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為什麼父母不要親自教育自己的孩子?

為什麼父母不要親自教育自己的孩子?

圖 | 網路

編輯 | 吾空

印安說

孩子要富養,是時下流行的一種說法。如果把「富」理解為物質上的滿足,就會一味地「寵養」;倘若把「富」理解為精神上的富有,才會有真正意義上的「培養」。

印竹說

對家長而言,無論怎樣「富養」孩子都不如孟子所言:君子之不教子,古者易子而教之。

如是我說

長按掃碼,聽語音~

用心細品,看文字~

大家好,我是萃辰天心書院印竹老師。今天的《如是我說》,印安老師是這樣說的:「孩子要富養,是時下流行的一種說法。如果把『富』理解為物質上的滿足,就會一味地『寵養』;倘若把『富』理解為精神上的富有,才會有真正意義上的『培養』。」我接著說:「對家長而言,無論怎樣富養孩子,都不如孟子所言:君子之不教子,古者易子而教之。」

君子之不教子,是說君子不親自教育自己的孩子。為什麼呢?有一天,孟子的學生公孫丑問孟子這個問題:為什麼君子都不親自教育自己的孩子呢?孟子說:因為父親母親親自教育孩子會難過感情上這一關。因為教育孩子時,勢必都要以最正確的形象,傳授最正確的道理。而父母與孩子太近,難免在日常生活中,在言行上會有所缺失。那麼這會讓孩子感覺,父母的行為與和他教授的道理不相符合。

當孩子漸漸懂得了更多的道理,便會出現這樣的質疑。當出現質疑,父母便會發怒,這一發怒便彼此傷了感情。孩子會說,你用正確的道理教育我,而你自己的做法都不正確。這樣反過來,孩子又傷了父母的心。

如此相互傷害,會使父母和孩子間出現嫌隙。因為教授孩子道理的老師,在孩子的心目中是非常神聖的,其形象是高大的。而有句俗話說:偉人的家中沒有偉人。而父母和孩子每天朝夕相處,難免時時刻刻都能保證是高大的形象。

而對於孩子來說,常常是眼裡不容沙子的。如果因此孩子和父母間求全責備,就會使關係疏遠,傷害了彼此的親情。而這種情感的疏遠,還有什麼比這更加不幸的呢?所以孟子提倡易子而教,是非常有道理的,也是很值得家長們借鑒的。

總之,對於家長和孩子來說,親情為上。對於一個家庭來說,沒有什麼比父慈子孝,父子間母女間擁有非常親密的情感,更為珍貴的事情。而教育還是交給老師或易子而教吧!

萃辰天心書院,願國學智慧走進千家萬戶……

經典誦讀

長按掃碼,聽語音~

用心細品,看文字~

大家好!歡迎來到萃辰天心書院365家庭共修之經典誦讀欄目,我是雷磊老師。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著名的《傅雷家書》。我們先將今天的內容誦讀一遍:

多抑制感情,多著重於技巧,多用理智,我相信一定能減少疲勞。

這是傅雷先生指導兒子傅聰在練琴時應該注意的、如何減少練琴疲勞的方法。這不由得讓我想到了孔夫子向師襄學習古琴的故事。孔子向師襄子學習彈琴,學習一首樂曲一段時間後,師襄子對孔子說:「我雖然是以擊磬做的樂官,但我還是擅長於彈琴。如今,你已學會了這首琴曲,可以進一步學點別的了。」

孔子聽了,並不急於學其他,回答說:「我還沒有學到它彈奏的技巧啊。」孔子用心投入,練習一段時間後,很快學會了技巧。於是,師襄子便對孔子說:「你現在已經學會技巧了,那麼可以學點別的了。」孔子回答說:「可我還沒有了解曲子表達的意趣啊。」

孔子繼續專心練習一段時間,了解了曲子的意趣。此時,師襄子又對孔子說:「你了解了它的意趣,現在可以進一步再學點別的了。」但孔子依然想繼續深入,回答說:「我還不曉得它是歌頌誰的啊。」

於是,孔子專心一致,每天彈奏,用心領會曲中歌頌的人物。過了一段時間,有一天,孔子有所深思,高高地站在一個高處,向著遠方眺望說:「我已經知道它是歌頌誰的了,他長得有點黑,身材修長,有著廣闊的胸襟,長遠的目光,他眼光遼闊,囊括四方。若不是周文王,誰能如此啊!」

師襄子聽了,十分驚訝,立刻離開坐席來到夫子面前,兩手交叉於胸前,表示敬意地說:「君子,真是無所不通的聖人啊。」此曲的名字是《文王操》。孔子學琴,鍥而不捨,學習一首琴曲,不單會彈,還要深入到更深的層次里。縱然師襄子說可以了,要進一步教夫子別的,但對夫子而言,還不算真正學會。

於是,夫子不斷深入,從會彈,到掌握技巧,又進一步到了解它的意趣,進而,再去領會曲子所描述的人物。看到夫子如此專心一致、刻苦鑽研的學習態度與那鍥而不捨的求學精神時,真令我們深受感動。

孔夫子學琴也是摒棄私慾,也就是「抑制感情」,掌握技巧是必不可少的,然後通過反覆練習,能夠運用理智知曉所彈曲目是《文王操》,最後當然是可以減少疲勞的。最後,讓我們再誦讀一遍,回顧一下今天所學:

多抑制感情,多著重於技巧,多用理智,我相信一定能減少疲勞。

今天的經典誦讀就到這裡,萃辰天心書院,讓國學智慧走入千家萬戶,我們明天見!

