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吃貨的月餅里,到底夾了什麼餡料?蘇東坡的一首詩曾記錄
在我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中,飲食文化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而對於吃貨們來說,過節就等於享受美食!
那麼在這個中秋佳節,月餅就要佔領餐桌的C位啦。
包子好吃不在褶上。同樣的,月餅好不好吃,關鍵的是餡料。
現在月餅的餡料,可謂是包羅萬象!
從口味上分,有甜的、鹹的,甚至是辣的。
從餡料上分,有傳統的五仁、青紅絲、棗泥,也有新派的香辣牛肉、水果、鹹蛋黃等等。
那麼,古代吃貨們的月餅里,到底夾了什麼餡料呢?
我們按月餅的演變史,來簡單了解一下。
人們普遍認為,月餅這種食品,起源於殷周時期,在唐代開始流行,在宋代才定名為「月餅」,明代開始成為中秋節的專屬食品。
殷周時期:無餡
據說在武王伐紂時,太師聞仲領兵出征。為了便於行軍打仗,他發明了一種「糖燒餅」。這種有大量糖分的乾糧,十分便於儲存攜帶。
後來,為了紀念聞太師,江浙一帶的人們,就將這種「糖燒餅」命名為「太師餅」,而這就是月餅的前身。
可見,最開始的「月餅」是沒什麼餡料的。
漢代:芝麻、核桃做輔料
到了漢武帝時期,張騫出使西域,促進了中亞和中原的交流。
後來,芝麻、胡桃等食品,開始流行起來。
此時,出現了以芝麻、胡桃等為輔料的胡餅,類似於今天的新疆烤饢。
東漢劉熙的《釋名》中就曾提到,胡餅是一種撒了芝麻的燒餅。
而《漢書》也曾記載,漢宣帝年輕時,喜歡買集市上的一種胡餅。
約略可見,那時胡餅已是比較普遍的食品了。
兩晉南北朝時期:干棗、核桃為餡
在這一時期,胡餅更加受到吃貨們的歡迎。
這是因為,它包含了更豐富的食材,甚至開始有了不同的餡料。
比如建立了後趙的石勒,就特別喜歡吃干棗、核桃餡的胡餅。
而在南北朝時,還出現了「烤餅」,餡料是羊肉和蔥白。其實就是一種餡餅。
口味豐富的胡餅大受歡迎,讓吃貨們「愛不釋口」。
《晉書》就曾記載,東晉的大書法家王羲之,在年輕時的一件趣事。
東晉的重臣郗鑒,來到王羲之家裡,為自己的女兒提親。
王府的子弟們都聞訊趕來,卻獨獨不見王羲之的身影。
後來,管家在東院的書房裡,終於找到了王羲之。
他竟坦胸露腹地躺在床上,津津有味地嚼著一塊胡餅!
沒想到,這瀟洒自如的風度,卻讓郗鑒眼前一亮:我的女婿,非你莫屬!
這就是「東床快婿」的由來。
或許這郗鑒欣賞的,不僅是王羲之的從容洒脫,更是他那顆坦誠的吃貨心。
唐代:胡餅、餡餅傻傻分不清楚
到了唐代,胡餅已經成為流行食品。
這一是得益於經濟的繁榮,二是因為與西域交流頻繁,「胡味」美食受到了歡迎。
據說,唐朝的李靖率軍討伐邊寇,在八月十五這天凱旋。
唐高祖李淵龍顏大悅,拿著吐蕃人供奉的胡餅,遙指天邊的一輪明月說:「應將胡餅邀蟾蜍。」
接著,他將胡餅賜給眾臣品嘗,此後就開始流行八月十五吃胡餅。
唐僖宗也曾在八月十五這天,將美味的胡餅賜予新科進士。
此時的胡餅種類更為繁多,常見的有饆饠(音同畢羅),是一種油煎的卷餡餅。
饆饠剛開始流傳進中原時,口味比較重:餡料以肉為主,還要加大蒜等調味。
新疆阿斯塔納出土的唐代饆饠
後來,人們將饆饠進行了改良,放入了一些更溫和的餡料,比如蟹黃、櫻桃等等。
有了豐富餡料的胡餅,成了人們解饞的美食。
大詩人白居易,就曾寫了一首《寄胡麻餅與楊萬州》:
胡麻餅樣學京都,
面脆油香新出爐。
寄與飢饞楊大使,
嘗看得似輔興無。
——唐 白居易 《寄胡麻餅與楊萬州》
這裡的「輔興」,指的是輔興坊,位於長安城西南角,那裡的胡麻餅很是有名。
宋代:餡料口味偏愛「香、甜」
在北宋時期,「月餅」這個名稱,還沒有正式登場。
那時,皇家會在中秋節期間,吃一種名為「官餅」的點心。
而民間則稱之為「小餅」、「月團」。
從名字來看,這時的月餅,已經比「胡餅」時期秀氣了不少。
這時月餅的餡料口味,偏於「香」和「甜」,有麥芽糖和油脂的成分。
蘇軾就曾寫了一首詩,其中一句記錄了當時的「月餅」:
編萑以苴豬,瑾塗以塗之。
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
懸知合浦人,長誦東坡詩。
好在真一酒,為我醉宗資。
——宋 蘇軾 《留別廉守》
其中,「小餅」類似月餅,「酥」就是酥油,「飴」是麥芽糖。
雖然這餡料有些簡單,卻已經很接近如今的月餅。
到了南宋時期,「月餅」這個詞才正式出現。
文人周密,在《武林舊事》中,首次提到了「月餅」這個名稱。
南宋錢塘人吳自牧,也曾在《夢梁錄》中,記載市場上售賣的「月餅」。
可以推斷宋代開始,「月餅」從「胡餅」中脫離,成了一種獨特的小吃。
元代:傳說中的青紅絲月餅來啦
好多人表示,對「五仁」月餅不能忍。
那是因為你沒嘗過青紅絲餡的月餅!
