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在美國越來越難,不如回來團圓
栗子 夏乙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出品 | 公眾號 QbitAI
國內群眾正詛咒著橫亘在中秋國慶之間的6天工作日,而地球的另一面,一小撮年底即將畢業的留美學生踏上了艱難又前路未卜的填表之路。
他們首先要填的是OPT申請,以「選修實習訓練(optional practical training )」的學生身份進入職場,這是畢業後留在美國工作的第一步。隨後,還會遇到留下來的必經之門:買彩票一樣的H-1B(工作簽證)抽籤。
填了這張表,他們就從受歡迎的國際生,搖身一變成為和美國人民搶飯碗的外來務工者。
可是,這個「外來務工者」也是越來越不好做了。
到底有多難:政策步步緊縮
其實,STEM學科(理工科)的畢業生很受優待,不抽工作簽也能留在美國工作的OPT時間最多有三年,比其他學科多了兩年。
人才短缺又不太涉及機密的計算機領域,成了公認的留美工作最佳職業。
EAD卡:OPT學生的身份證
可是,在OPT完成之後,不管是科學家還是程序猿,就都要抽H1B了。這種簽證,專門提供給那些擁有專業技能的外國人。每年只有85,000個名額,機會有限,就像搖號一樣。
雖然,特朗普政府表示,不會縮減H1B名額,但從2017年開始,有許多人即便抽中了H1B,也會在簽證過程中,被移民局要求補充資料。去年,遇到這種情況 (Request for Evidence, RFE) 的外國人,比2016年增加了44%,是2009年以來最高的一年。
那是因為,特朗普在去年4月,簽署了一項「買美國貨、雇美國人」行政命令,指示聯邦機構對H1B的申請人嚴格審查。
這意味著,「抽中H1B仍被拒簽」的可能性,比以前高出許多。中國的於童 (Frida Yu) 便是在補充材料後被拒簽的其中一位。她說,以前只要抽中H1B,就有87%的高概率過簽。這位女生向紐約時報投稿了自己的經歷,還引起過不小的爭論。
今年3月,美國移民局更是宣布,暫停H1B申請的加急服務 (Premium Processing) ,直到9月10日。
原本,僱主可以花1,225美元,讓准員工在申請H1B之後的15天內,知道自己的抽籤結果。服務暫停的話,幾個月的等待便無法避免。
同樣的事情,去年也發生過。2017年,加急服務暫停,從4月初持續到了10月初。
不同的是,去年的行政令頒布時,許多美國巨頭都贊成特朗普政府的說法和做法:只有那些技能最強大、薪水最高的那部分外國人,才應該獲得H1B簽證。
總之,他們都相信,H1B不是用來取代普通美國工人的。
但今年,巨頭們已經聯名給特朗普政權寫信,說現在的移民政策已經給美國的經濟造成打擊了。
包括蘋果、IBM、摩根大通的CEO在內,幾十位商界領袖都加入其中。
自從政府迫使墨西哥非法勞工,在邊境與兒女骨肉分離以來,他們開始認為,一系列的移民政策都很武斷 (Arbitrary) ,且缺乏一致性 (Inconsistent) 。有違美國價值觀的政策,可能趕走那些真正有能力的外國人。
畢竟,許多科技巨頭都聘請了大量的H1B員工。比如,Facebook和高通的員工中,都有15%以上是拿H1B簽證的。
巨頭大面積中槍,可能就是美國經濟大面積中槍了。
申請者的熱情也受到了一些打擊。去年,H1B申請人數在5天內達到了199,000。不過,比起2016年的236,000,申請總數還是下降了。
同時,進入H1B抽籤準備期的熱情也不再高漲。研究公司Pew的數據顯示,以OPT身份在美國工作的人數雖然還在增長,但增速已經大不如前。2017年,OPT人數只增長了8%,而上一年增長了34%。
這可能也是因為OPT受到的限制越來越多。今年1月,美國國土安全部網站頒布了,加在F1簽證OPT學生身上的諸多限制。其中就包括,受到聘請之後,只能在公司總部工作,不能在第三方辦公地點上班。
如此一來,許多外包公司便不是OPT的學生們可以選擇的了。
從留學生總體數量上看,自2016年大選結束到現在,F1簽證的數量下降了17%。
官方沒有提供具體拒簽:申請的比例,不知是拒簽的多了,還是畏懼政策,申請人數少了。
「高端人才」的處境
