含有膠著劑成分,但是檢測出來的膠類,到底是植物膠還是動物膠?以當時較為原始提煉工藝,古駱越人又是如何獲取這些成分的?膠與赤鐵礦又是如何配製的?這又給人們留下了許多謎團。

數千年不變色的顏料配方,或許可以理解為古人偶然得到的,畢竟這還在經驗和常識的範疇內。而他們如何"飛上"半空,在高達40多米的岩壁上畫下岩畫,則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發出"懸崖峭壁費登攀,潑墨塗朱更覺難"的感嘆。


揭秘懸崖邊的「無字天書」!


1988年,花山岩畫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以花山岩畫為中心的花山風景區被定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004年11月,花山岩畫以 文化、自然"雙遺產"的形式,被列入國家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預備清單。2006年12月,花山岩畫被國家文物局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重設目錄。

2016年7月15日,經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審議,「左江花山岩畫文化景觀」正式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單。

歷經2000多年的自然、地質環境及人類活動等因素的影響,花山岩畫積存了風化脫落、岩壁開裂、顏料褪色等多種病害,如不及時根除,岩畫將面臨毀滅的危險。

花山岩畫的狀況,引起了國務院領導、國家文物局和自治區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國務院領導及自治區領導都多次做出重要批示。國家文物局對花山岩畫保護關鍵技術的科學研究給予了大力支持。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自治區文化廳組織了包括地質岩溶學、地質測繪學、環境學、文物保護學、化學、工程學等方面的專家開展前期工作,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

由於岩畫保護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在國內外沒有成功的先例可以借鑒,自治區文化廳等相關部門在歷經多年的周密勘察、進行無數次研究試驗後,才正式啟動針對花山岩畫本體的搶救工程,以滿足文化遺產保護的完整性、真實性、安全性的要求。

花山岩畫搶救性保護方案的出台,凝聚了國內多家研究機構的高新科技成果和多學科專家的智慧,是廣西最具綜合性、挑戰性的文化遺產保護工程。比如,對岩畫病害的測定,使用了熱紅外線成像探測技術,可以在不接觸岩畫本體的情況下摸清病害機理;對岩畫數據的獲取,使用了遙感技術、全球定位、三維激光掃描、虛擬現實等先進技術手段,製成數字化地圖,對岩畫每個部位都能在計算機上實現快速查詢和精確定位;對花山岩畫崖壁前的平台加固,採用了地質鑽孔、探地雷達探測等手段,搭設起專門的腳手架用於開展岩畫保護操作;最大的技術攻關是找到了粘結開裂岩面的關鍵性材料——水硬性石灰,這種石灰的原料采自花山,與花山岩畫的岩面有良好的化學兼容性,不會產生衍生病害。這也是經過大量精密試驗得到的成果。


揭秘懸崖邊的「無字天書」!


花山岩畫保護將是一項長期、複雜和高標準的工程,目前擬定3期或3個區段進行,實施計劃需要5年時間。首期工程將主要進行對開裂危岩的搶救性加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樂藏天下 的精彩文章:

細節放大後的《清明上河圖》,這些梗足夠你笑一年!
一件上百萬,一不留神就買到假的?!

TAG:樂藏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