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人工智慧:既要「添柴」也須「滅火」

人工智慧:既要「添柴」也須「滅火」

人工智慧:既要「添柴」也須「滅火」

人工智慧很熱,熱風頻吹。但是,有一個現實情況不能忽略:臨床醫生參與度不高,缺乏成熟產品,應用率不高。「我們目前的正面環境很好,但應該明確哪裡該燒得旺一點,哪裡該滅滅火。」近日,在由上海市衛生和健康發展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等主辦的醫療人工智慧應用論壇上,第二軍醫大學長征醫院影像醫學與核醫學科主任劉士遠,作為一名從事醫學影像診斷工作30餘年的專家如此呼籲。

人工智慧:既要「添柴」也須「滅火」

發揮醫生的核心作用

什麼樣的產品是臨床上受歡迎的?這是人工智慧首先要回答的問題。

「人工智慧首先要符合臨床使用的場景,研發人員在研發之前最好到臨床看一看,比如到影像科看看影像科醫生是怎麼讀圖、寫報告的,只有符合醫生的習慣,研發才是有前途的。」劉士遠表示,對於任何AI產品,醫生既是終端用戶,又是啟動者和源頭。產品所要解決的問題應該是醫生提出的,數據也在醫生手裡。然而,現在的產品檢驗環節,醫生比較被動。醫生參與少,了解少,產品的適用性就將打折扣。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衛生髮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游茂指出,目前的醫療人工智慧企業相對缺乏醫學相關專業背景的人才,影響了醫療從業者對人工智慧的接受程度和應用。因此,儘管醫療人工智慧市場火熱,但缺乏成熟產品,應用率不高。他建議,創新建立激勵機制,鼓勵醫療從業者參與醫療人工智慧的研究,使產品更加貼近醫療健康需求,提升應用價值。「AI是一個好工具,醫生要擁抱它、宣傳它、引領它,產品好不好用,要及時反饋,便於公司不斷完善。只有大家一起努力,才能讓AI在一個好的環境里像新生兒一樣越長越壯,將來能夠更好地服務人類。」劉士遠說。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有個人工智慧產品現在很受歡迎,它的來源卻是實踐中的「瓶頸」。該院副院長王育表示,電子病歷化成醫療大數據,一定要採用格式化數據,但是數據採集會涉及方方面面的隱私。以前用人工過濾,不僅工作量非常大,而且過濾當中有遺漏,所以在大數據時代靠人力基本上不可能完成這項任務。為此,我們利用人工智慧進行大數據的治理和數據隱私處理,設計產生了一個AI引擎,它可以對不同的編碼進行標準化處理,把不一樣的數據轉化成標準化格式。

有人擔心,人工智慧的加入會讓年輕醫生失去鍛煉機會。對此,劉士遠以肺結節檢測為例說,這個問題就像開車一樣,以前老司機開車要記路線,現在都有電子地圖,都會用導航,80歲的人同樣可以駕車上路。肺結節的識別發現一樣,未來醫生的精力應該投入到對結節的判斷上,而不是找有沒有結節。

要有標準和評價

上海市衛生和健康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介紹,美國食葯監局FDA的放射健康部門1998年已經開始監管計算機輔助識別系統,歐盟在2016年12月發布了《機器人民事法律規則》。儘管我國制定了《人工智慧輔助診斷技術管理規範(2017年版)》,但人工智慧輔助診斷的准入標準目前還沒有形成,很多醫療器械、人工智慧產品也沒有正式註冊審批,這對應用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不少專家呼籲,設定人工智慧進入該行業的准入標準和行業規則,減少盲目嘗試造成的資源浪費、市場混亂。同時,也要建立起廣泛認可的評價體系,這種評價要有相應的質控檢查和管理制度。

游茂表示,由於健康醫療大數據維度大、結構複雜,以及我國尚未制定健康醫療大數據質量標準、評估指標和保障體系,數據質量無法保證,也無法對人工智慧決策支持應用進行數據、演算法、計算的驗證和評估。另外,標準化程度較高、醫療水平較高的醫院,對數據開放共享普遍有所顧慮,這制約了人工智慧應用獲取高質量、多來源的醫療數據,導致醫療人工智慧應用起點不高,整體質量堪憂。也正是由於很多資料庫質量參差不齊,導致產品不穩定。因此,有專家表示,「提高所有產品普適性很重要,我們不能自娛自樂,雖然有的模型拿出了非常好的數據,但是換了其他的數據評價是不是依然好,這是要回答的問題。」為什麼大家不願意貢獻數據,劉士遠說,因為目前數據不能真正溯源,一旦拿出去,就不是自己的了。然後是數據的倫理問題,需要相應的部門立法,出台一些管理法規、制度。

劉士遠表示,行業內標準迫切需要統一,比如,腦出血圖像的辨識需要大家達成一致的認識,描述術語、標註、量化等都需要統一。但是,現在大部分公司都是讓各自的合作醫生自己研究,研究方向有可能是對的,但也有可能走了偏路。他建議,做之前要先成立一個專家組,形成專業術語、圖像識別、標註等的共識。游茂呼籲,推動醫療人工智慧應用評估第三方機構發展,建設標化可靠的模型評估模擬驗證平台,開展人工智慧系統智能化水平評估。

另外,「對於人工智慧發展,政府的推動必不可少。」上海市衛生和健康發展研究中心健康科技創新發展部副主任何達說,日本政府去年召開了人工智慧推進懇談會,詳細地討論了人工智慧適用的領域,需要政府、企業、社會環境準備哪些基礎設施,以及在健康領域應用人工智慧有沒有效、是不是安全,並制訂了4年行動方案。「這一點值得我們借鑒。」何達說。

文/健康報首席記者 姚常房

編輯/管仲瑤

原創聲明:以上為《健康報》原創作品,如若轉載須獲得本報授權。

點擊下方愛心,您的贊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康報 的精彩文章:

康弘葯業:凝聚變革力量 成就創新榜樣
「周末推薦」為什麼《柳葉刀》的研究告訴我們,只要攝入酒精,就是不安全的?

TAG:健康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