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想讓孩子「贏在起跑線」,很可能適得其反?

想讓孩子「贏在起跑線」,很可能適得其反?

早期學業訓練可導致長期損害

近些年來,外界逐漸向學前教師施壓,要求他們對小孩子進行學業訓練,教給他們學業技巧,還定期進行效果測試。許多教師顯得很憂慮,有些甚至已經準備辭職了,因為他們作為老師,能夠直接感受到孩子們的不快樂。這些教師認為,也許傳統的教導方法更有效,它通過讓孩子們玩耍、主動探索和互動來促進學習,而不是直接訓練他們掌握學業技巧。

一組嚴謹的研究對比了兩種早期課堂學習的效果,一種是看重分數的,另一種是玩耍式教育。這些研究的結論基本一致:早期學業訓練確實能夠提高兒童在受訓科目上的成績,但在一到三年內這種優勢就會消失,部分實驗中甚至出現了倒退。一個更加驚人的結論是,早期學業訓練不僅缺乏長期效果,還可能導致長期傷害,尤其在社交和情感成長方面。

想讓孩子「贏在起跑線」,很可能適得其反?

來自改變德國教育政策的研究證據

舉個例子,十九世紀七十年代,德國政府發起一項大規模對比研究,對象為50所以玩耍教育為主的幼兒園和50所推行直接教學法的幼兒園。儘管在一開始的測試中,接受直接教學法的孩子成績有優勢,但到四年級時,他們各項測試的成績全都遠遠弱於接受玩耍教學的孩子。他們的閱讀和數學成績不佳,社交能力與情感發展滯後。

在進行這項研究時,德國正流行將傳統的玩耍式教學替換為以學業為主的教學。但後來德國又扭轉了這種風潮,回歸到玩耍式教育,不能不說這項研究至少起到了部分作用。很顯然,德國教育界的權威——至少是當時的——與現今美國的權威大不相同,他們真的在關注教育研究並且將研究結果付諸實踐。

來自美國貧民兒童的大規模研究證據

美國的類似研究發現了相近的結果。其中一項由Rebecca Marcon指導的研究,主要關注出身貧困家庭的非裔美國兒童。她一共研究了343名兒童,發現那些接受學業訓練的小孩在最初表現出了學業優勢。但到四年級結束時,情況出現了逆轉:接受玩耍教學的孩子表現得更好,學習成績更高。不過這項研究沒有關注社交和情感發展問題。

想讓孩子「贏在起跑線」,很可能適得其反?

來自出身貧寒的孩子們的發展追蹤研究證據

David Weikart及其同事於1967年開展了一項經過仔細控制的實驗。68個來自美國Ypsilanti和Michigan地區貧困家庭的孩子,分別進入三種類型的幼兒園:傳統式(玩耍為主)、高寬模式(類似傳統式,但包含更多成人指導)、直接教學式(著重教授閱讀、寫作和數學,使用練習冊和考試)。孩子們的分配遵循部分隨機的原則,確保在他們在最初的所有測試上成績相當。研究者們除了每天觀測以外,每兩周還會做一次家訪,以指導父母如何幫助孩子發展。這些家訪的重點也與幼兒園教學保持一致,傳統式要求家長關注孩子的玩耍和社交,直接教學式要求家長關注學業技巧、練習冊等等。

最初的結果也是接受直接教學法的孩子成績更好,但很快這種優勢就消失了。這項研究追蹤到孩子們15歲時和23時的發展。在這兩個年齡段,幾組之間的學業成績相差無幾,但社交和情感特質差異極大。在他們15歲時,相比其他兩組,接受直接教學的孩子出現「行為不端」的比例翻倍。在他們23歲時,這種差異更加巨大。那些接受直接教學的孩子,更常與人發生摩擦,更可能出現情感損傷,更少結婚和與配偶一起居住,還更可能犯過罪。事實上,在23歲時,39%的直接教學下的孩子有過重罪拘留的記錄,而其他兩組的平均比例是13.5%。前者因攜帶危險武器而被傳訊的比例是19%,其他兩組則是零。

想讓孩子「贏在起跑線」,很可能適得其反?

為何幼兒園接受的教育方式會有如此大的長期影響?一種可能的解釋是,最初的學校經驗為今後的行為塑造了模式。那些在課堂中,需要計劃自己的行動、自主與他人玩耍及調和差異的孩子,有可能更好地發展了個人責任感和親社會行為,使他們在整個孩提時代到成年早期都表現良好。而那些一直被強調學業成績的孩子,則可能終其一生都追求成就和領先他人。這種行為模式——尤其當他們出身貧寒時——會導致與他人產生更多摩擦甚至犯罪(這也可能是一種畸形的「領先」)。

我懷疑那些兩周一次的家訪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那些接受玩耍式教學——強調玩耍、社交和主動性——的孩子們的父母,可能形成了與此類似的教養方式,隨著孩子慢慢成長,這種教養方式持續發揮作用,不斷向孩子傳達相似的價值觀。與此同時,接受直接教學的孩子則不停被父母強調那些狹義的個人成就,和以自我為中心的價值觀,而它們對真實世界中的成功並沒有什麼作用。

你有作為父母或老師的關於早起教學的經驗嗎?你看到的早期學業訓練產生過什麼結果?傳統玩耍式教學呢?

(作者:彼得·格雷/Peter Gray,波士頓大學的科研教授,著有《玩耍精神:會玩的孩子真的有出息》;譯者:程悅;本文譯自Psychology Today《Early Academic Training Produces Long-Term Harm》,已獲原作者授權;原文鏈接:http://psychologytoday.com/blog/freedom-learn/201505/early-academic-training-produces-long-term-harm)

作者寫於2015-08-14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孤獨也是一種病?
單性生殖:沒爸爸也可以生孩子?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