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秋夜,賞最美的月:孤篇蓋全唐,《春江花月夜》

中秋夜,賞最美的月:孤篇蓋全唐,《春江花月夜》

提起「月」,不得不提的是那首絕美的《春江花月夜》。而不為大眾所知的是,「春江花月夜」其實也是樂府舊題,只是張若虛的這首,使其煥發出新的生命力,名留青史。這首詩一直以來受到盛譽,古人甚至有「孤篇蓋全唐」的極高評價。

但我們也知道,這位詩人留下來的詩作,僅此一首。若是這首大作沒有被後人發現,那麼他和他的《春江花月夜》,都將似他的名字,若虛,化作悠悠歷史長河中的虛無,不留一點蹤跡。實際上,如果沒有明人胡應麟從宋人郭茂倩的《樂府詩集》看到了這首詩,它是極有可能明珠蒙塵,不為後人所知的。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灧灧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那麼「孤篇蓋全唐」這樣的評價,是否過譽呢?其實能得到這樣的評價,它必然有它超脫於全唐詩作的方面,但顯然不能蓋不了全唐的方方面面。這首詩整體如流水般直瀉而下,構思精巧。但可以說,它被抬到現有的高度,被詩學家正視,是因為這段的尾句「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多妙的發問?這兩句,推動著這首詩從滾滾唐詩中脫穎而出,另闢蹊徑。使得這不再是一首附庸風雅的詩,超越了詩這一本體,駛向文學的新的高度——人生哲理,這也印證了宋詩的明理風格。也正因為這一點,促使它成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無法超越的唐詩高峰。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台。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若論及瀟洒大氣,不及「詩仙」李白;若是說沉鬱深刻,不及「詩史」杜甫。這個名不見經傳的詩人張若虛,何德何能壓過「李杜」,讓他的詩作成為唐詩的巔峰?主要原因一是水到渠成的形式與內容的完美契合,二是他能從個人的生命經驗上升到宇宙意識。前者使這首詩成為一首不容錯過的好詩,後者推它登上了唐詩的巔峰,乃至「蓋全唐」。

唐朝以繁榮開放著稱,也因此,長期受漢文化熏陶的文人,有機會接觸到來自世界各地的風情和思想。這樣的背景,使得唐朝完成了一次思想的出走,這也是所謂「獨立之精神」的萌芽,個人意識的覺醒。這樣,人有了對自我的複雜深刻的思考,也就有這樣一個人,敢於訴之筆頭,寫出我們當代人所謂的「宇宙意識」。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最後的這段夜間囈語,富含神秘色彩,卻又似乎拉近人與宇宙的空曠距離,沖淡平和,如月靜謐柔和,毫無攻擊力的喟嘆。美學家李澤厚先生曾評價這一段是一種「少年時代的憧憬和悲傷」,何解?

儘管悲傷,卻仍放鬆,雖然嘆息,卻也輕盈。這是一種少年還不成熟的哲思,夾雜著年少的憂傷、悵惘、煩惱,卻也能獲得輕易的歡愉和釋然。

這是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

文 | 南隹(三度平台簽約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叄度 的精彩文章:

秦觀的七夕:天生反骨,不言悲情
李白這兩首詩,充滿著歷史遐思的浪漫主義色彩

TAG:叄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