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其實精神病院里住得都是比你正常的人

其實精神病院里住得都是比你正常的人

全世界只有不到4 %的人關注了胡辛束

你真是個特別的人

上周,我去採訪了一位在精神病院工作的朋友。

三年沒見,我以為他會發生什麼巨大的變化,但見面之後,我發現我多慮了。精神病院住院部醫生的這個身份好像並沒有給他帶來太大改變。

幾周前,《瘋人院》這部網劇在微博上成了熱門話題。很多人看過劇後,再度深化了對於「精神病院」的恐懼。

彷彿有隻上帝之手,把一堆群魔亂舞的人,塞入了一個密不透風的水泥盒子。你能夠聽到他們無盡的哀嚎,卻永遠無法拯救其中的任何一個人。

《瘋人院》劇中截圖

出於好奇心,我在微信上問了林醫生(化名),是否現實生活中的精神病院真的如同影視劇中塑造的那樣恐怖。

他說所有人的描述都有主觀濾鏡,到底啥樣只有你自己看了才知道於是我們協商好時間,隔天的下午我就去了他所在的這家精神病院「參觀」。

a

見到林醫生前,我在門診部坐了半個小時。我看到來來往往有很多拿著化驗單的人,他們情緒穩定,略帶愁容地趕往下一個診室,沒有任何人大聲喧嘩。

這裡和其他醫院表面無異,唯一的區別,就是那個站在樓道中間的保安。他不停地左右張望,右手握著橡膠棍,松一下緊一下地掂著,像是等待又懼怕什麼事情發生。

等候區的大屏幕上,不停滾動著一些知名醫生的介紹。抑鬱症,雙相情感障礙,精神分裂症等字眼高頻出現。每一種病症的治癒率,都定義了醫生職業生涯的成就。

採訪林醫生

半小時後,我見到了林醫生。我們只簡單寒暄了幾句,就回到了微信上沒聊完的話題。

「你來這裡感覺到什麼不一樣了嗎?」

「我感覺確實很壓抑。」

「你是因為先入為主的印象帶來的心理暗示,還是真的感受到的?」

「這個,我自己也說不好。」

我很坦誠地表示,我無法分清這種壓迫感來源於哪裡。但不得不承認,從我走入精神病院的大門,我就特別地敬畏,甚至不知道自己在敬畏些什麼。

隨後我打開了之前就準備好的問題,開始採訪林醫生。

我相信很多人都看過這本書。書中將那些患有精神疾病的人,描述成了可愛的天才。他們在病痛之下,用另外一種視角愛著世界,愛著他人。

但這些情節真的存在嗎?

林醫生聽到我問這個問題,苦笑了一下。他回答說,天才本身就是天才,不是因為生了病,就能變成天才的。但是有些病症確實會讓患者出現超乎常人的工作狀態。

比如說最經典的,生活在紐約的英國畫家史蒂芬·威爾夏,人稱「人肉照相機」。

他年幼就患上了阿茲伯格(比自閉症更輕一點的狀態),患了這個病的人在很多方面都不行,但是會在某一方面表現非常好,比如他的注意力會特別集中,人在注意力很集中的時候會做出很多很牛逼的事情。

除此之外,一些躁鬱症患者,也叫雙相情感障礙患者,在癥狀較輕的時候很容易出現思維奔逸,就是他思維的速度會變快很多,他們可以在一年當中完成很多常人完成不了的事情。但很容易突然轉抑鬱,自殺風險非常高。

如果說最貼近書中描述的,應該是一些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分裂患者普遍都有一些怪異的想法。比如有人會認為地球是被鐵鏈子拴著的,有人會認為自己的腦後有一個晶元控制著所有感官等等,非常偏執且確信。

