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二戰時英國的生存之道?

二戰時英國的生存之道?

二戰之前,英國擁有人口4800萬,其賴以生存的食物有2/3是從國外進口的,只有1/3的食物是由本國提供的。二戰中,德國對英國進行輪番轟炸,並用德國海軍截斷英國的海上運輸,致使英國很快地失去了原本賴以生存的大約2/3的食物。軍隊必須吃飽才能打仗,英國人吃不飽,不用德國人打,自己就先潰敗了。那麼,英國是如何在二戰中生存下來的呢?

二戰時英國的生存之道?

食物配給有學問

首先必須讓老百姓吃飽,這是生存的根本。農業部長承擔了這個艱巨的任務,以政府的名義額外收購了200萬英畝的農田,然後組織農夫進行耕種,保障了土豆、麵包以及果醬的供給一直是充足的。因此,即使在最艱難的時候,人們也不用擔心吃不飽肚子。另外,英國的漁業資源比較豐富,魚肉的供應也是充足的。

為了改善老百姓的生活,政府還鼓勵人民利用周圍的一切草地、後院、甚至是德軍空襲炸出來的土坑來種菜。社區不但幫助大家把玫瑰花刨掉換成生菜,也組織大家用廚餘廢料養豬。當豬養成的時候,會在公證機關在場的前提下公開宰殺,並分派給出力養豬的群眾。儘管大家餓得幾乎沒力氣再勞動,但想到這樣終究也是為了有更多吃的,所以群眾的熱情很高。

僅僅吃飽還不行,還必須讓老百姓吃好,營養跟得上。當時英國由於食物匱乏,很多人只能吃到麵包果醬,完全沒法均衡飲食。英國軍民嚴重缺乏維生素、蛋白質和鐵元素。於是,政府不得不請教「營養學家」們:如何能用儘可能少的食物保障人的營養?英國營養學家認為,品種簡單的本土飲食通過仔細調配後足以保證英國人需要的基本健康。經過多次討論,英國政府決定從1940年1月8日起在全國實行食物配給制度。

這套制度的核心是配給手冊。手冊上標明了持有者的個人信息,以及一系列的「食物票」。根據男女和年齡不同,每個人可以獲得指定額度的某些食物,比如孕婦和小孩可以獲得額外的牛奶票,青少年則有額外的橙子吃,以補充足夠他們長個兒的維生素。

配給的食物越來越多,群眾開始對食物票感到厭倦,他們更希望發揮想像,自行搭配食物。從1941年12月起,配給手冊中的各種票統一變成了「點券」,每人每個月有 100分左右的點數,可以自行支配換取購買食物的權利。某些搶手食物特別貴,例如一小罐午餐肉罐頭需要16分加上鈔票才能獲得,一大罐則要支付54分。

至於那些有錢人家,當點券用完後,他們還可以去餐館吃飯。在那裡是只要花錢就可以吃的。政府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便開始重新規劃餐廳的菜單:他們根據食物的營養和稀有度,把每種菜定性為從0星至5星不等。而新的配給手冊除了點券外,還有一些星星。政府希望通過「消費星星」的方式限制大家過快消耗飯館的物資。

二戰時英國的生存之道?

美食也是條秘訣

除了食物配給外,政府還加強對老百姓的宣傳與指導。當時向婦女們宣傳的理念,食品就是她們參加這場戰爭的武器。當時的食品部長建議使用代用品,例如用酸奶代替乳酪,用土豆泥代替麵粉,用蔬菜粉代替水果,用香草加人造黃油代替奶油。那時候肉類很少,主要來自屠宰無用的老牛後得到的堅硬、帶軟骨的牛肉,但慢慢蒸煮依然香味撲鼻!

麵包是戰時的主要食品,但是用加鈣和維生素的全麥粉製作的「愛國麵包」味道實在不怎麼樣。這種又干又硬的灰色麵包很不受歡迎,因此得了個綽號叫做「希特勒的秘密武器」。為了鼓勵人們食用這種麵包,據信政府曾散布消息說它有性慾催發功能!

在英國農業部派發給每個家庭的「戰時菜譜」中,菜肴均很大程度上依賴蔬菜而非肉類。而在所有「蔬菜」中,又尤以土豆的地位為尊。土豆既可以提供澱粉,也含有維生素 C。這在嚴重匱乏水果的當時可以說是最重要的維生素C的來源。英國政府甚至在《戰時菜譜》里提倡土豆不削皮,以保存儘可能多的營養。

政府還宣傳各種飲食的做法來增加營養。比如胡蘿蔔麵包湯的做法,配備胡蘿蔔、洋蔥、麵包、食用油等原料。先把洋蔥切塊,胡蘿蔔切薄片。然後熱鍋加蓋小火煮至柔軟,放鹽。同時麵包切小塊點油,進烤箱烤乾,再入鍋小火煮一小時即可。

二戰時英國的生存之道?

不可複製的經驗

有意思的是,食物配給制雖然是食物短缺下的無奈之舉,但卻讓普通英國人比戰前戰後都吃到了更多的健康的食物,因為民眾的食物營養成分得到了政府精心地調配。

食物配給制的本質是用行政手段來配置資源。其最大優勢就是在資源非常有限的條件下,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社會資源,讓資源發揮最大的效應,從而保證人類的生存和最終目標的實現。食物配給制也是一種有效的資源配置方式,只要條件適合,它就會釋放極大的能量。

通過食物配給制,首先保證了英國前線所需要的戰爭資源,比如汽油在開戰前5個月就受到了限制,為了節省燃料,老百姓不得不啃冷麵包;其次保證了老百姓生存的基本需求,如果沒有食物配給,窮苦老百姓由於買不起麵包而被餓死也是有可能的;最重要的是,食物配給保證了老百姓的充足的營養需求,從而讓他們保障了充沛的體能,為戰爭的最終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

這個事例也說明,面對困難,人類是有很大潛能的。只要意志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如果不是在戰爭這種特殊時期,讓原先1/3的食物去養活同樣多的人口,是沒人敢想像的。但在戰爭中人們卻做到了,這增加了人類戰勝困難的信心,為人類增加了一筆不可多得的精神財富。

配給制是違反經濟規律的,這一點我們必須清楚。這只是物品供應嚴重短缺下的權宜之計,這時候政府只能利用強制手段,控制老百姓的需求,根據老百姓的實際情況對供給資源進行分配。但老百姓的需求只是得到暫時的緩解,並沒有有效的滿足,如果長期執行下去,會導致老百姓的需求萎縮,無法提供經濟增長的動力。

因此,食物配給制雖然體現了人類戰勝困難的智慧,但它畢竟是特殊條件下的特殊產物,具有不可複製性。如果我們把特殊條件下的英國食物配給制擴展到和平、無天災時期,並把配給制的範圍擴展到全部經濟領域,那麼配給制就變成了我們常說的計劃體制。計劃體制的特點就是一切資源的分配和經濟活動都按照政府的意志來運行。前蘇聯(俄羅斯的前身)就是典型的計劃體制。這種體制的優點就是能集中一切資源做大事。蘇聯的衛國戰爭取得了勝利,核武器造出來了,衛星也飛上了天。但這種體制畢竟違反經濟規律,長期運行下去,必然引起蘇聯經濟停滯,難以持續,最終導致前蘇聯的滅亡。



(本文源自大科技*百科新說2015年第11期)

作者寫於2015-11-27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春節習俗】初七不開心,明天要上班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