詩歌賞讀

長按掃碼,聽語音~

用心細品,看文字~

大家好!歡迎來到萃辰天心書院365家庭共修之詩歌賞讀欄目,我是雷磊老師。思念至深是一種什麼樣的境界?今天我們要賞讀的是晚唐著名詩人李商隱的《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首先,讓我們一起來誦讀這首詩:

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竹叢里船塢深靜無塵,臨水的亭榭分外幽清。相思之情啊飛向遠方,可卻隔著重重的高城。秋空上陰雲連日不散,霜飛的時節也來遲了。留得滿地枯殘的荷葉,好聽深夜蕭瑟的雨聲。

唐文宗大和七年(834年),李商隱應試不中,投奔時任華州刺史的表叔崔戎。第二年,崔戎調任兗州觀察使,沒想剛到兗州就病故了。崔戎對李商隱不僅有親戚之情,還有知遇之恩。崔戎的兩個兒子崔雍、崔袞和李商隱也是情深義重。

這首詩當作於唐文宗大和八年(835年)。當時李商隱離開崔家,旅宿在駱姓人家的園亭里,寂寥中懷念起崔雍、崔袞兩位從表兄弟,寫下了這首很有情韻的小詩。此詩首句寫駱氏亭,翠竹、清水把這座亭軒映襯得格外清幽雅潔,詩人置身其間,頗有遠離塵囂之感。

接著寫詩人對友人的思念,詩人眼下所宿的駱氏亭和崔氏兄弟所在的長安,中間隔著重重的城池,路途迢迢,詩人的思念之情宛如隨風飄蕩的遊絲,悠悠然飄向友人所在的長安。詩人因境界的清幽而倍感孤寂,因無好友共賞幽勝而微感惆悵。「秋陰不散霜飛晚」,又回到眼前景物,渲染氣氛,烘托情緒。

時令已屆深秋,但連日天氣陰霾,孕育著雨意,所以霜也下得晚了。天色一片迷濛,本來就因相思而耿耿不寐的詩人,心情不免更加黯淡,而這種心情又反過來更增加了相思的程度。詩人是在旅途中暫宿駱氏亭,此地近一段時期的天氣,包括霜期之晚,自然是出之揣測,這揣測的根據就是「秋陰不散」與「留得枯荷」。這句一方面是為末句作鋪墊(由於「秋陰不散」故有「雨」;由於「霜飛晚」故「留得殘荷」),另一方面又兼有渲染氣氛、烘托情緒的作用。

末句是全篇的點睛之筆,寫詩人聆聽雨打枯荷的聲音和詩人的心情變化過程。詩人原來是一直在那裡思念著遠隔重城的朋友的,由於神馳天外竟沒有留意天氣的變化。不知不覺間,下起了淅瀝的小雨,雨點點點滴滴地灑落在枯荷上,發出一陣錯落有致的聲響。

詩人這才意外地發現,這蕭瑟的秋雨敲打殘荷的聲韻竟別有一種美的情趣。枯荷給人一種殘敗衰颯之感,本無可「留」的價值;但自己這樣一個旅宿思友整夜不眠的人,卻因聆聽枯荷秋雨的清韻而略慰相思,稍解寂寞,所以反而深幸枯荷之「留」了。「留」蘊涵有一種不期而遇的喜悅。而詩人「聽」到的,也不止是那凄楚的雨聲。枯荷秋雨的清韻,常人難解其中滋味。這單調而凄清的聲音卻又更增加了環境的寂寥,從而更加深了對朋友的思念。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正是以景結情,不僅景中含情,且有聲有情、聲情並茂,聲、景、情諧和合一而收餘音繚繞之致,使詩歌境象迷茫,旨義含隱深曲。這首詩雖然寫了秋亭夜雨的景色,寫得歷歷如畫,但它並不是一首寫景詩,而是一首抒情詩。

「宿駱氏亭」所見所聞是「寄懷」的憑藉,「相思」二字微露端倪,後兩句暗藏徹夜不眠之意,詩人的思友之情暗寓其中,可以說是以景寄情、寓情於景的。詩的意境清秀疏朗,而蘊涵其中的心境又是極為深遠的。最後讓我們再誦讀一遍,體會詩人高明的寓情於景:

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今天的詩歌賞讀就到這裡,萃辰天心書院,讓國學智慧走入千家萬戶,我們明天見!

講 師 簡 介

天 心 365

一個家庭的文化,

是家庭的基石,

是家庭溝通的重要媒介,

是家庭和樂美滿的關鍵因素。

國學是中國人的智慧結晶,

學習聖賢經典,

增長智慧能量。

和家人一起快樂的親近國學,

進而促進每一個家庭的幸福提升。

這就是我們做《天心365》的初衷,

讓國學智慧走近千家萬戶。

書 院 地 址

武漢總院

武漢市江岸區解放大道1153號解放公園內

海南分院

海口市美蘭區和平大道66-58號

重慶分院

重慶市涪陵區興華西路40號

上海分院

浦東新區楊高中路2108號天物空間541室喜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萃辰天心書院 的精彩文章:

隱形慈善家劉德華的人生三寶:學佛、行善、全家吃素
禪修,到底在修什麼?

TAG:萃辰天心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