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子是護腳還是傷腳?
穿鞋與不穿鞋的不同
美國科學家曾在《考古科學雜誌》上撰文聲稱,雖然人類目前發現的最古老的鞋子距今只有1萬年,但是最新研究表明,早在4萬年以前人類就已經開始穿鞋了。
這個結論是由美國華盛頓大學聖劉易斯分校的人類學家埃里克?特林考斯提出的。在此之前,科學家們就發現人體骨骼的形狀、大小與它們長期以來承受的力量有關。美國加州大學教授提姆?韋弗說:「至少在某種程度上說,骨胳反映了一個人一生中所承載的壓力。如果你在體育館工作,不僅你的肌肉更強健,你的骨骼也會更粗大。」世界各地的古人類考古發現都顯示,古人的腿骨、腳尖骨都較現代人粗大,原因就在於,在當時自然環境非常惡劣、生產力水平極其低下的情況下,人們為求生存,不得不進行更多的行走、攀登和負重等動作。
特林考斯是世界上第一個研究時尚是如何改變體型的科學家,從2005年開始,他就開始進行關於人類腳趾變小之類的研究,並獲知了更多關於鞋子是如何改變人們行走方式的數據和知識。特林考斯發現,在距今4萬年前,人類的腿骨仍然非常粗壯,但是腳尖卻開始變小。腿骨沒有明顯變化,而只是腳尖變小,唯一的解釋就是人類開始穿鞋了。而他做出這項判斷的理論就是:人類趾骨的大小不是一成不變的。這項發現將人類開始穿鞋的歷史向前推進了3萬年。
美國新澤西州魯特捷斯大學人類學家蘇珊?查其爾也指出,穿鞋確實會對人腳的形狀和大小產生明顯的影響。研究人員發現,經常穿鞋與不常穿鞋的人腳之間也會存在明顯的區別。經常穿鞋子而且穿得很緊的人,很容易患上一種被稱作拇趾囊腫症的腳病,其癥狀就是拇趾的骨頭或軟組織疼痛和腫大。而相反的,不常穿鞋的人的腳會變得很寬,而且拇趾與其它四個腳趾間的距離也要大些。甚至連女人經常穿高跟鞋後,小腿的肌肉也會變少。
儘管如此,查其爾並不完全贊同特林考斯的這個斷定。她指出,其實在4到3萬年前的時候,並不只是人類的腳趾骨開始變小,他們四肢的骨骼也開始變小。這隻能說明人類當時行走等動作減少了,而導致這些的原因很可能是生產力發展導致的社會分工,人們因此不用像他們的先人那樣忙碌才能果腹。當然,也有可能當時真的出現了鞋子,但是現在還需要更有力的證據來證明這一點。
趟過歷史長河的鞋
在人類歷史的初期,人們都是「赤腳大仙」,他們光著腳板,奔走在原始森林、草原和海邊,忍受著腳下的荊棘、尖石,有時則是滾燙的地面。後來,在遙遠的非洲南部海岸,離印度洋不遠的克拉西斯河河口,穴居的雙信智人發明了服裝——用腌制過的動物皮毛製成的衣服。而為了保護腳底板,他們就一把揪過手邊的任何東西,比如說樹皮、大樹葉,或一束束的野草等,用堅韌的藤條或長草捆紮在腳底。行了,就這樣,人類最早的鞋子就誕生了,雖然不是很美觀,卻很實用。之後或之前幾萬年里,這種最原始的鞋子相繼在世界各地出現。
