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對於養生,你是怎麼做的呢,看看這些方法吧!

對於養生,你是怎麼做的呢,看看這些方法吧!








點擊圖標查看↓↓↓↓

















四大名著

中醫艾灸

小兒推拿

疾病查詢


在養生方面有很多的方法,現在在中醫養生方面也有很多人開始做,但是你知道都是怎麼個養生法嗎,下面來一起看看吧!


外明穴



在眼輪匝肌、淚腺下內方組織中,內側有外直肌;淺層有顳淺動、靜脈.布有面神經顳支和眶上神經分支。深層有淚腺動靜脈,布有淚腺神經。

主治,

屈光不正,角膜白斑,視神經萎縮。



睛明穴



人體睛明穴位於面部,目內眥角稍上方凹陷處。主治疾病,目赤腫痛,流淚,視物不明,目眩,近視,夜盲,色盲。迎風流淚、偏頭痛。



絲竹空


該穴位於人體的面部,當眉梢凹陷處,主治疾病,頭痛,目眩,目赤痛,眼瞼跳動,齒痛,癲癇。


百會穴


定位此穴道時要讓患者採用正坐的姿勢,百會穴位於人體的頭部,頭頂正中心,可以通過兩耳角直上連線中點,來簡易取此穴。(或以兩眉頭中間向上一橫指起,直到後髮際正中點。)

主治疾病:

百會穴的主治疾病為:頭痛、頭重腳輕、痔瘡、高血壓、低血壓、宿醉、目眩失眠、焦躁等。此穴為人體督脈經絡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治療多種疾病的首選穴,醫學研究價值很高。



球後穴


在面部,當眶下緣的外1/4與內3/4交界處,患者正坐仰靠,輕輕閉目取之。一切目疾,如視神經萎縮,視神經炎,視網膜色素變性,視網膜動脈或靜脈阻塞,中心性視網膜病變,色覺異常,近視,青光眼,早期白內障,玻璃體混濁,內斜視等等。


四白穴


在面部,瞳孔直下,當眶下孔凹陷處。


【功用】祛風明目,通經活絡。

主治病症,

眼科手術針麻常用穴之一。

精神神經系統疾病:三叉神經痛,面神經麻痹,面肌痙攣


清火穴冬天,屋裡開暖氣,人們又穿得多,有些人因體內熱量散發不暢,而出現上火癥狀,此時,點按手腳的清火穴非常有效。①1關沖穴如果感覺眼屎多,是體內熱毒上沖所致。按關沖穴有瀉熱開竅、清利頭目的功效。具體位置:關沖穴位於無名指尺側指甲根旁0.1寸處。2內庭穴內庭穴是足陽明胃經的滎穴。它的最顯著的一個特點就是可以瀉胃火。饕餮美食引起的消化不良、便秘、牙齦腫痛、口臭等癥狀都可以按揉內庭穴。具體位置:內庭穴位於足背,當第2、3趾間,趾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取穴時,正坐垂足或仰卧位,在第2跖趾關節前方,第2、第3中趾縫間的紋頭處。












勞宮穴



心火亢盛多見於工作壓力較大、煩心事較多、遇事老愛著急的人,大多有情緒煩躁、夜間渾身燥熱而失眠、多夢、焦慮等癥狀,此類人的清火藥就是勞宮穴。具體位置:勞宮穴位於手握虛拳時中指指尖點到的位置,具有清心泄熱、開竅醒神,消腫止癢的功效。












排毒穴每個人的體內都會存在毒素,但是很多人作息的不正常會耽誤到體內排毒的時間,所以身體里就會積存毒素。其實我們身體自帶「排毒口」,多按一按,幫助身體排毒!1合谷穴體內毒素的沉積,會造成正常生理機能被擾亂,影響新陳代謝的運作。經常按壓合谷穴,能夠使大腸經脈處組織和器官的疾患減輕或消除,實現排出體內堆積毒素的目的。②具體位置:位於手背拇指和食指張成45度角時,骨頭延長線交點的位置。











天樞穴




身體正常的循環機能有所改變,「毒素」便會沉積在體內,導致宿便堆積甚至便秘。天樞穴與胃腸道聯繫緊密,對調節腸腑有明顯的雙向性療效,既能止瀉,又能通便,長期保養按摩此養生穴位能夠確保腸道健康,清除腸道內常年累積的宿便,讓「毒素沉積」造成的面色黯沉、頑固色斑全部說再見!具體位置:在肚臍兩邊左右各三指寬處。3曲池穴曲池穴與人體的新陳代謝有密切關聯,因為人體日常排泄體內廢物都是藉助腸道器官,所以經常按壓曲池穴,可以幫你在日常繁重的工作閑暇排毒減壓。具體位置:位於手肘內側彎曲的位置,將手肘內彎時用拇指按壓此處凹陷處,能感覺到微微的疼痛。











消氣穴生活中,人們可能會因為各種各樣的不順之事而生氣。不僅「怒傷肝」,生氣之後甚至還可能出現頭痛、胃痛、肚子痛,甚至心慌等諸多不適。③④1行間穴行間穴是肝經滎穴,由肝氣鬱滯引起的心情煩悶、抑鬱、月經不調、痛經等,都可以刺激行間穴,長期堅持,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具體位置:行間穴位於雙腳足大趾與二趾之間,靠近足背的紅白肉相交處,能幫助打通肝經,有助於解除肝氣鬱滯。











