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唐太宗是怎麼騙到手的?

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唐太宗是怎麼騙到手的?

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唐太宗是怎麼騙到手的?

唐太宗李世民愛好書法,特別喜歡「二王」王羲之和王獻之的字,從大唐各地搜羅了不少二王的真跡,尤其對《蘭亭序》愛不釋手,死後都要帶進棺材,以致《蘭亭序》真跡從此消失。《蘭亭序》原本是王羲之的子孫世代相傳的墨寶,唐太宗堂堂一代文武兼備的帝王為得到它,尋蹤訪跡、威逼利誘、連蒙帶騙,下三濫的招數沒少使。

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唐太宗是怎麼騙到手的?

唐 馮承素摹《蘭亭序》

大致在南朝末年和隋朝時期,王羲之的《蘭亭序》真跡傳到了他第七代孫子智永和尚(本名王法極)手裡。智永因家學淵源,再加上三十年如一日的勤學苦練,也成了一代書法大師。可是智永及其兄弟都出家為僧,沒有後人,於是他在圓寂前,又把這卷珍貴的《蘭亭序》傳給了最得意的弟子辯才和尚。

辯才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臨摹智永禪師的書法,甚至能以假亂真。辯才對《蘭亭序》極為珍愛,他怕人覬覦,便在卧室的房樑上鑿了一個暗格,把《蘭亭序》藏在裡面,只偶爾才捨得拿出來一觀。

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唐太宗是怎麼騙到手的?

唐太宗李世民《晉祠銘》拓本局部

可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唐太宗政務之餘,經常與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等書法名家切磋技藝,很快打聽到王羲之的《蘭亭序》真跡在越州(今浙江紹興)永欣寺的辯才和尚手中。唐太宗立刻下旨,千里迢迢把辯才招進長安的皇家道場加以供養。唐太宗親自對辯才和尚噓寒問暖,談天說地,循循善誘,想從他手裡得知《蘭亭序》真跡的下落。辯才和尚深知唐太宗動機不純,也顧不得出家人不打誑語的清規戒律,謊稱自己雖然有幸見過《蘭亭序》真跡,但它早已隨著師父智永禪師圓寂而不知所蹤了。

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唐太宗是怎麼騙到手的?

網路配圖

唐太宗信以為真,就放辯才和尚回越州,重新派人查找線索。可是經過反覆推敲,線索最後還是指向辯才和尚。唐太宗又傳旨召辯才入京詢問,軟磨硬泡,威逼利誘,就差給辯才和尚跪下了。可辯才和尚軟硬不吃,一口咬定沒有、不知道。唐太宗只好又放辯才回越州,過了一段時間,又召他入京……如此反覆傳召辯才多次,毫無進展。

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唐太宗是怎麼騙到手的?

蕭翼賺蘭亭圖

唐太宗對《蘭亭序》真跡心心念念,寢食難安,於是發動手底下的一大幫能臣謀士,說:「朕為求《蘭亭序》真跡,夜不能寐。可是又不好拿辯才這老和尚怎樣,你們給朕想想辦法。」最擅長出謀劃策的宰相房玄齡站出來,為唐太宗保舉一人——蕭翼,說他一定不負聖望。

那麼,這位蕭翼是否真的能為唐太宗排憂解難呢?他又是怎麼把《蘭亭序》搞到手的?請關注繼續明天的文藏頭條號。



本文系原創文章,版權歸【文藏】所有,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

想了解更多藝術推介與藝術收藏,歡迎使用【文藏APP】,關注【文藏】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頭條號更多精彩內容等著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藏 的精彩文章:

「趣談歷史」竹林七賢就是不一樣,七夕節忙著曬大褲衩
郟縣窯黑釉藍斑三足盤

TAG:文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