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論語》中的智慧,學會後受益終生

《論語》中的智慧,學會後受益終生

《論語》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見證,是孔子和他的弟子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其用語錄和對話的方式敘述著儒家的思想核心和內涵。

同時,隨著時代的發展,《論語》也作為優秀的傳統文化傳承了下來,對當代人仍有著現實意義。

為人謹慎, 「三思而後行」。

「三思而後行」的古訓出於《論語》,這句話的意思非常明確,就是教我們要養成作事前多思考的好習慣。

「三思而後行」並不是膽小怕事、瞻前顧後,而是成熟、負責的表現。過去,我也是屬於做事比較衝動的那種類型的人,做事情的時候往往憑第一感覺,憑一時的衝動,結果有很多時候考慮問題不是很周全。比如有的事,是自己找當事人

去說,還是讓領導出面去說,效果就有很大的不同。

因此決定做一件事的時候,特別是重大問題時,必須要進行全方位的考慮,拿不準的時候多聽聽旁人的意見,也很有好處。

「三思而後行」對問題的完美解決有很大的幫助。但是在這個快速多變的社會中,稍一猶豫,時機會在瞬間錯失。有的時候考慮得太多也是不好。信息過少,風險太大,不好決策;信息充分了,你的對手已經行動了,你就出局了。

「三思而後行」與快速地把握時機並不矛盾,做事情要學會把握時機,同時在決策的時候還要多去思考。這樣的人才有希望達到成功的彼岸,立於不敗之地。

珍惜時間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這句話出自《論語·子罕》,原文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意思是:孔子在河邊說道:「奔流而去的河水是這樣匆忙啊!白天黑夜地不停流。

孔子在河岸上,一定是仰觀俯察,再看河川里的流水,因而興起感嘆。他所說的「逝者」,沒有特定的所指,自可包羅萬象。且就天地人事而言,孔子仰觀天文,想到日月運行,晝夜更始,便是往一日即去一日,俯察地理,想到花開木落,四時變遷,便是往一年即去一年。

天地如此,生在天地間的人,也是一樣。人自出生以後,由少而壯,由壯而老,每過一日,即去一日,每過一歲,即去一歲。孔子生在春秋亂世,想見西周盛況,也見不到,只能夢見周公而已。自然界、人世間、宇宙萬物,無一不是逝者,無一不像河裡的流水,晝夜不住的流,一經流去,便不會流回來。所以李太白將進酒說:「奔流到海不復回。」

」對於「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傳統的解釋以朱熹《四書章句集注》為優,朱熹從理學家的立場出發將這句話的意思概括為四個字「進學不已」,也就是說要不斷地學習,這個解釋對於我們現在的學習態度仍然具有很好的啟發意義。

論語內容博大精深,

包羅萬象,

這兩句只是論語中的滄海一粟

論語中還有更多的名句值得我們學習。

真絲論語,

讓你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魅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京博國學 的精彩文章:

悟性有多高,就在這點上見
沒禮貌的芬蘭人被中國網友大讚:做人,還是要生分一點

TAG:京博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