太沖穴




有人把「太沖穴」比作人體的出氣筒,因為它是肝經的原穴和腧穴,是肝經的火穴,能夠把肝氣肝火消散掉。所以通過按揉「太沖穴」,可以把人體鬱結的氣最大限度地衝出去。具體位置:太沖穴位於足背側,第一、二趾骨的骨縫之間,向後約3橫指寬處有一個凹陷,太沖穴就位於這個凹陷中。使用指頭壓迫,會感到脈動。












膻中穴




膻中穴是我們身體的「氣閥」,經常按揉膻中穴,可以讓我們寬胸順氣,低落的情緒變的正常。具體位置:膻中穴位於我們胸部的正中線上,在兩乳頭之間,屬於奇經八脈中的任脈。












消炎穴平時身體發炎了我們都會吃各種消炎藥。消炎藥或多或少都會對腎臟,肝臟,還有心臟有一定的傷害。其實我們身體自帶了三個消炎穴,很多人都不知道。




液門穴




液門穴屬於手少陽三焦經穴位,因有降濁升清、清火散熱的特殊功能,常被稱為人體隨身攜帶的「牛黃解毒片」。⑤具體位置:它在人體的手背部,無名指與小指縫間,頂著無名指的骨頭,取穴時可以正坐,伸手屈肘,虎口朝著自己的胸前,手掌心向下,輕輕握拳,用另外一隻手輕輕扶住小指側的掌心處。  




 

讚賞

 

【昨日分享】




  • 養生中的「女三熱、男三冷「說的是什麼



  • 脾胃不好,中醫告訴你如何利用穴位調理



  • 黃帝內經紀錄片【醫史篇1-3集】



  • 黃帝內經紀錄片【醫史篇4-6集】



  • 黃帝內經紀錄片【醫史篇7-9集】



  • 黃帝內經紀錄片【醫史篇10-12集】



  • 黃帝內經紀錄片【醫史篇13-15集】



  • 黃帝內經紀錄片【醫史篇16集】



  • 倪海夏 黃帝內經原文+視頻+譯文【上古天真論】【四氣調神大論】【生氣通天論】



  • 倪海夏 黃帝內經原文+視頻+譯文【生氣通天論】【金匱真言論】【陰陽應象大論】



  • 倪海夏 黃帝內經原文+視頻+譯文【陰陽應象大論】



  • 倪海夏 黃帝內經原文+視頻+譯文【陰陽離合論】



  • 倪海夏 黃帝內經原文+視頻+譯文【靈蘭秘典論篇】【六節臟象論篇】【五臟生成篇】



  • 倪海夏 黃帝內經原文+視頻+譯文【五臟生成篇】【五臟別論篇】【異法方宜論篇】【移精變氣論】



  • 倪海夏 黃帝內經原文+視頻+譯文【湯液醪醴論】【玉版論要篇】【診要經終論篇】【脈要精微論】



  • 倪海夏 黃帝內經原文+視頻+譯文【脈要精微論】



  • 倪海夏 黃帝內經原文+視頻+譯文【脈要精微論】【平人氣象論篇】【玉機真臟論篇】



  • 倪海夏 黃帝內經原文+視頻+譯文【28-30集】【平人氣象論篇】【玉機真臟論篇】



  • 倪海夏 黃帝內經原文+視頻+譯文【31-33集】【玉機真臟論篇】【三部九侯論篇】



  • 倪海夏 黃帝內經原文+視頻+譯文【34-36集】【三部九侯論篇】【經脈論篇】



  • 倪海夏 黃帝內經原文+視頻+譯文【37-39集】【宣明五氣篇】【宣明五氣篇】【血氣形志篇】【寶命全形論】【八正神明論】離合真邪論



  • 倪海夏 黃帝內經原文+視頻+譯文【40-42集】【通評虛實論】【陰陽明論篇】



  • 倪海夏 黃帝內經原文+視頻+譯文【43-45集】【陽明脈解篇】【熱論篇】【刺熱篇】【評熱病論】



  • 倪海夏 黃帝內經原文+視頻+譯文【46-48集】【逆調論】【瘧論篇】【刺瘧篇】【氣厥論】【咳論】



  • 倪海夏 黃帝內經原文+視頻+譯文【49-51集】【舉痛論】【腹中論】



  • 倪海夏 黃帝內經原文+視頻+譯文【52-54集】【刺腰痛篇】【風論篇】【痹論篇】【痿論篇】



  • 倪海夏 黃帝內經原文+視頻+譯文【55-57集】【厥論篇】【病能論篇】



  • 倪海夏 黃帝內經原文+視頻+譯文【58-60集】【奇病論】【大奇論】



  • 倪海夏 黃帝內經原文+視頻+譯文【61-63集】【脈解篇】



  • 倪海夏 黃帝內經原文+視頻+譯文【64-66集】【刺要論】【刺齊論】【刺禁論】【刺志論】【針解篇】【長刺節論】【皮部論】【經絡論】



  • 倪海夏 黃帝內經原文+視頻+譯文【67-69集】【氣府論】【骨空論】【水熱穴論】【調經論】



  • 倪海夏 黃帝內經原文+視頻+譯文【70-72集】【繆刺論篇】【四時刺逆從論】【標本病傳論】



  • 倪海夏 黃帝內經原文+視頻+譯文【73-75集】



  • 倪海夏 黃帝內經原文+視頻+譯文【76-78集】



  • 倪海夏 黃帝內經原文+視頻+譯文【79-81集】






感謝您抽出

  · 

來閱讀此文



更多精彩請點擊【閱讀原文】哦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經絡艾灸大全 的精彩文章:

灸透這些大穴,可解決多數慢性病、急性病!

TAG:經絡艾灸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