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武漢會戰十萬大軍防守九江,為何堅持三天就失守?

武漢會戰十萬大軍防守九江,為何堅持三天就失守?

原標題:武漢會戰十萬大軍防守九江,為何堅持三天就失守?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淪陷。

1937年11月19日,南京國民政府發布「國民政府移駐重慶」的宣言。


重慶國民政府成立了。


但是,武漢卻是此時實際上的軍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因為它是鐵路交通樞紐所在,處粵漢鐵路與平漢鐵路交匯點,戰略物資可經武漢輻射輸送各戰區,戰略地位不可不謂重要。


因此,國民政府決定:「國軍以確保武漢核心、持久抗戰、爭取最後勝利為目的,應以各戰區為外廊,發動廣大游擊戰,同時新構築強韌陣地於湘東、鄂西、皖西、豫西各山地,配置新銳兵力,待敵深入,在新陣地與之決戰。」

國民政府作出戰略部署:1938年6月成立的第9戰區負責守衛長江以南,第5戰負責區守衛長江以北,兩個戰區拱衛武漢,集中主力在武漢外圍作持久戰。



九江處鄂、贛、皖間,是長江中段江防重鎮,更是鄂贛門戶,日軍西可沿江直取武漢,南可入贛取南昌,因此國軍守武漢不可不守九江,九江不守則武漢難料。


既然九江如此重要,蔣介石又會讓誰去守呢?


這個人很有趣,絕對堪稱我黨的功臣。

蔣介石展開血腥的「清黨」時,他卻在收容和保護共產黨,人數高達3000多人!他的部隊成為很多共產黨員的避難所,在以後他們中的很多人更是成了我黨的核心領導,朱德、劉伯承、賀龍、聶榮臻、徐向前、葉劍英等人更是成了開國元帥。


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發生後,他甩了句:「如果這次再不能對日作戰,我決定入山為僧,今後永不問世事!」你老蔣如果再不讓我抗戰的話,我便剃了頭到山裡當和尚去!


這個人正是張發奎!


張發奎率領所部負責防守九江至瑞昌線正面,沿江構築軍事防禦體系,防止日軍西進瑞昌並由瑞昌入鄂取武漢。


1938年7月5日,湖口陷落,64軍退守九江,22日日軍向九江方向推進。


1938年7月19日,日軍第11軍司令官岡村寧次發布了進攻九江的命令:由波田支隊、第106師團協同海軍於23日開始向九江進攻。


1938年7月15日,張發奎已經率先趕到九江並進行布防,九江附近部署有近10萬軍隊。


1938年7月22日,張發奎看天氣不好,驟雨將至,猜測日軍極有可能趁機進攻,於是命令所部做好防備,嚴令姑塘守軍預11師加強戒備。7月23日凌晨,日軍冒雨潛入鄱陽湖,與守軍預11師展開激烈的戰鬥。

1938年7月24日,日軍波田支隊與106師團成功登陸並佔領姑塘,對九江形成包圍,隨後派出百餘架飛機對九江進行轟炸。7月25日,日軍派出艦船與飛機繼續轟炸九江,掩護海軍陸戰隊登陸。與此同時,波田支隊與106師團也自姑塘攻向九江,九江守軍李玉堂第8軍形勢危急,歐震率第4軍趕來增援,但是並沒有投入戰鬥。此時九江已難守住,於是張發奎命令第2兵團向今官橋、牛頭山等地轉移。


1938年7月26日,第2兵團撤出九江,27日晨日軍成功佔領九江。



為什麼九江附近明明有近10萬軍隊,卻只堅持了三四天便落入日軍手中?



從7月15日到23日,只有短短的8天時間,固守九江的決定過於倉促,時間更是倉促,張發奎根本來不及做好戰備工作,尤其是物資準備工作。


當時九江附近擁有近10萬軍隊,每天的物資消耗量可想而知,但是日軍猛烈的炮火下,想要安全地將物資運送到九江簡直是難如登天。


軍隊缺乏補給,便意味著將會喪失戰鬥力。



張發奎到九江後便認為九江難以堅守,因此希望能夠在九江西南丘陵地帶設立二線預備陣地,如果九江失守,他可以率軍退到二線陣地繼續阻擊日軍。


但是,蔣介石並沒有同意他的想法,只是讓他固守九江。


此時駐守九江地區的將領也沒有對九江引起足夠的重視,軍紀過於散漫,看到日本飛機來了便潰不成軍,甚至有些還沒看到日本人的影子也轉身跑了。


張發奎也無奈地感嘆道: 「職由陽新徒步經瑞昌至九江時,滿目荒涼,殆絕人煙,民眾既失同情之心,軍隊自無敵愾之氣。」


軍隊戰鬥力太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白鹿野史 的精彩文章:

英國是怎樣衰落到今天的地步的?
蒙古統治俄羅斯二百多年,但現在的俄羅斯人為何看不出蒙古血統?

TAG:白鹿野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