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北宋叛國投遼將軍為何被寫入《忠義傳》?

北宋叛國投遼將軍為何被寫入《忠義傳》?

宋真宗死要面子封「烈士」

康保裔,《宋史》將他記錄在《忠義傳》中。既然位列《忠義傳》,顯然宋代正史將之定位為「忠義」。

康保裔是一員猛將,史載此人長於騎射,尤其是弓矢技術很是厲害。他可以手握箭鏃30支,連續射擊目標,並做到後一支箭從前一支箭的箭筈(音擴,弓箭的最後方)進入,首尾相連。

這種射擊技術,在宋史上是不多見的。兩宋之交的名將岳飛也有這等箭術,不過,岳飛也只是發箭3支而已。康保裔如此嫻熟的弓矢技術,在宋代應該是無出其右者。

康保裔能夠做到弓馬嫻熟,這與他常年身處戰陣之中有很大關係。根據史料記載,他的祖父康志忠,他的父親康再遇都是武將,且都老於兵事、死於兵事。

北宋叛國投遼將軍為何被寫入《忠義傳》?

待到康再遇陣亡之後,康保裔繼任父親的職務,供職於石守信麾下,為太祖皇帝討伐李筠立下了戰功。此後,康保裔主要活動於抗遼前線,累官代州知州、深州知州、京州觀察使。宋真宗即位後,擢為高陽關路都部署、侍衛馬軍都虞侯,坐鎮河北遼軍南下東路重鎮高陽關,成為宋軍前沿的一名高級將領。

康保裔「謹厚好禮,喜賓客」,對讀書人相當禮遇。對於麾下士卒,康保裔也不吝嗇,除了每次戰鬥後賞賜頗豐,對士卒也很愛惜,因此,康保裔所部戰鬥力很強,成為塞上一支勁旅,也是遼軍強有力的對手。

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九月十九日,蕭太后(燕燕)和遼聖宗率領遼軍南侵。從早先的情報活動中,宋人已知遼軍可能南侵,因此有一定前期準備。但是,戰鬥初期的交戰中宋軍沒有得手,這就讓宋軍主將鎮、定、高陽關都部署傅潛畏懼不已,他坐擁步騎8萬,卻不敢出定州與遼軍作戰。

傅潛麾下將領見主帥如此怯懦,紛紛請戰,可都被傅潛給罵了回去。真宗多次催促傅潛會合諸路宋軍與遼軍作戰,宋軍定州行營都部署范廷召、宋軍都監秦翰、鎮州都部署桑贊也請求傅潛早日出戰,范廷召甚至當面辱罵傅潛說:「公恇怯乃不如一嫗爾。」傅潛聽聞,一語不發,還是不出戰。

最後,傅潛實在扛不住范廷召等人的反覆勸諫,分步兵2千、騎兵8千給范廷召組成萬人部隊出高陽關迎擊遼軍,宋軍終於成行。

可這萬人步騎,平原野戰中怎能與遼軍大軍對抗呢?范廷召眼見傅潛是靠不住的,於是便向高陽關都部署、侍衛馬軍都虞侯康保裔求援。

康保裔接到求援消息後,不顧敵眾我寡,立刻帶領麾下支援范廷召。然而,當康保裔所部趕到瀛洲西南的裴村戰場,天已黃昏,范廷召已經與遼軍纏鬥起來,其後軍已經被遼軍纏上無法擺脫。

這一戰,遼軍出動的儘是精銳之師,范廷召支持不住。幸虧是康保裔及時殺到,宋軍才穩住了陣腳。考慮到天色已是黃昏,宋遼雙方各自鳴金退兵,準備明日再戰。

是夜,范廷召諜知遼軍增援正源源不斷殺入戰場,形勢對自己越來越不利。於是,他沒有通知康保裔,就率領本部兵馬南撤了。可憐康將軍不知道範廷召已經撤軍,依舊孤軍堅守陣地,準備明晨的廝殺。

次日清晨,宋遼兩方都發現戰場力量發生了太大的扭轉。遼軍援軍源源不斷趕來,將康保裔孤軍一支團團圍住。康保裔屬下建議他換上士卒的甲胄,騎馬突圍出去。然而,康保裔正色回答說:「臨難無苟免。」堅決不突圍,要與遼軍決一死戰。

宋軍奮勇殺敵,與遼軍交手數十回合,擊斃大量遼軍。但康保裔最終寡不敵眾,弓矢用盡之後,宋軍陷入更加被動的境地,加之遼軍騎兵耶律諧理部迂迴到康保裔陣後發起攻擊,宋軍很快被分割開來。最終,在援軍不至的情況下,康保裔部全軍覆沒。康保裔被俘。

康保裔兵敗的消息很快被宋廷得知。然而,宋廷卻並不知道康保裔被俘並已投降的消息。於是,隆重的追悼會就這麼開了起來。

除此之外,御駕親征的宋真宗此時正在河北大名府坐鎮,在得知康保裔戰死的消息後,對康家人多有賞賜,孩子們給封了官。就連康保裔84歲的老母也得到了白金50兩,封為陳國太夫人的賞賜。

按照宋軍軍法,主帥死,其麾下親軍因保護主帥不力,則行軍法。消息一出,康保裔麾下那些突圍出來的將士們不幹了。結果,他們一口咬定康保裔確實是兵敗被俘而投降遼軍了。

這讓宋真宗很鬧心,決心查清楚康保裔的下落——究竟是死是降。經過調查,宋真宗終於得到消息:康保裔戰場上送客人離開營地,猝不及防遭遇遼軍偷襲,結果力戰而死。

這是一份讓所有人都感到滿意的報告。宋真宗不會因為自己嘉獎過假「烈士」而丟面子;親軍將士因為怕被軍法處死而一口咬定主帥沒死,而投降了遼軍。這幫人不過是為了抹黑「烈士」而不讓自己被軍法從事。