後來,人們在長期的實踐中又發明了涼鞋。它基本上包括兩種形式:一種是以棕櫚、紙莎草或野草編結並用植物纖維做成環子,套在腳趾上。這種鞋子被廣泛發現於北美等地。一種則是從經過處理的皮革上切割下一塊,沿著邊在上面鑽孔,然後穿上一根皮帶,皮帶可像繩子一樣拉緊,把鞋子拉到位。在秘魯帕恰卡馬克的安第斯山脈的高山深谷中,曾在一座木乃伊的墳墓中發掘出這種最古老的涼鞋。據估算,這隻涼鞋有近千年的歷史,其製作用的材料是美洲駝皮。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類開始進入階級社會,而鞋子也開始打上階級的烙印。考古學家曾在在「雄鷹之城」赫拉克勒波利斯的一座廟宇中發現一塊石板,上面有一張最古老的關於涼鞋的圖畫,而同時,這塊石板也是已知最早的埃及文字的例證。石板的一面是國王正在懲罰一個下跪的敵人,另一面是國王正大踏步地赤足跨過十個沒有頭顱的屍體。但無論國王走到哪兒,都有一個侏儒般的僕人跟隨著他,手裡捧著國王的一雙花哨的涼鞋。這雙涼鞋也許代表著國王的權力。
後來,人們又發明了皮靴。說起皮靴的發明,要歸功於兩種人:士兵和生活在寒冷地帶的人們。
在人類漫長的戰爭史中,士兵們隨時要準備好進行長途跋涉和奔跑,經常要跋山涉水、披荊斬棘,用什麼來保護雙腳呢?皮靴顯然是不錯的發明和選擇。兩千多年以前,古希臘的斯巴達戰士就穿上了紅得耀眼的皮靴(紅色的目的是遮掩傷口流出來的血液)。這種紅皮靴很快在瘋狂的斯巴達青年中流行開來。而很多學者都堅信,皮靴發明的時間遠在這之前。
在寒冷的北亞和北冰洋周圍地區,皮靴至今仍是人們生活和生存的必需品。對於生活在這些寒冷地帶的人們來說,腳如不能保持乾燥和溫暖,將意味著死亡。於是,生活在北極圈內的因紐特人學會了用巨熊腿皮和熊掌製作皮靴,日本北海道的土著人學會了用鹿皮做皮靴,而阿拉斯加近海的土著居民則學會了用北美馴鹿和長鬍須的海豹的皮革製作冬用皮靴。而為了製作最好的防水皮靴,薩莫耶德人使用了海豹皮,把帶毛的一面翻在外面。俄羅斯極東部勘察達爾半島冬天十分寒冷夏天則涼爽多霧,勘察達爾人用魚皮做成的皮靴在霜凍情況下穿,這種皮靴在饑荒時還可煮食充饑。
皮靴發展到後來,皮鞋就誕生了。關於皮鞋的發明者,已經很難考知,因為很可能皮鞋的發明是多人甚至幾代人不斷摸索的結果。不過很多中國人認為,皮鞋的「原產地」就在中國,這當中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相傳戰國時代,著名軍事家孫臏年輕時與龐涓一起拜鬼谷子學習兵法。後來龐涓在魏國當了將軍,孫臏去投奔他。龐涓深知自己才能不及孫臏,就暗施陰謀,借故對孫臏施以臏刑(去膝蓋骨),致其殘廢,並加以軟禁。後來,孫臏逃到齊國,並得到齊威王的信任,被委任為為軍師。孫臏為報龐涓斷足之恨,親自指揮操練10萬精兵。但苦於雙腳不能行走,又不能支撐起來,就以原始皮鞋為基礎,設計了有脛甲(鞋幫)和鞋底兩部分的圖樣,刻制木楦,由鞋匠使用較硬的皮革,照圖樣縫製成一雙「高甬子履」。這雙高腰皮靴,分成幫和底兩個部件,是現代皮鞋的雛形,可算是世界上皮鞋的始祖了。