他們和普通人的幻想最大的不同就是這些已經影響了正常生活,他們甚至會通過自殘來證明自己的觀點是真的。

林醫生很認真地說,

他眼神里的堅定,讓我突然很感動。

我又想起很早前他給我講的那個故事。說在精神病院的住院部里,男女部是分開的,只有在每天下午的時間,所有人才有機會在娛樂室見面。

大家在這個時段里,聊聊天,唱唱歌,能夠過上短暫的正常人生活。其中有一對男女,都是二十多歲的樣子,躁鬱症幾乎痊癒了,但是雙方父母都沒有按時接他們回去。

他們繼續住在醫院裡,在有吃有住沒手機沒WiFi的環境中,逐漸產生了感情。有一天,男孩的朋友來探望他,聽聞了這段感情故事,深受打動。不知用了什麼辦法,竟然勸動雙方父母在同一天接他們出院。

出院之後,兩個人不僅在一起了,而且還幸福地結了婚。

精神病人和我們一樣,有性衝動,有愛人的能力,有著一切本能里早就寫好的東西。

這讓我想起周星馳的電影《回魂夜》。如果站在更宏觀的角度上,我們甚至說不清到底生病了的是我們這些糟糕的正常人,還是純粹的他們。

在去找林醫生之前,我在微博上問大家,有什麼是對於精神病院好奇的。沒想到很多人都提到了「醫護人員如何保持自己的心理健康」。

林醫生說到這個問題表現得很輕鬆。他說他能夠很理性地分開工作與自己,就如同骨科醫院的大夫不會都患上骨折是一個道理。

但不得不承認,從事這份工作時常會受到一些心理衝擊。不管是對於病患的慘,還是對於其家人的惡,作為旁觀者難免情緒上會受到影響。

他舉了兩個例子。

其一是他聽說過的一個強迫症患者,情況非常嚴重。他每天一絲不掛地躺在床上,不敢做出任何一個動作。進食要靠家人來喂,排泄就只能在床上完成。由於患者強迫症太嚴重了,他不能接受自己做出任何一個動作不完美,所以只能這麼消極地活著。每個醫護人員看到這一幕,其實心裡都特別難受。

其二是一個人在精神病院住了七千多天,大約二十年。沒有家人想要接他出去,他的一生都在住院部度過。生命的最後,是因為患了一種身體疾病,但是家人不願意帶他轉院再治,最終病發,離開了這個世界。

林醫生說,這裡的醫護人員能看到最尖銳的人情冷暖。但這卻是一種反作用力,促使著他們想更好地活著,更用力地去愛身邊人。

摘自賈行家的《潦草》

我聽過身邊很多人說,抑鬱症不用吃藥,保持溝通,多見見朋友就好了。但事實上根本不是這樣,真正的抑鬱症患者在不服藥的情況下,五年內複發的幾率是70%;而躁鬱症患者在不服藥的情況下,五年內複發的幾率是95%.

所以不要聽信一些人的誤導,如果你真的覺得自己出現了問題,請謹遵醫囑。千萬記得,精神疾病是生理疾病

林醫生聽我問完這個問題,打趣地笑了一下。隨後安慰我,請放心,這個情況在現實生活中幾乎不可能發生,不要被影視劇蒙蔽了。

所有病患入院前,都有完善的檢查過程。住院前,也需要直系親屬的同意書才能辦理手續。不用擔心一個正常人會被無緣無故送進來,除非他真的不是正常人。

採訪結束之後,我突然輕鬆了很多。我不再偏執地認為這裡是一個堅硬的水泥盒子了,哪怕它就算是,那這個盒子的內壁也是柔軟的。

離開精神病院的時候,我突然聽到了一個患者在大聲唱歌。歌詞好像是「我好可愛啊」,之後就沒了下文。那一瞬間,我突然覺得北京的天氣雖然在轉涼,但是離冬天還很遠。

圖 / 現場拍攝

文 / 胡辛束

「你可能還想看」

賞飯請聯繫郵箱

想我可以來微博@胡辛束找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胡辛束 的精彩文章:

食物是凡人戒不掉的精神藥物
致我的微商朋友們

TAG:胡辛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