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合組織:貿易摩擦將終結世界經濟復甦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下稱經合組織)在報告中稱,全球經濟擴張的趨勢或已達到峰值,預計2018年、2019年全球GDP增速將穩定在3.7%,低於2008年金融危機前的巔峰水平(2006、2007年分別為4.3%、4.2%),且下行風險加劇。而全球貿易局勢緊張和政策的不確定性,正是造成經濟下行的重要原因之一。
全球經濟增長巔峰已過
9月20日,經合組織公布了全球未來經濟展望報告,預期今明年兩年全球GDP增速將保持在3.7%。這相當於下調了該組織在5月報告中指出的2018年為3.8%,2019年為3.9%的增速預期。
報告稱,全球GDP增長在2018年上半年穩定在3.7%,但有跡象表明經濟增長的巔峰可能已經過去。與2017年下半年全面擴張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018年各國經濟增長並不均衡,尤其是新興經濟體之間差異更加明顯。數據顯示全球投資者信心有所下降,實際投資額和貿易增速也低於預期,尤其是製造業出口訂單跌幅較大。
經合組織首席經濟學家布恩(Laurence Boone)表示,「全球的不確定性增加,在一些國家擔憂(的風險)已經成真。」最重要的是,美國的保護主義影響了世界貿易增長。
經合組織下調了大多數世界主要經濟體今年的增長預期,幅度最大的是分別是阿根廷(-3.9%)、土耳其(-1.9%)、南非(-1.0%),僅印度和沙烏地阿拉伯得到微幅上調。
報告預計美國今年GDP增速約為2.9%,明年降至約2.7%。報告認為,美聯儲加息步伐不會停止,但減稅紅利和政府支出增加推動了內需,創造了就業機會,加上強勁的資產價格和石油生產水平經濟復甦得以維持。然而,不斷提高的關稅和未來政策的不確定性將抑制投資增長。
歐元區今年的GDP增速預期也遭到了下調(-0.2%),預計今年增速約2%。2018年以來歐元區的產出增長較2017年有所回落,特別是外需減少,導致工業部門增長疲軟。但依舊寬鬆的貨幣政策、溫和的擴張性財政政策都對歐元區經濟構成了支持。報告預計德國GDP增長率將穩定在1.9%,法國1.6%,義大利1.2%,較5月份時的預測都有所下調。
總體而言發達經濟體的就業增長保持強勁,經合組織成員國平均5.3%的失業率,已低於2008年危機前水平。然而,實際工資增長有限,導致許多家庭可支配收入增長緩慢,尤其是低收入家庭。
新興市場國家則差異顯著,一些新興市場由於政策支持和強勁就業增長,內需得到支撐;但另一些經濟體正面臨著金融市場壓力上升帶來的巨大阻力。
今年美元升值及風險情緒轉變使許多新興經濟體資本外流、貨幣大幅貶值。外部赤字較大或以外幣計價債務較多的國家尤為明顯,比如阿根廷和土耳其,兩國貨幣對美元匯率下跌分別超過50%和40%。截止到8月底,摩根大通的新興市場匯率指數年內下跌了13.1%。
為防止資本外流、貨幣貶值和高企的通脹壓力,印度、印尼和俄羅斯等國上調了利率,讓債券息差和風險溢價有所增加,又導致股票價格下跌。截止9月21日,摩根士丹利的新興市場(證券)指數今年下跌9.24%(2017年則上漲了34.35%)。
經合組織認為,未來情況可能會進一步惡化,發達經濟體的貨幣政策正常化速度快於預期,加上貿易緊張局勢加劇,可能導致新興市場經濟體面臨進一步的資本外流和資產重新定價壓力。
除了印度(7.6%)和中國(6.7%)之外,經合組織對其他新興經濟體的GDP增速態度謹慎,尤其阿根廷或提前進入衰退(-1.9%),而土耳其(3.2%)、巴西(1.2%)和南非(0.9%)的情況也並不樂觀。
貿易摩擦帶來負面影響
報告稱,2018年上半年全球貿易額增速從2017年的5%降至3%左右,最近出台的貿易限制措施已導致相關行業的貿易額及價格發生顯著變化。政策預期也對商業信心和投資計劃產生了不利影響。全球供應鏈出現限制和中斷的不確定性增加,將對全球投資、就業和中低收入家庭的生活水平造成巨大負面影響。
今年1月,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對太陽能電池板和洗衣機徵收關稅。3月,特朗普宣布就進口鋼和鋁徵收關稅。此後,一系列其它貿易壁壘和提高關稅政策接連生效。報告認為,在未來幾個月,貿易摩擦情況可能進一步惡化。
徵收關稅後,美國太陽能電池板、洗衣機、鋼鋁的進口額同比大幅下降,同時相關產品國內價格大幅上漲。布恩表示,商品價格的上漲直接影響了普通消費者。3月至7月,美國洗衣機的平均售價上漲了20%;截至8月份,鋼鋁製品的價格同比上漲18.6%。
7月份美國對華汽車出口同比下降40%,大豆、豬肉等產品的對華出口同樣驟降。
美國商務部9月5日發布的7月貿易統計顯示,美國對中國出口額約為110億美元,環比下降8.2%。
經合組織稱,貿易緊張帶來的影響主要體現在被徵收關稅的相關行業。但隨著關稅涉及範圍逐漸擴大,將拖累全球貿易的開展,阻礙經濟增長。報告呼籲各國通過多邊對話遏制保護主義,並加強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貿易體系,使企業有信心投資,並防止因開放市場萎縮而對全球經濟前景造成中長期的損害。只有以協調方式降低關稅,才能給各國帶來廣泛的利益。
金融風險潛伏於非銀行機構
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全球經濟已復甦多年,但這一切主要得益於特殊的政策支持。長期極為寬鬆的貨幣政策一方面刺激了經濟增長;另一方面也埋下了新一輪危機的種子。報告稱,貨幣政策讓部分經濟體市場(比如房地產)的資產估值快速上升,但同時也使部分經濟體公共和私人債務水平超過危機前的水平。改革增強了銀行抵禦風險衝擊的能力,但風險已轉向監管不嚴格的非銀行機構。影子銀行和債券市場的信貸撥備擴大,將銀行系統的風險轉移到其他金融機構和信貸中介機構。快於預期的利率正常化可能帶來的金融風險,包括資產價格調整以及更高的債務負擔。非銀行金融中介機構(如投資基金、交易所交易基金)吸收大量衝擊的能力仍未經過檢驗。
此外,經合組織還認為歐元區抵抗金融風險的「防火牆」也未完全建好。雖然歐元區的經濟在復甦,架構也有所改善,但由於英國脫歐和義大利政策的不確定性,給歐元區財政和金融穩定帶來了陰影。最近義大利政府債券風險利差上升,義大利銀行股票價格相應下跌,證明了歐元區的脆弱性依舊明顯,需要進一步改革以降低風險蔓延。一個統一的歐洲財政預算有助於增強抵禦能力和分散風險,並提供一個可以在經濟衰退時刺激經濟的額外工具。
報告還建議全球主要經濟體應減少政策不確定性,特別是貿易方面的不確定性,以增強企業和投資者信心;同時審查財政政策,以便在經濟衰退時及時做出對策;並實施改革,提高長期生產力和工作機會。
※視頻網站第二梯隊抱團「禦敵」
※倫敦金融城政府政策與資源委員會主席孟珂琳:英國力避金融危機重蹈覆轍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