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這一輪明月,照亮了佛禪的世界!

這一輪明月,照亮了佛禪的世界!

文/法空法師

月亮和佛教有著密切的關係,從佛陀時代到如今,月亮都是人們心目中的重要事物。

藉助月亮的殊勝來講法

月在佛教中被用來比喻人的自性,因為自性本來清凈圓滿,皎潔如明月,一旦自性被迷惑,就猶如月被事物遮蓋一樣。

《佛說月喻經》是施護法師翻譯,其中佛陀就藉助月亮的殊勝來講法。

「如世所見,皎月圓滿,行於虛空,清凈無礙……今我所說,猶月行空,清凈無礙,譬明眼人,涉履諸險,離諸疑懼。」

這裡指明出家人如何與信眾相處,應該具足威儀,保持初發心出家的狀態,具足慚愧,不論是身體還是心念都不散亂。

借用月亮來比喻,月亮雖然在空中運行,但不留痕迹,和「百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是一個道理。出家人也應該是這樣,雖然身處世俗去度化眾生,但不要被世俗所污染,應該如月亮一般清凈無礙。

《華嚴經》中有一首偈語:「菩薩清涼月,常游畢竟空;眾生心垢凈,菩提月現前。」

意思是說:菩薩像是天上的月亮,高高掛在畢竟空上,眾生心湖裡的水,如果清凈沒塵垢的話,菩提月光就會映現了。如果眾生的心地不清凈,人品污穢,光明就不會顯現,佛性就不會現前。

「標月指」是佛教著名的一個辭彙。標,表之意。指,示月之指,稱為標月指,即指佛所說之諸法,亦即八萬四千法門、五千餘卷之經文。

就是說,一個人用手指向月亮,應當看到「手指」指向的「月亮」,而非「手指」本身。

《楞伽經》卷四說:「如愚見指月,觀指不觀月;計著名字者,不見我真實。」愚人只看到指頭,而看不到月亮。運用語言宣說佛法,如同用手指指月亮。手指是語言,月亮是真理。而執著於語言文字的人,怎能看到真理的本身?

祖師大德用月亮來表達證悟的境界和作為接機的方便

禪宗以「本來無一物」之境界為上乘,以「萬慮皆空」為至德。主張不立文字,不下註腳,親證實相,方為究竟。認為一切言教無非為示機之方便而設,如以指指月,使人因指而見月。以言教而顯示實相,然言教本身並非實相。

《指月錄》是禪門重要的著作,此書集錄自過去七佛至宋大慧宗杲之禪宗傳承法系的言行傳略。收錄過去七佛、應化聖賢、歷代祖師的公案語錄。

印光大師在《文鈔》中的上堂法語這樣說:「菩薩恩澤遍十方,檀信投誠即蒙光。欲知感應道交處,請看一月印千江。」

唐代禪師玄覺大和尚寫的《證道歌》中的兩句最有氣勢、最富於深刻的佛理是這樣的:「一性融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現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攝。」

佛教也經常用月亮來表達讚美和警示無常

《瑜伽焰口施食儀軌》中說:「金烏似箭,玉兔如梭。」

金烏指代的是太陽,玉兔指代的是月亮,通過這兩句話來告訴我們,生命無常如開弓之箭,織機之梭,要精進不放逸。

佛教還用月亮來讚美佛陀,如「佛面猶如凈滿月,亦如千日放光明,圓光普照於十方,喜舍慈悲皆具足。」

趙朴初為弘一法師題詩,也用月亮來讚美:「深悲早現茶花女,勝願終成苦行僧。無數奇珍供世眼,一輪明月耀天心。」

佛教根據月圓月缺來精進辦道

白月、黑月是古印度曆法中的概念。白月即指從新月至滿月期間,古印度人稱之為「白月一日至白月十五日」,而黑月一日至十五日是指滿月後至新月前期間,稱為「黑月一日至十五日」。

半月誦戒是佛教的傳統,沿襲至今,誦戒有著積極的作用。

初一和十五在中國老百姓心目中也是個重要的日子,佛教的齋日也包括初一和十五,古聖人也建議人們在月圓時收斂身心,松馳身心,人們最好在月圓時把心收回來並且守持齋戒。

所謂: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古今中外都對月亮寄予美好的願望,面對一輪皎潔的月亮,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心境。佛教和月亮也有此不解之緣。

希望在同一個月光照耀下的眾生,能夠彼此珍惜緣分,以誠相待和諧共處,不自擾不擾人,共同營造和諧幸福的生存環境。

關注騰訊佛學 長享智慧清流

最新熱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佛學 的精彩文章:

來來來!跟大勢至菩薩學念佛,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南無阿彌陀佛!
印光法師: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

TAG:騰訊佛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