孫臏穿上這雙皮鞋,依靠較硬的靴幫和鞋的支撐力可以行動了。他於是乘車指揮10萬大軍,以「批亢搗虛」、「疾走大梁」、「攻其必救」的戰法出奇制勝,大破魏軍,戰勝龐涓。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齊、魏桂陵之戰。孫臏創造出第一雙幫底縫合的皮鞋,是製鞋史上的一大創舉。後來的一些製鞋名師為了紀念他,便將孫臏畫像掛在家中,寄託懷念之情。那時候,凡掛有孫臏畫像的人家,表明是以製鞋為業的。孫臏被後人推崇為「製鞋始祖」。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越來越不滿足於鞋子僅有的護腳功能,設計師們開始把鞋子做得越來越時尚。16世紀前期,繼厚鞋底的時裝鞋之後,一位無名的義大利鞋子設計師發明了最早的現代高跟鞋。這位設計師為即將赴法國與奧爾良公爵完婚的凱薩林?德?美第奇設計了一雙特別的鞋子。鞋子的前面是軟木楔子,後跟較高,這就讓凱薩林有了她需要的身高,能夠直接地盯著看她未來的丈夫了。她丈夫後來成了亨利二世國王,高跟鞋跟著火爆起來。鞋匠們開始為左右腳製作不同的鞋底(而不是像原來那樣「直筒的」)。然而,這種軟木或木頭製作的鞋子跟高三四英寸,甚至達五英寸,穿鞋者的腿常常會腫脹起來,婦女為了不致跌倒,走路時仍不免像走高蹺般地晃來晃去。法國人把這種新式高跟鞋具叫做「橋鞋」(因為鞋底是拱形)或「嗒嗒鞋」(鞋子走路發出的聲音)。
人類進化的敗筆?
大多數人都認為,正是鞋子有力地保護了我們的雙腳,並伴隨人類步入了文明社會。從最原始的草鞋到時尚的高跟鞋,鞋子的發展史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人類社會的進步。但是也有科學家認為,穿鞋走路存在隱患,是人類進化的失敗。這無疑又讓人們大吃一驚。
事實上,就在特林考斯發表他的觀點的一個多月之前,《紐約》雜誌的亞當斯?特恩伯格發表了一篇文章,觀點就是:穿鞋走路有隱患。他指出,人們穿鞋行走會損傷腳和脊骨。據作者自己所說,他曾在去年買了一雙五指鞋,俗稱赤腳鞋,這種鞋子模擬正常的赤腳原理,對腳沒有任何損傷。在穿著它走過很多的城市和村莊之後,亞當斯發覺,穿上這雙赤腳鞋之後,自己的膝蓋、背還有腳底都非常舒服。
2006年,一組來自芝加哥醫學院病例診斷學的醫學人員發起了「膝蓋內收運動」的研究,主要講在診療室里關節炎發作時膝蓋關節是什麼狀態。多年以來,醫學人員針對患有膝蓋關節炎的病人進行實驗,讓他們穿有填充物的鞋,目的在於減小對膝蓋關節的壓力。膝蓋內收運動中,他們還試圖讓病人穿吊帶褲用來糾正膝蓋,但是結果都不理想。所有醫學人員做了不同的嘗試:讓病人穿鞋子走路,然後赤腳走路,每段時間都會測量病人膝蓋受壓情況,最後他們驚訝的發現,人們赤腳走路對膝蓋所產生的壓力比穿鞋子走路所產生的壓力要少12%。
這又是一個讓人們吃驚的結果。看來,人類經歷四百萬年的進化才發展成的完美足部,著實是因為人人都去穿鞋子而遭到了破壞。而更滑稽的是,人們穿鞋的最初和基本目的就是為了保護自己,卻不想一直以來都是在南轅北轍:足部沒有保護好,卻又對膝蓋、脊椎等身體的其他部位造成了損傷。
當然,也不是人人都喜歡穿鞋的。1960年羅馬奧運會馬拉松比賽,著名的衣索比亞「赤腳大仙」阿比比就以赤腳贏得了冠軍。而從現在來看,在世界各地尤其是大都市裡,赤足族正逐漸增多,他們都視赤足為回歸自然、靠近真我、自由自在、不拘一格的生活方式。
(編譯:張海鵬)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