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房油煙危害大?
「廚房油煙綜合征」
廚房是家庭中空氣污染最為嚴重的場所,其污染源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從煤氣、液化氣等炊火源中釋放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有害氣體,二是烹飪菜肴時產生的油煙。當人們長期呼吸這些被污染的氣體時,往往有可能引發哮喘、氣管炎、肺氣腫等疾患,嚴重者還可招致肺纖維化的惡果。醫學界將其稱為「廚房油煙綜合征」。
醫學家對近年婦女肺癌發病率高的原因進行研究,初步認為這與女性作為家庭烹飪的主角以及其特有的烹飪習慣有關。她們喜歡用大火炒菜,因此吸入的油煙量比較多,這可能是引起肺癌高發的一個重要原因。
健康用油新觀念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如果空氣當中的PM2.5濃度從70微克/立方米降到20微克/立方米,可以使肺癌死亡率降低15%。要想降低PM2.5濃度,控制烹飪油煙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
嚴格控制用油量 食用油主要成分是脂肪,長期食用脂肪過高的菜肴,易引發心腦血管疾病等多種慢性病,影響身體健康。中國營養學會制定的《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中建議,每人每天攝取的食用油不宜超過25克,推薦採用烘烤、涼拌等烹調方式。
辨別優劣選好油 我國把食用油(植物油)分成4個等級,加工精度從四級至一級越來越高。所以,在購買食用油時最好購買一級或二級食用油。食用油又可分為轉基因產品和非轉基因產品,由於人們對轉基因產品的長期安全性存在一定的爭議,因此在採購時最好選用「非轉基因」食用油。
安全存放防變質 如果保管不當,食用油很容易發生變質。變質的食用油對人的腸胃具有強烈的刺激作用,甚至會引起食物中毒。防止食用油變質可採取以下一些措施:一是合理選擇食用油的儲存容器,一般宜選用陶瓷容器或不透光的深色玻璃容器,並盡量減小瓶口口徑。盛裝食用油的容器應密封瓶口,從而使食用油與空氣隔絕。二是儲存的容器應放置在陰涼、避光、乾燥的地方,以防光照加速油脂的氧化和有害物質的形成。三是儲存食用油要防止高溫,一般儲存溫度以10℃~15℃為宜,在夏季應邊購邊用。
分類烹飪更健康
不同類型的油脂具有不同的特性,因此根據油脂的類型選擇不同的烹調方法,則更有利於人體對食用油的吸收和利用,同時也有利於控制油煙的生成量。
一般來說,食用油按著生產工藝的不同,可以分為「浸出」和「壓榨」兩大類。其中,浸出油是將溶油劑與油料混合後提取的油,而壓榨油是靠物理壓力使油脂從油料中分離出來的油。浸出油在烹調時要求「熱鍋熱油」,從而讓殘留的化學物質盡量揮發;而壓榨油最好是「熱鍋涼油」,這樣更能保留住較多的營養成分。
「熱鍋熱油」就是我們平常炒菜時常見的放油程序,即把食用油放入炒鍋內,將炒鍋加熱到油麵有青煙出現時下菜。「熱鍋涼油」調整了一下放油的順序,即先將鍋內倒入少許食用油,一起燒至八九成熱時將油倒出;然後再放入適量涼油,燒至三四成熱時先進行滑油,再進行滑炒或煸炒。這樣烹制出來的菜肴鬆散爽脆,質嫩不綿,還能起到不粘鍋的作用。
在烹飪實踐中,還有一個「冷鍋冷油」的烹飪法,即將食用油和原材料一併放入鍋中,再開始進行小火加熱。這種方法主要用於炸制食品,像油炸花生米就可以採用這種方法。
改變烹飪習慣
減少烹調油煙,應從改變烹飪習慣入手。
改變「急火爆炒」的烹飪習慣 最好採用「熱鍋冷油」的烹飪方法,即先把鍋燒熱,然後再倒入食油,不要等油溫過熱就放入菜進行翻炒。盡量不要選擇爆炒、煎炸、過油、過火的烹飪方式。因為不同的烹調方式需要不同的油溫,如爆炒需要將近300℃的油溫,在這個溫度下會產生大量的油煙。煎炸和過油等烹飪方式也會增加油煙的產生。如採用蒸、煮、炒等烹飪手段,既可減少食用油的用量和油煙的產生量,還可減少對食物營養成分的破壞。
盡量不用鍋底太薄的炒菜鍋 因為鍋底太薄容易使油溫上升過快,所以會增加油煙的生成。採用厚底鍋炒菜則會延長溫度上升的時間,所以可以減少油煙的生成。尤其是爆炒食物時,使用厚底鐵鍋更為適合。
應當經常清理炒菜鍋底 長時間不清理炒菜鍋底,往往在炒菜鍋底上會形成一層厚厚的油脂鍋灰。這些油脂鍋灰被反覆高溫加熱,就會釋放出大量的有害物質,從而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而且,隨著這層油脂鍋灰的加厚,還會延長炒菜時間,不僅浪費了能源,而且還加重了油煙的危害。
不要重複使用食用油 重複使用食用油容易產生一些過氧化物,這些物質是肝臟及皮膚病變的罪魁禍首。同時,反覆使用的食用油,由於其中會含有更多的小分子化合物和其他雜質,因此其發煙點會大幅度降低,這樣就會產生更多的油煙。所以,食用油最好只使用一次,即使採用油炸方式的食用油也不宜超過3次。同時,千萬不要把使用過的食用油再倒回到新鮮食用油中,因為使用過的食用油經氧化後呈黏稠狀,非常容易發生變質。
減少烹飪油煙危害,是我們每個人的心愿,同時也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在成熟的公民社會裡,我們不僅擁有對環境質量的知情權,而且也擁有改善環境的參與權。讓我們從自己的飲食烹飪做起,從改變烹飪習慣入手,為拯救空氣貢獻一份力量。
(作者:蘇更林)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