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線意蘊情看中華故事
點擊底部 「閱讀原文」 ,到龍門客棧和我們一起聊聊電影
一支煙,一杯酒,一塊糖,一碗茶。在瑣碎的日子裡,我們無法離開,即使到了滅頂之災之際。——「拆遷與重建,影像中的真實記憶與成長」。
賈樟柯導演別出心裁的將鏡頭對準社會中的邊緣人物,他們而得已發出自己的聲音。影片正是以小人物的溫情、狡黠、細膩、樸實、真摯與嫻熟的藝術技巧相結合,並通過一系列短切鏡頭和超現實主義手法的運用塑造出了一個又一個形神兼備血肉豐滿的人物形象。
在筆者看來,從《小武》《站台》《世界》到《三峽好人》,賈樟柯對中國內地上個世紀80年代流行的港台文化表現出極為複雜的情緒,不管是電影電視,還是流行歌曲,都多次引入情結,甚至多次作為敘事的元素。
以自然風光為代表的傳統意義的故鄉,終於讓位於赤裸裸的金錢和政治。說明在三明和賈樟柯的心中,金錢和政治怎麼也無法掩蓋他們的心中的故鄉。在民工不經意地以人民幣指認故鄉時刻,賈樟柯對逐漸消逝的美麗故鄉的緬懷錶達得淋漓盡致。而後三明將人民幣從毛澤東頭像和幣值數字的正面翻轉回背面更是神來一筆。
賈樟柯對電影空間的拓展真是信馬由韁。兩個來自山西的男女,兩張人民幣上的風景,即將開往崇明島的油輪,奉節庫區移民到廣東遼寧,幺妹跑船到宜昌,丁亞玲來自廈門,三明女兒在東莞打工,沈紅將去上海,三明原來在山西煤窯,最後又帶領工友回山西挖煤……沒有絲毫刻意,讓觀眾不得不佩服。
聽聞所暫居的租房因為三峽大壩的建設而被拆毀小人物即將落的無家可歸的悲慘場面,導演將人物置於左側黃金分割線,視線看向左側體現出人物窮途末路的凄涼之感;離開拆房工地廢墟時導演將人物置於左下黃金分割線出是畫面上大多數是被拆掉的,白色磚塊而灰濛濛的天空籠罩著經久不散的霧暗示前途未知,襯托主人公迷茫的心情,傳達了導演對於古建築的惋惜和悲嘆,對於弱勢群體的可憐和關懷。
作為第六代導演的領軍人物,除了在鏡頭的使用、主題的暗示方面有極高的藝術造詣且在影片中人物的塑造同樣使人耳目一新,起到了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的重要作用。
賈樟柯說,三峽是一個江湖,來來往往的人,漂泊不定的碼頭。賈樟柯又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江湖。
韓三明常常是一言不發,矮小的他在廢墟中緩緩走著,一副木訥,無辜的表情,這種真實感並不是表演出來的,因為他本身就是一個礦工,就是一個勞苦大眾,在被人欺詐或是粗暴對待的時候,顯得溫和遲鈍,但對於自己所認定的目標,卻絲毫不肯動搖,眼神無辜卻堅定,有股子執拗在裡頭。這也正是底層人民的生存智慧。
小馬哥的表演,活靈活現地呈現了一個街頭小混混的形象,他沉浸在對周潤發的敬仰和模仿中,他學《英雄本色》里的周潤發用紙點煙,用《上海灘》的插曲作為自己的手機鈴聲,學周潤發的話「現在的社會不適合我們了,因為我們太懷舊了」。這是《三峽好人》中唯一帶有喜劇性的人物,賈樟柯用他增加了影片的豐富性。在沉重的底色上增添了一絲幽默的顏色。
對歷史文化中的細枝末節的專註、對社會變遷的反映,形成了賈樟柯關注社會小人物的導演風格,《三峽好人》在威尼斯電影節上榮獲金獅獎,填補了中國電影史上的空白。
歡迎轉載~
想和龍叔直接互動,請按住下方圖片,識別圖中二維碼,一鍵添加龍斌大話電影官方微信。或手動搜索微信號lbdhdy
想認識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加入我們的官方QQ群
想讓你的影評&影視相關作品讓更多人看到,請將作品+姓名+聯繫方式(QQ&電話)發送至3095935919@qq.com
點擊「閱讀原文」,到龍門客棧和我們一起聊聊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