青紅絲餡月餅,可是好多人的童年陰影呢。
據說這種餡料,是從元代開始出現的,和一個民間傳說有關。
在元代末期,中原人不堪忍受蒙元的統治,爆發了多起農民起義。
後來,朱元璋決定聯合起義軍,共同「驅逐胡虜」。
然而,元軍戒備森嚴,消息無法傳遞。
劉伯溫想出一個妙計:將寫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月餅中,再送到各起義軍中。
消息順利傳遞,各起義軍積極響應,一舉推翻了蒙元統治。
傳說月餅中的紙條,是紅色或綠色的,因此人們發明了青紅絲月餅,來表示紀念。
不過,這僅是一個民間傳說,並沒有史料記載。
那麼,青紅絲月餅到底是什麼餡呢?
其實都是極為普通的食材,比如青的是青蘿蔔絲或木瓜絲等,紅的是紅蘿蔔絲、橘皮絲等等。
在民間,青紅絲餡月餅有著很好的寓意。
比如,山東就有句諺語:「青絲子,紅絲子,八月十五抱小子。」
有些地方,還將月餅叫做「青紅絲」。
到了元代,「胡餅」的名字已淡出歷史舞台,史料上很少有它的記載了。
明代:「以百果為大餅」
從明代開始,月餅成功上位,成了中秋節的專屬美食。
明代文學家田汝成,在《西湖遊覽志余》中記載:
「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是夕,人家有賞月之宴。」
劉侗、於奕正共同撰寫的《帝京景物略》中也曾記載:
八月十五那天,「家設月光位於月所出方,向月而拜,則焚月光紙,撤所供,散之家人必遍。月餅月果,戚屬饋相報,餅有徑二尺者。」
此時月餅的餡料,更接近如今的「五仁」。
在《萬曆嘉興府志》中寫道:「八月望以百果為大餅名月餅,以百果和糖名俸糖,賞月達曙。」
關於北京的地方史《宛署雜記》中曾記錄:「士庶傢俱以是月造麵餅相遺,大小不等,呼為月餅。市肆至以果為餡,巧名異狀,有一餅值數百錢者。」
以上提到的「果」,既包含堅果比如花生、瓜子仁、核桃等,也包含一些果脯,比如金桔、青梅等等。
清代:「五仁」月餅大熱,大膽用蝦仁
到了清代,月餅的製作技術基本成熟,月餅的外形也更加精美。
當時的月餅會壓上傳統圖樣,比如蟾蜍、兔子、月宮,或一些吉祥話等等。
清代的富察敦崇,在《燕京歲時記》中記載:「中秋月餅以前門致美齋者為京都第一,他處不足食也。至供月月餅到處皆有。大者尺余,上繪月宮蟾兔之形。有祭畢而食者,有留至除夕而食者,謂之團圓餅。」
此時,「五仁」月餅很受食客歡迎。
袁枚的《隨園食單》中寫道:
「酥皮月餅,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豬油作餡,食之不覺甜而香鬆柔膩,迥異尋常」。
可見在清代,「五仁」月餅是大熱,誰能想到如今卻被吃貨們吐槽呢。
除了傳統的餡料,人們還發明了一些新鮮口味。
比如在嘉慶年間,福州流行吃一種咸甜風味的月餅,餡料中不僅有桂圓、核桃,還大膽加入了蝦仁。
有人還寫詩盛讚,「特產佐料有國味,鮮美芬香心神怡」。
和古代相比,如今月餅的餡料,更加包羅萬象,滿足了吃貨們的不同口味。
我們在中秋節品嘗月餅時,不妨也重溫一下它的歷史。
或許那些你認為難吃的月餅,也會變得格外香甜了呢。
※《紅樓夢》中最會「祭奠」的黛玉,在中元節這天寫詩給5個美女
※她做了近40年保姆,死後留下15萬張膠片,人們開始稱她為「大師」
TAG:半杯咖啡讀好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