普通畢業生難,高端人才處境更加尷尬。從今年年初開始斷斷續續傳出聲音的「反千人計劃」,就是其中的一個縮影。
今年5月,美國國會眾議院通過的2019財年國防授權法案中包含了這樣一項:國防部可以終止向參與中國、伊朗、朝鮮、俄羅斯人才計劃的學者提供資金。
也就是說,參加「千人計劃」之類項目的學者可能拿不到美國國防部經費了。
到了9月,針對千人計劃的限制更是一再升級,華人學者更是人心惶惶。一個流傳甚廣的傳聞剛好可以佐證這種情緒。傳聞說,美國FBI向休斯頓的安德森癌症治療中心提供了一份涉及「千人計劃」的華人學者名單,要求無條件解僱這些人。
對於美國的各個機構來說,已經進入千人計劃的學者要清除,同時,還要阻止更多學者進入千人計劃。
比如德州理工大學最近的一封郵件,態度非常清楚。這封郵件來自副校長Joseph Heppert,裡面講了該校一名員工申請千人計劃的故事。
這名員工被要求邀請中國學者到德州理工訪問,一番周折之後引來了FBI介入。最後,校方取消了對訪問學者的邀請,還建議自己的員工停止申請千人計劃。而這封群發的郵件,也要求參與了類似計劃的員工「儘快報備」。
丟工作還是小事,更嚴重的是,「千人計劃成入獄計劃」的調侃在網路上流傳著,「還好我已經回國了」也成了不少千人計劃成員的小確幸。
高校玩命吸引國際生
政府對STEM國際生的政策越是緊縮,美國的高校之間,就越要努力吸引國際學生。
2016年以來,美國各大院校都開始在STEM上發力。不光理工科院校,就連傳統的文科學校,也開始打造「理科」專業。
耶魯、普林斯頓以及布朗大學,都已經把經濟學專業,劃分進了STEM的範疇。
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 (UIUC) 也把會計學的研究生項目,變成了STEM。
當然,要把「原本不是理工科」的項目,改造成國土安全部認可的STEM項目,還是需要重新設計課程,並且獲得本州高等教育委員會的認可。
這樣,吸引國際生的招牌才算做好了。
歡迎報考UW Madison
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表示,他們有兩個MBA項目,分別是運營與技術管理,和供應鏈管理。也是第一批獲得STEM認證的MBA項目。
供應鏈管理MBA的負責人Greg DeCroix說,最近幾年,來申請的國際生裡面,已經看到了很多學術成績優秀、工作經歷也很好的候選人。
為何美國大學這樣在意國際生?不單是學費的問題。舉個栗子,全美電氣工程系和計算機系,大約80%的研究生都是國際生。
F1和H1B政策的緊縮,可能讓高校里的教授,在研究上失去許多幫助。生源受到的影響,研究實力受到的影響,這些都會在學校排名上顯現出來。
9月開學,約有300間美國高校,加入了#YouAreWelcomeHere運動,表明不論政策怎樣變化,學校都一樣歡迎國際生,看好他們的價值。
大概,這也是求生欲的體現吧。
One More Thing
就在最近,中組部「千人計劃」特聘專家、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朱松純老師的女兒朱易,進入了中國花樣滑冰集訓隊。
朱易現在16歲,在美國出生的她,成年之前都是「薛定諤的朱易」,處於中美國籍疊加狀態。等18歲使用了其中一國護照,另一個國際會自動失效。
而加入中國國家隊,可以說是提前做了選擇。
—完—
加入社群
量子位AI社群28群開始招募啦,歡迎對AI感興趣的同學,在量子位公眾號(QbitAI)對話界面回復關鍵字「交流群」,獲取入群方式;
此外,量子位專業細分群(自動駕駛、CV、NLP、機器學習等)正在招募,面向正在從事相關領域的工程師及研究人員。
進專業群請在量子位公眾號(QbitAI)對話界面回復關鍵字「專業群」,獲取入群方式。(專業群審核較嚴,敬請諒解)
誠摯招聘
量子位正在招募編輯/記者,工作地點在北京中關村。期待有才氣、有熱情的同學加入我們!相關細節,請在量子位公眾號(QbitAI)對話界面,回復「招聘」兩個字。
※如今,進北大要看臉了
※Google猜畫小歌升級:現在可以跟好友對戰了
TAG:量子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