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唐詩閑讀:「世事茫茫難自料,春愁黯黯獨成眠」

唐詩閑讀:「世事茫茫難自料,春愁黯黯獨成眠」

記得早年聽葉嘉瑩先生講詩歌,印象最深的是一首寄友詩,在先生抑揚頓挫的朗讀聲中,一個憂鬱而又責任感強烈的詩人彷彿就在眼前,今天我們就再讀一遍這首韋應物的《寄李儋元錫》,全詩如下:

唐詩閑讀:「世事茫茫難自料,春愁黯黯獨成眠」

(葉嘉瑩先生在朗讀)

去年花里逢君別,今日花開已一年。世事茫茫難自料,春愁黯黯獨成眠。身多疾病思田裡,邑有流亡愧俸錢。聞道欲來相問訊,西樓望月幾回圓。

韋應物(737-792),是京兆萬年(現在的陝西西安)人。韋氏家族主支自西漢時已遷入關中,定居京兆,從漢代到唐代,韋氏家族人才輩出,代有人物,衣冠鼎盛,為關中望姓,不但貴宦疊出,文學方面也不乏人才。《舊唐書》論及韋氏家族說:「議者雲自唐以來,氏族之盛,無逾於韋氏。」中唐前期的韋應物,可以說是韋氏家族中作為詩人成就最大的一位。

唐詩閑讀:「世事茫茫難自料,春愁黯黯獨成眠」

(韋應物畫像)

韋應物自15歲起為玄宗近侍,出入宮闈,伴君王游幸。由此養成了豪縱不羈的性格,由此橫行鄉里,為鄉人所苦。「安史之亂」暴發,唐玄宗逃往蜀地,韋應物由此流落失職,由此開始立志讀書,少私寡慾,常「焚香掃地而坐」。代宗廣德至德宗貞元間,先後為洛陽丞、京兆府功曹參軍、鄂縣令、比部員外郎 、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 、蘇州刺史等職。貞元七年退職。世稱韋江州、韋左司或「韋蘇州」。韋蘇州是後世對韋應物最常見的稱呼,比如《紅樓夢》里就曾提及。原因是韋應物在蘇州刺史任屆滿之後,再沒有得到新的任命,此時的他一貧如洗,居然連回京待選 (等待朝廷另派他職)的路費也沒有(可見他真的是一清如水的清官,這跟他的詩歌中表達的觀念是一致的。)於是他只能寄居於蘇州無定寺,不久之後,他就客死他鄉。也算是清官里的典型。

唐詩閑讀:「世事茫茫難自料,春愁黯黯獨成眠」

(詩意圖)

今天要說的這首詩寫於韋應物從比部員外郎職上調任滁州刺史之後的第二年。

李儋字元錫,是韋應物的好朋友,兩人在長安時,經常在一起唱酬應和。建中四年(即783年)春天,韋應物從尚書比部員外郎調任滁州刺史,離開長安,這時李儋元錫任殿中侍御史,長安一別,李儋牽掛在京外的韋應物,於是託人問候。第二年春天,韋應物寫了這首詩,回贈李儋,算作應答。我們來看這首詩。

開篇一聯「去年花里逢君別,今日花開已一年。」算是記事,也是平鋪描記寫詩的緣由。從去看春天到今年春天,分別已經滿一年了。我們說過,最好的詩,就是這種把情緒寫在大白話里的詩,看似淡淡一說,時光只過了一年,其實,卻道出了時光流轉,生命易逝的憂鬱和與春天情緒不合的蕭索感。

唐詩閑讀:「世事茫茫難自料,春愁黯黯獨成眠」

(詩意圖)

「世事茫茫難自料,春愁黯黯獨成眠。」情緒再次鋪墊,「世事茫茫」既指自己仕途的流轉,也嘆息國家的前途。這個時間段,皇帝還逃難在奉先,消息不通,一個地方官,自己的皇帝流亡在外,而且情況不明,詩人感覺到自己個人前途無常,家國前途難料,由此憂愁苦悶,獨自難眠,春光美好是這種愁慘的世態人情的反襯,春光雖好,但情緒低落。

「身多疾病思田裡,邑有流亡愧俸錢。」思想矛盾進一步升級,詩人想到自己多病的身體,愈發想要辭官歸隱;但他馬上想到自己治下流亡的百姓,貧窮的百姓在自己的治下逃亡流轉,有為官良心的好官首先想到的是自己愧對朝廷的俸祿,於是,又不能一走了之,顯然,最後他選擇了繼續為官,繼續為民父母,繼續拿微薄的俸祿(我們說過,當時大部分官員俸祿都不足以養家)。

唐詩閑讀:「世事茫茫難自料,春愁黯黯獨成眠」

(西樓望月幾回圓)

「聞道欲來相問訊,西樓望月幾回圓。」聽說老友要過來相見,我已經等不及了,這樣的家國情景,實在需要有個朋友來排解慰藉。為了等待朋友的到來,天邊的明月已經圓了好多回了。這是盼望 ,是對好友來訪的急切盼望。

這首詩的最突出特點有二:1、景美而情不歡。在無邊的春色面前,詩人的情緒卻因為世事難料而無邊憂鬱;2、家國情懷良心官。「身多疾病思田裡,邑有流亡愧俸錢」一聯被范仲淹嘆為「仁者之言」,在對底層百姓負責這一點上,他跟韋應物是相通的。

把家國情懷無縫揉入對朋友的個人情感之內,這是這首詩的最高明處。在我們無數次讀到這首詩時,也正是被這種個人感情與家國世事融為一體的情懷所感動。

(【唐詩閑讀】之76,圖片源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藝錄 的精彩文章:

篆刻課程(11):署款
《說文解字》第38課:樹上結的果實叫「果」,藤上結的叫什麼呢?

TAG:談藝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