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燕台菊粹第一輯《四郎探母》

燕台菊粹第一輯《四郎探母》

原標題:燕台菊粹第一輯《四郎探母》

日推送之《燕台菊粹第一輯<四郎探母>》錄自《京劇藝術在天津》書中《天津十年》一文,作者許姬傳(1900-1990),字聞武,號思潛,原籍浙江,生於蘇州。1919年到天津,在直隸省銀行當文書,後長期任中國劇協和梅蘭芳劇團秘書。我們將分期連載推送此文。

燕台菊粹第一輯《四郎探母》

崑曲有工尺譜,皮黃無定譜,1918年(民國7年),陳彥衡先生出版了《說譚》,內容是記錄譚鑫培《武家坡》的老生唱腔工尺譜及表演神情,這是京劇皮黃調第一本工尺譜。以後又出了《戲選》包括《碰碑》等四齣譚鑫培的唱腔譜,到滬後乃有《燕台菊粹第一輯·四郎探母》的創作企圖。



譚鑫培之《四郎探母》


有一天,陳老對我說:「我以前出過兩本皮黃工尺譜印刷裝訂都不好,這次寫探母回令,想請你用晉唐小楷體抄寫石印,用線裝書裝訂,我們合作如何?」

「我很願意為您抄寫,我有幾點建議:1、照崑曲譜,把工尺寫在字的左邊,看起來醒目,書品整齊。2、您可以在個別唱詞的書眉上寫評語,並介紹唱腔特點和身段神情,這是創舉,很能吸引讀者。3、富年兄是王大爺(瑤卿)的學生,鐵鏡公主的唱念由他哼出來,您打譜,現在王門弟子甚多,王腔盛行,很有影響。蕭太后的唱腔要根據陳老夫子(德霖)的唱法,您曾為陳伴奏,一定準確。楊宗保的唱腔當年很簡單,後來姜六爺(妙香)自己編了腔,大受歡迎,可以照他的腔譜出。」


陳老說:「你說得有道理,讓我醞釀一下就動手寫。」



陳德霖之《雁門關》


兩個月後,初稿寫成,由我用毛筆寫楷書譽清。寫了10天後,我又向陳老建議:「此書甚精緻,應該有序,我主張請我的堂舅凌霄漢閣(徐彬彬)寫個序。」陳老說:「我和凌霄是老友,他文筆流暢,又寫劇評,還看過老譚和瑤卿、德霖、妙香合演的《四郎探母》,請你寫信煩他作序,料無推辭,他的序文可由令弟源來抄出,源來的小楷不比你差。」第二天下午,四叔派援弟來叫我去(我們同住上海重慶北路咸益里前後弄),四叔對我說:「陳十二爺托撰寫譚鑫培像贊寫好了。」遞給我,只見上寫行楷:

譚鑫培像贊


其貌癯,其神愉,寥乎若游乎上景之衢。抗音赴節,飛瓊含腴,絮度新腔,為世楷模。繄諧臣與顐官,紛總總其殊塗。張鈞天之廣樂,懷斯人於玄都。


庚午冬月,讀許簃題。(下面蓋一方朱文印章「古廠金石」。古廠是四叔的別號,石章乃笛王許伯遒鐫刻。)

陳老看了此贊,非常滿意,他說:「韻文典麗,是《離騷》的筆法。」不久,陳老畫了一個仿戴醇士(熙)墨筆山水的扇面送給四叔。


陳彥衡與蔣君稼之合影


這本書石印了幾百本,是磁青封面,外簽是我寫的。辛未月初版,只送50本到榮寶齋代售,其餘內行、票友紛紛搶購,全部售罄。我記得,孟小冬從北京來滬,帶了此書,借給一個朋友,她說:「您千萬別丟了,10天後還我。」看來此書的影響是不小的。丙申年(1956年)香港未得我同意,再版印行,有友人寄給我一本,已改成簡裝。加了一頁「工尺與簡譜對照表」。據說台灣方面的京劇演員,也從香港購得此書學習參考。


懷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梨園雜志 的精彩文章:

梅葆玖:梅派藝術與崑曲
京劇名角與天津

TAG:梨園雜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