至於其他那些裹足不前,未能及時救援康保裔的將領們,他們當然也不用對康保裔之死承擔責任,畢竟康保裔是在送客人出營時被遼軍偷襲而死。這與他們是否救援康部沒有關係。

康保裔兵敗被俘之後,就這麼當了「烈士」。入遼之後,為了避諱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名諱更名為康昭裔。

按照《遼史》記載,康保裔後官至遼昭順軍節度使。只不過,作為宋朝降將,康保裔此後沒有與宋軍交手過,他這麼一個假「烈士」就這麼被寫入了《宋史·忠義傳》中。

投降遼朝服務宋朝的「烈士」

王繼忠的故事發生在宋真宗咸平六年(1003年)。王繼忠是宋真宗潛邸親信,其父王珫原是駐守瓦橋關的武騎軍指揮使。

王珫陣亡時候,王繼忠只有6歲。朝廷將他補官東西班殿直,作為宋真宗太子時的侍從,很得真宗信任。真宗皇帝即位後,王繼忠「改鎮、定、高陽關三路鈐轄兼河北都轉運使,遷高陽關副都部署,俄徙定州」,出任沿邊軍事要職。

咸平六年年四月,遼國南府宰相耶律奴瓜、南京統軍使蕭撻凜領軍南侵,兵鋒直指定州望都。宋軍「鎮、定、高陽關路都部署」王超召集鎮州都部署桑贊和高陽關都部署周瑩合兵迎敵。

周瑩派王繼忠以高陽關副都部署的身份代表他出戰。宋軍合併後,王超以1500人為先鋒,北上望都。次日,宋軍在望都南六里處與遼軍遭遇爆發戰鬥。這一戰,宋遼兩軍從午後鏖戰至半夜,未分勝負,雙方各自收兵,準備次日再戰。

然而,遼軍又一次使出他們所慣常使用的戰術——以騎兵側翼包抄,繞道宋軍後方,配合主力作戰時候前後夾擊。夜色掩護下的遼軍迂迴部隊,繞到了王繼忠高陽關部隊的後方,將王繼忠後路、糧道切斷。

王繼忠發現了這個情況,趕緊回師去救援。王繼忠親自與敵人鏖戰於康村。宋朝的潛邸武將大多是烏合之眾不堪戰場重任,然而這個王繼忠卻是個戰鬥好手。在面對遼國騎兵攻擊時,一派武將本色,勇猛無比。

作為高級將領,他的衣著甲胄是與其他士卒不同的。因此,王繼忠剛一進入戰場,就被遼軍重重包圍,形勢危急。然而,聽聞消息的王超和桑贊等人,知道遼軍已經形成了對自己的側翼包抄。他們對王繼忠的處境竟然見死不救,領軍撤退了!

可憐王繼忠指揮所部力戰不能卻敵,唯有且戰且退,最終依舊沒有逃脫遼軍騎兵的攻擊,全軍覆滅。王繼忠被生擒。

真宗得知王繼忠「陣亡」和宋軍戰敗的消息,急發河東路廣銳軍15000人增援,高陽關路都部署周瑩也趕緊出關救援。然而遼軍早已撤去。王繼忠則被送往遼帝行營。考慮到王繼忠是宋真宗潛邸舊人,遼人招降了王繼忠,並給予高官厚祿。

王繼忠畢竟是真宗皇帝潛邸舊人,感情非同一般,他的「陣亡」讓真宗皇帝震驚不已。除了追封「烈士」,宋真宗「優詔贈大同軍節度,賵賻加等,官其四子」,作為對自己潛邸舊人的補償。

然而,王繼忠畢竟沒有死。他日後服務遼廷,始終與宋人打交道。宋遼澶淵會戰最終議和,這其間也有王繼忠從中多方聯絡促成的功勞。

「烈士」最終沒死,在遼國還活得好好的。相比康保裔來說,將他歸於《忠義傳》主要是考慮到皇帝面子的問題,而這王繼忠「烈士」非但沒死成,還成了宋史上無法迴避的關鍵人物。

當然,他最後多方溝通,促成宋遼「澶淵之盟」的簽訂,也算為兩國罷兵言和做了不小的貢獻。《宋史·列傳三十八》和《遼史·列傳十一》上都給他列了傳,以記錄他的歷史事迹。

石守信後代得以善終

最後,還有一個「烈士」石元孫。他在與西夏大軍作戰中兵敗被俘,宋廷也以為他戰死沙場了。考慮到石元孫是開國元勛石守信之後,又是皇親國戚,朝廷對他的追贈、嘉獎也相當厚重。可問題是,在宋夏交換戰俘時候,石元孫竟然活著返宋了。

石元孫自然無法得到如同康保裔、王繼忠兩位人物那麼寬大的處理。在他還沒回國入關之前,宋廷上下就爭執了起來。不少人認為應該殺了他,否則在西夏人面前太丟人。

最終,宋廷考慮到石家人特殊的身份,也考慮到萬一殺了石元孫對前線士氣不利,還是讓石元孫這位假烈士得以善終

(作者:吳啟雷)

作者寫於2015-11-05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我是歌手,誰有好聲音?
社交媒體讓人們更「沉默」了?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