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朝皇陵「父子不相見」,只因乾隆一個決定

清朝皇陵「父子不相見」,只因乾隆一個決定

原標題:清朝皇陵「父子不相見」,只因乾隆一個決定


清朝自清太祖努爾哈赤到末代皇帝溥儀,一共經歷了十二位帝王。 除了皇太極和努爾哈赤生前都沒能入關,埋在關外皇陵、其他皇帝(拋開溥儀)則埋在東陵、西陵兩地。


從康熙開始,指定遵化縣馬蘭峪西為皇家御用墓地(後稱東陵),然而到了雍正,出於意料的沒有在東陵修建地宮,而是另闢新地,在易州永寧山下太平峪為自己大興土木修建地宮(後稱為西陵),到了乾隆時期,皇家又重新返回東陵修建地宮,並詔定父子不葬一地之制,從此開始清朝皇帝分代在東西二陵分葬,成為一件奇事。


雍正為什麼要搬到西陵,乾隆為什麼又要搬回東陵呢?



相比西陵,東陵規模最大、葬人最多。從公元1661年(清順治18年)始建孝陵,到1908年慈禧陵,歷時近兩個半世紀。先後建起了皇帝陵5座,皇后陵4座,妃園寢5座,公主園寢1座。埋葬著順治、康熙、乾隆、咸豐、同治5位皇帝;孝庄文皇后東太后慈安、西太后慈禧等皇后以及136位妃嬪,3位皇子,2位公主,共161人。有單體建築580座,神道總長14500米,陵園面積為78平方公里。

東陵以順治的孝陵為中心,其他陵寢則依山勢在其東西兩側展開。孝陵之左為康熙帝的景陵,次左為同治帝的惠陵;孝陵之右為乾隆帝的裕陵,次右為咸豐帝的定陵,左右對稱按輩分排列,形成子孫陪護之勢。



清西陵位於河北省易縣永寧山下,共有帝陵4座。分別是泰陵(雍正)、昌陵(嘉慶)、慕陵(道光)、崇陵(光緒),後陵3座:泰東陵、昌西陵、慕東陵,妃園寢3座,王公、公主園寢4座,共14座,葬76人。


據民間傳聞,雍正之所以另修皇陵,在於自己得位不正。篡改康熙遺詔登上皇位屬於謀朝篡位,大逆不道。所以不敢葬在康熙的旁邊,躲的遠遠的,來了個眼不見心不煩。


然而記載皇帝起居言行的《清實錄》又是另外的說法。說雍正原本也選址在康熙陵墓周邊,但一直沒找到合適的風水寶地,從而敲定再遠一點的九鳳朝陽山,但在勘探中,發現穴中含有砂石,不得已放棄。選擇在易州境泰寧山太平峪萬年寺附近修建陵墓。太平峪風水很好,但考慮離東陵有數百里之遠,且沒有規制典禮可依據,講過朝廷官員和學者討論,古代皇帝陵墓大多隔得很遠,目的都是為了皇運長久,雖然距離遠一點 ,但好在離京城都不太遠,所以最終還是廢掉清東陵境內的九鳳朝陽山,選擇易州境內泰寧山下的太平峪修建地宮。


到乾隆時,因為對爺爺康熙的崇拜,決定返回東陵修建地洞。但考慮到老爹雍正孤苦伶俜,同時也為了老爹的臉面,決定從此之後父、子不葬一地,交替在東、西兩兩陵選址,因此,東西兩陵的規模大體相當。自此,清各代皇帝便間隔分葬於遵化和易縣東、西兩大陵墓。


於是乾隆死後和康熙葬在東陵,嘉慶則和雍正帝葬在了一起。按照慣例,嘉慶的兒子道光應該葬在東陵,但陵墓修建過程中發生了漏水現象,道光帝大怒改在清西陵修建墓地,從而成為特例。


然而。。。既然雍正認為康熙周邊風水不好,沒有合適之地。那自詡「十全老人」,什麼都精通的乾隆皇帝又怎麼會不顧風水大忌,堅持在東陵選擇地宮呢?東陵是真的沒有風水寶地,還是另有隱情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酒歌說文 的精彩文章:

世間什麼最珍惜?是你不曾得到,還是已所失去
老子曰生而不有,長而不宰,講述了這樣一個道理

TAG:酒歌說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