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參戰」動物知多少?
《洛杉磯時報》最近報道了作為美國全球戰略一部分的美國海軍海豚和海獅訓練的報道,美國海軍希望能夠利用這些動物的生物功能,幫助他們在「限制區」水下找到敵方的水雷和潛水人員,雖然海軍訓練師聲稱,他們會善待這些動物,並與之交流,但無可否認的事實卻是,這些被捕獲的海洋哺乳動物們不得不遠離它們原來的棲息地,被迫「入伍」,投入到危險的人類戰爭中去,甚至有可能為此付出生命的代價。儘管一些人不遺餘力地辯解稱,做這些事的動物們很快樂,潛入水下活動符合這些動物的天性。但顯然的是,這些動物們肯定不是自願投入到這些有可能令它們喪命的任務中去的。美國海軍的海豚和海獅訓練計劃是人類訓練動物從事危險致命活動的又一個可悲的例子。
2011年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執導的一戰題材電影《戰馬》,將動物被捲入人類戰爭的畫面展現在廣大觀眾面前。事實證明,戰馬喬伊不是唯一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被參戰」的動物。根據2014年的一份報告,死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動物大約有900萬,更令人傷痛的是,它們中許多是在被迫「徵召入伍」,成為雙方戰力的一部分犧牲在戰場上的。這些動物包括信鴿、鷹、金絲雀、狗、馬、騾、驢、貓等。
當德國人發現敵方可以用信鴿來傳遞情報時,即將兇猛的鷹「徵召入伍」,訓練後派出去擊殺在戰爭中堪為無價之寶的信鴿。其他一些四條腿的動物也被分派在戰爭中執行不同任務,比如傳遞情報、嗅聞炸彈、運送物資以及清除戰壕和船隻中的老鼠等。許多文章敘述了動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扮演的角色,把它們描繪成戰爭中的英雄,但很少有人對這種野蠻役使動物的做法持批判的眼光。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動物的命運同樣可悲。1939年9月,在可怕一周內,英國有大約75萬隻家養寵物被屠殺。當時英國政府發出一紙指令,要求所有「非必要存在」的動物都要被消滅,認為這些動物將成為英國在戰爭中獲勝的一種阻礙,因為政府要實施配給供應,不能再給這些動物提供食品,寵物主人不得不忍痛殺死這些動物,或將它們集體安樂死,一些寵物主人下不了手,就將動物放到街上,讓它們自生自滅。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世界各地動物園裡的動物也面臨飢餓與大規模的死亡。一位日本女作家在《日本戰時動物園政策:二戰中沉默的受害者》一書中寫道,處死動物園裡珍稀瀕危動物的暴行,也許沒有一個國家像日本做得如此徹底。而且這樣的行為不僅僅發生在日本本土的動物園裡,在當時被日本佔領的台灣和韓國的動物園裡也上演著同樣慘烈的一幕。
海灣戰爭是人所皆知的一場曠日持久且破壞性極大的戰爭。但鮮為人知的是,戰爭對海灣地區的動物種群也造成了極大的破壞。無差別屠殺動物的行動,甚至在戰爭正式爆發之前就已經開始了。當時,美國和盟軍在沙烏地阿拉伯的軍事訓練中,向當地空曠沙漠中自由自遊盪的駱駝們投下了大量炸彈。混亂在整個戰爭過程中持續著,當地沙漠的物種數量在不斷的轟炸中急劇減少,動物們的棲息地被穿過沙漠的軍用車輛無情地割裂破壞。在大海里,海洋生物和一些水棲鳥類因水體污染,以及石油火災釋放到空氣中的大量有毒煙霧,成為墨西哥灣石油泄漏事件的最大受害者。另外,就像二戰中動物遭受的悲慘命運一樣,被關在伊拉克動物園裡的動物也遭受到了可怕的命運,許多動物被伊拉克軍隊殘酷折磨或被處死。
現代戰爭中,犬類動物仍被廣泛使用,例如中東戰爭中的美英軍隊。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戰場上,狗的作用主要是用來尋找埋在路邊的炸彈。戰爭中的嗅探犬是一種非常寶貴的資源。事實上,人們為此建立了專門用於這一目的、集飼養和訓練為一體的嗅探犬訓練基地。這些犬類動物的「服役期」可持續長達十年,退役後它們中的許多成員都會患上犬類動物的「創傷後應激綜合症」。許多軍犬最後都面臨非常悲慘的命運,與它們已經建立起親密感情的訓犬人員也很傷心,但儘管見證了他們合作夥伴的可怕慘死,這些訓練人員還是得繼續訓練新來的狗,繼續將它們帶上一條走向死亡的不歸之路。戰爭總會帶來許多意想不到的悲劇,狗並不總是在戰鬥中陣亡的。2011年,在休斯頓等待派往阿富汗戰場的14條狗,死在了一輛空氣不流通的卡車內,它們熬過了致命的殘酷訓練,卻在漫長而危險的旅途還沒有開始之前死於非命。
戰爭對於人類來說是一場又一場的悲劇,而對於這些不會說話無從反抗人類意志的動物來說,它們的命運更要糟糕得多。我們不知道越南戰爭中對動物造成的傷害究竟有多大,但越南戰爭中用來使森林地區樹木落葉的落葉劑「橙劑」,以及未爆炸的集束炸彈對動物的危害至今仍未能完全消除。對於動物們來說,它們沒有預防傷害的能力,它們無處躲藏,它們無從逃離人類發動的戰亂。人類公民可以進行反戰抗議,但動物不能,它們只能默默承受人類強加於它們的破壞和傷害,卻無法提出抗議。遺憾的是,當人們回顧戰時動物時,通常只是肯定它們在戰時的貢獻,而不是譴責造成無辜動物死亡的戰爭。在人類發動的戰爭中,這些動物們是最無辜的受害者。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