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奴才二字雖充滿貶義,普通漢臣卻不能用於自稱,一旦違反後果嚴重

奴才二字雖充滿貶義,普通漢臣卻不能用於自稱,一旦違反後果嚴重

在很多清宮劇里,我們常常都會聽見宮裡的下人自稱為奴才。其實,「奴才」這兩個字到了清朝才變成了稱呼,在清朝以前,這兩個字都是用來罵人的。不過很少有人知道,哪怕是在清朝,也不是誰都可以自稱為奴才的。

清朝太監劇照

清朝時,只有滿族大臣或是抬入旗籍的漢人大臣才能在皇帝面前自稱「奴才」,除此之外,普通大臣是不允許稱的,哪怕官位再高也不行。儘管在清朝,奴才兩個字也含有一定貶義,但是這兩個字還是只能是「自家人」才能喊。朝中大臣給皇帝寫奏摺的時候,漢人和滿人的稱呼是不同的,如果是滿人可以稱自己為奴才,漢人則必須稱自己為臣,漢臣若是自稱為奴才就會犯了大罪。

李鴻章奏摺(使用「臣」作為稱呼)

在今天的我們看來,這是不能理解的,因為奴才和臣比起來,明顯是「臣」更加高貴,而清朝卻顛覆了這種認知,奴才反而高貴。這是因為什麼呢?說起來這還是和清朝統治者的身份有關。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滿清統治者對漢人非常提防,只把滿人當做自家人,於是「奴才」這種包含自家人意思的詞禁止漢人使用,意思就是漢人只能做滿清皇帝的臣,進入不了滿清皇帝的一家人行列。也正因為如此,「奴才」才會顯得比臣珍貴,哪怕人家只能是下人,也是皇帝家的下人,也遠比外人要重要。

皇極殿乾隆皇帝寶座

乾隆年間,曾發生過一起科舉作弊案,滿人大臣和漢人大臣共同上奏給了皇帝,兩人寫奏摺的時候,由於滿人大臣名字在前,漢人大臣名字在後,於是就稱呼「奴才某某(滿臣)、某某(漢臣)」。乾隆看過奏章之後,火冒三丈,但並不是因為有人作弊而發火,而是因為漢臣居然也能在「奴才」這個稱呼後面。

乾隆皇帝劇照

於是乾隆皇帝特地下詔給了兩個人懲罰,不久後又頒布新規定,滿漢兩臣共同寫奏章的時候,必須一起稱臣,否者予以革職。乾隆之意不言自明,他情願滿臣下降身份稱臣,也不想漢人的名字跟在「奴才」這個稱呼後面。清朝的統治者之所以如此在乎「奴才」和「臣」的稱呼,根本原因還是排漢心理作祟。滿族內部這種奴隸制度是滿人才有的,漢人如果摻和進來,豈不是滿漢不分?到那個時候,若是滿人被漢人同化了,江山豈不是又回到了漢人手上。

清末滿漢內閣大臣舊照

正是出於如此多的憂慮和警惕,清朝皇帝才始終堅持跟漢人劃清界限,用「奴才」和「臣」這種稱呼來劃分區別。如此一來,劃分界限的效果雖然達到了,可是朝廷內部天然就存在滿漢大臣之間的朋黨之爭。當這種爭鬥過多之時,國家內耗嚴重,國力就會日漸衰退。諷刺的是,清朝統治者所堅持的「奴才」稱呼由於飽含貶低之意,雖是不讓漢人喊,但實際上也沒多少漢人想喊,只願意給人家做大臣罷了。

參考文獻:

《清史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觀歷史 的精彩文章:

此人本是千古奸相,為攬權提出一奇葩理論,將盛世帶入覆滅深淵
此人本是唐朝名將,起兵反叛後其母做一件事,皇帝:接入京城供養

TAG:趣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