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孫權如果不殺關羽,而是幫忙的話,三國的結局會如何?
如果孫權不偷襲南郡,不殺關羽,那麼蜀漢就會強盛很多了,東吳無論站在蜀漢還是曹魏的一邊,這隻能是「小兄弟」,矮人一頭。不過,東吳肯定要幫蜀漢,才符合自己的利益,因此三國格局依然改變不了多少。原因就是曹魏的實力依然很強大,比如襄樊之戰的當時,孫權不偷襲反而幫忙的話,會改變格局嗎?
當時,關羽發動北伐作戰,兵圍曹仁於樊城,曹操第一波援軍于禁,龐德來援,被水淹七軍。但是,由於曹仁拚死抵抗,關羽還是沒能攻下樊城。曹仁也算是曹魏軍中一位善於防守的大將,當年在周瑜,張飛等人的圍攻下,還堅守了一年。就是這個時間差,徐晃的第二波原因也殺到了,關,徐也是老朋友了,沒想到徐晃突擊關羽,關羽才大敗回江陵。關羽即使沒有撤退,曹操的第三波援軍,也是關羽的「老朋友」張遼也快趕到了。到目前為止,這個結果,孫權是影響不了的,這是蜀漢和曹魏之間直接對抗,接下來,孫權就偷襲荊州了。
(合肥入巢湖可以直下長江,是南下東吳的前線基地,圖片僅為參考)
那麼假如,孫權的選擇是幫助蜀漢,和關羽一起進兵襄樊是不太可能的,因為關羽素來輕視東吳,再說打下來後,東吳並無利益。所以,孫權要選擇配合關羽北伐,就得選擇攻打江夏郡一線,或者選擇攻打合肥。因為,這兩個地方都長江防務的要地,戰略地位並不輸給南郡的江陵。其中江夏郡南部已經在孫權手裡,北部有經驗豐富的大將文聘鎮守,不容易攻取,所以孫權進攻的關鍵在合肥。如果在關羽北伐初期,孫權再度圍攻合肥,那麼張遼就很難作為第三波援軍支援樊城。但是,合肥只要有張遼在,孫權就得膽戰心驚,畢竟離「逍遙津之戰」不遠,因此,孫權要拿下合肥的可能性不大,最多是牽制一部分曹魏兵力。而關羽北伐失敗,直接原因是敗給了徐晃,和張遼關係不大。所以,孫權的幫忙意義不大,同時也說明了曹魏的軍事實力確實很強大,北伐不是一件容易達成的事情。不過,孫權哪怕不幫忙,只要不偷襲荊州,斷了關羽的後路,還是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三國局勢的。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蜀漢依然是赤壁之戰後最大的受益者,沒有荊州和夷陵之戰的損失,蜀漢可以兩路北伐,東吳從東線配合,曹魏的壓力就大了,有可能讓三國的格局持續更久,才能分出勝負。
(荊州控制著長江中下游,特別是江陵和江夏)
唯一的問題是,因為蜀漢的強盛,而且控制了長江上游(荊州),孫權就成了「小弟」了,遙想赤壁之戰,還要借地借糧的劉備,現在成了「大哥」了。這還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孫權政權有「先天不足」,因為東吳說到底只是一方軍閥,面對蜀漢還是曹魏終究是「名不正,言不順」,所以孫權才反覆無常,直到曹丕三路伐吳,才徹底和蜀漢合作。建立東吳的孫策,當年原本想趁著「官渡之戰」攻打曹操的後方,目的是為了迎接漢獻帝,取得政治上的優勢,並非打擊曹操。所以,東吳既無「漢帝」在手(如曹魏),也無政治口號(如蜀漢),孫權只能圖強自立。關羽北伐時,孫權如果不偷襲荊州,取得江陵,最終將受制於蜀漢,淪為小弟,一旦三國局勢有變,恐怕先滅亡的是東吳了。
※歷史上胡惟庸的能力怎麼樣?真的想反朱元璋嗎?
※荀彧、周瑜、諸葛亮相比,到底誰更加高明?不是周瑜
TAG:歷史智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