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男童誤食導致生命垂危的氰酸鉀鋁是什麼?

男童誤食導致生命垂危的氰酸鉀鋁是什麼?

「我的孩子現在33個月,於10月19日上午11時誤食了高危劇毒氰酸鉀鋁,性命危在旦夕……求求你們幫幫我們吧。」19日下午,一條求助信息在朋友圈和微博上流傳開來,而據消息報道,3歲男童在誤食劇毒昏迷三天後依然鼻子流黏液瞳孔放大大小便失禁並且有腎衰竭跡象。那麼為什麼冰箱里會出現氰酸鉀鋁呢?原來孩子的家長4年前買來這瓶藥用來毒麻雀,不想誤讓無辜的孩子中毒。

什麼是氰酸鉀鋁呢?

氰酸鉀鋁原本是一種殺蟲藥,是一種白色的晶體,分子式為KAl(CN)4, 易溶於水,水溶液為無色無味、因此不知道的人很容易誤食或者在完全不知道情況下去觸碰。本身含有劇毒,準確來說,CN指的是氰根而不是氰酸,但是俗名並不是很嚴謹。毒性和氰化鉀氰化鈉的原理相似,靠CN-的極強毒性。

為什麼氰酸鉀鋁有如此的劇毒?

一般來說氰化物擁有令人生畏的毒性,我們不止一次的在電視或者電影中看到,在間諜被逮捕de時候,他們往往突然咬一下藏在衣領口或者舌頭下的毒藥,就會立刻死去,沒有任何反應或者急救的時間。這並非是戲劇的誇張,可以說,只要用舌頭輕輕舔一下它氰化物(主要是氰化鉀)人就會立刻中毒而亡。這種急性中毒可以在幾分鐘之內猝死,因此氰化物被稱為「謀殺者毒藥」。

在這裡氰酸鉀鋁雖然沒有如此快速的中毒速度和效果,但是中毒機理和氰化物來說是類似的。氰酸鉀鋁的的毒性主要由其在體內很快釋放的氰根離子而引起。生活性氰化物中毒以口服為主,由呼吸道和消化道攝入體內,並且在口腔粘膜和消化道能充分吸收。人體內的細胞色素氧化酶是一種以鐵卟啉為輔基的蛋白質,而氰離子對細胞線粒體內呼吸鏈的細胞色素氧化酶具有很高的親和力。主要是CN-與細胞色素中的三價鐵離子(Fe3+)配位結合所造成,因此氧化型細胞色素氧化酶與CN-結合後便失去傳遞電子的能力。該酶活性被抑制以至氧不能被利用、氧化磷酸化受阻、ATP合成減少、細胞攝取能量嚴重不足而窒息。氰離子還能抑制其它含高鐵(Fe3+)血紅素的酶,如與過氧化氫酶、過氧化物酶細胞色素C過氧化物酶等形成複合物,形成氰酸中間體而抑制這些酶活性。

從毒理作用來看,中樞神經系統對氰根離子十分的敏感,急性或者大量的氰根離子中毒可以引起某些腦區和髓磷酯的退行性變,例如大腦皮層運動區域活動減弱或者消失。呼吸系統對於即使小劑量的中毒,也能呼吸興奮進而被抑制。具體表現為當大量吞入或吸入高濃度氰化物時,中毒者隨即倒地,意識喪失,瞳孔放大,迅速死亡。吞服氰化物較少者,開始感到咽喉緊縮、強烈恐懼、胸內抑悶、眩暈、嘔吐、眼睛凸出,肌肉痙攣、脈搏快而弱,最後因呼吸麻痹而死,前後不過20分鐘左右。攝入體內低濃度的氰化物,一部分轉化成硫氰酸鹽隨尿排出體外,一部分逐漸在體內蓄積,久而久之,引起慢性中毒。患者頭痛失眠、四肢乏力、容易疲勞、胸部與上腹有壓迫感,血壓下降。

在生活中氰酸鉀鋁用在什麼地方?

看到這些讓人瞠目結舌的中毒反應,大家不僅疑慮,為什麼如此劇毒的氰酸鉀鋁會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除了在工業中應用非常廣泛以外,很多農藥例如「呋喃丹」或者「扁毛霜」都能看到氰酸鉀鋁的身影。這類農藥原本是殺蟲藥,用來消滅蚊蠅,後來有人發現這類農藥毒鳥「效果更好」,這種方法被逐漸「推廣」開來。 按中國農藥毒性分級標準,含有氰酸鉀鋁的農藥高毒農藥,不能用在蔬菜和果樹上。 尤其對鳥類危害性最大,一隻小鳥只要覓食一粒呋喃丹足以致命。候鳥啄食後會窒息而死,投毒一次,捕鳥人可連續撿拾5~6天。受呋喃中毒致死的小鳥或其它昆蟲,被猛禽類、小型獸類或爬行類動物覓食後,可引起二次中毒而致死。

由於有劇毒,這類農藥我國已經嚴禁在農業中繼續使用。並且這種農藥是通過血液循環殺死動物的器官從而將其致死的,許多野味店在烹調之前會去除鳥類的內臟和頭部,但幾個小時的工夫也足以讓毒素滲透到動物的肌肉。人食用之後,會生成遲發性神經中毒,導致神經系統疾病產生,雖然這種中毒短期內不會發作,但是將來會影響人的生殖系統並且致癌。試驗表明,將毒死的鳥喂鷹隼,引起鷹隼二次中毒死亡;小白鼠使用後會有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的現象,兩日後出現四肢發抖,抽搐癥狀,表情極為痛苦,直至死亡。在英國有病例:病人四肢發抖,類似雷諾氏綜合症,其病因已查明,罪魁禍首為病人曾經食用過用2,3二氫-2,2-二甲基-7-苯並呋喃基-甲基氨基甲酸酯毒死的野山雞所致。

我們生活中會遇到哪類含氰化物的物質呢?

氰化物多數是人工製造的,但也有少量存在於天然物質中,例如,在杏、桃、李、枇杷、櫻桃、梅等核仁中,以及在木薯、嫩毛筍、茅膏菜及嫩高粱葉中,都含有一種叫氰甙的物質,可使人中毒,最常見的是吃苦杏仁中毒。在植物中,氰化物通常與糖分子結合,並以含氰糖苷(cyanogenic glycoside)形式存在。木薯中就含有含氰糖苷,在食用前必須設法將其除去(通常靠持續沸煮)。水果的核中通常含有氰化物或含氰糖苷。如杏仁中含有的苦杏仁苷,就是一種含氰糖苷,故食用杏仁前通常用溫水浸泡以去毒。

河北保定的一位女士將兩斤新鮮的櫻桃未去核就用榨汁機榨成果汁直接食用,結果食用半小時後,便出現嘔吐、腹瀉等輕微中毒癥狀。對此,醫生解釋到,該女士中毒的原因,不是食用櫻桃過量,問題出在櫻桃核上--櫻桃核中含氰甙,水解產生氫氰酸,誤食導致中毒。

通過上述的詳細講解,希望大家對氰化物有了一個更加清晰的認知,做到心中有數,正確認識氰化物並且規避風險。

作者寫於2015-10-26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飛機空中如何迅速放油?
男人比女人更健忘?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