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家,危機四伏?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斥著各種化學元素的世界——吃的食物、穿的衣服、用的洗髮水……它們構建起了現代人的衣食住行,卻也在無形中製造了許多影響人們健康的「微觀敵人」。雖然目前,人們對食品安全的重視與日俱增,但除了「吃進去」的污染外,那些埋伏在我們家裡的「殺手」可能更加可怕。
「四面楚歌」的阻燃劑
比如,我們整日相伴的傢具,除了人所共知的甲醛外,它們還存在另一個「臭名昭著」的污染源——多溴聯苯醚。在過去的25年中,多溴聯苯醚以其優異的阻燃性能,被廣泛用於室內裝修、傢具製作等方方面面,比如床墊、地毯、餐桌、電視等等。基本上,凡是你在家裡能看到的地方,都少不了多溴聯苯醚的身影。而且,由於多溴聯苯醚難以降解,所以它還將「陰魂不散」地長期瀰漫在我們周圍。
通常,它們喜歡躲進室內各個角落的塵埃里,然後附著在你的皮膚、雙手、衣服上。更多時候,它們會隨著你的一呼一吸直接闖入肺里。所以,看似溫馨而安全的「家」,其實依然「危機重重」。
近些年來,科學家已經揭示了許多關於多溴聯苯醚的危害,比如,它會阻礙成年人大腦皮層神經元的生成,從而降低人們後天的學習和記憶能力;對胎兒來說,這種危害則更加明顯。
比如,它會阻礙甲狀腺激素的分泌和功能,使胎兒大腦發育在出生前乃至兒童早期都低於正常水平。近期,科學家也從分娩後的母體臍帶血中發現,那些體內多溴聯苯醚含量較高的母親,其孩子日後的智力發展速度和水平均低於正常兒童。除此之外,研究人員還發現,男生的隱睾(睾丸未降到陰囊)也與多溴聯苯醚的危害息息相關。
雷特氏症的「幫凶」
然而,這些危害並不是最致命的。近期,科學家發現了多溴聯苯醚的又一罪行——雷特氏綜合症。在此之前,科學家們一直認為,雷特氏綜合症是一種由X染色體上的MECP2基因突變導致的。但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微生物學家通過多年研究發現,雷特氏綜合症似乎與多溴聯苯醚等持久性有機污染物也有著某些聯繫。近期,他們還在成人雷特氏綜合症患者的腦片中發現,所有樣本無一例外地都存在多溴聯苯醚等大量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身影。
為了進一步證明多溴聯苯醚與雷特氏綜合症的相關性,科學家們在孕鼠身上進行了測試。研究人員每天為孕鼠注射一劑多溴聯苯醚(相對劑量與人類平均每天的吸入量相當)。結果發現,出生後的所有雌性幼鼠都有不同程度的社交障礙和行為障礙,比如缺乏口頭語言表達能力,行動僵硬、遲緩,並時常出現強迫性動作重複等情況,而這些癥狀與人類的雷特氏綜合症頗為相似。
這一發現使他們更加肯定,多溴聯苯醚等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將會對胎兒的神經發育產生影響。那麼,它是如何做到的呢?
微生物學家認為,這個過程很可能與神經元DNA的甲基化有關。在人體細胞中,甲基化具有重要作用,它能夠調節我們的基因表達,比如,啟動大腦中構建神經元的基因,關閉身體其他部分的基因等等。研究顯示,雷特氏綜合症患者的大腦神經元存在明顯的甲基化抑制現象。
警惕環境風險因素
如果多溴聯苯醚真的會破壞大腦神經元DNA的發育,那麼對人類來說,周圍遍布的污染無異於「滅頂之災」。但萬幸的是,學者在進一步的研究中發現,這種化學污染並非雷特氏病症的決定性因素。在胎兒大腦的發育過程中,遺傳基因的影響佔了大頭。如果把雷特氏綜合症比作一個水槽,那麼遺傳基因就是決定這個「水槽」大小的關鍵因素,而多溴聯苯醚等其他環境風險因素就是投入這個水槽的各種壓力。
如果胎兒擁有某些特定病症的遺傳隱患,那麼這個「水槽」就會比一般人更小。當接踵而至的壓力達到閾值時,槽里的「水」便會溢出,大腦的異常發育也就在所難免了。比如,一個攜帶了雷特氏綜合症罕見基因突變的孕婦,如果她長期暴露在多溴聯苯醚超標的環境中,同時又缺乏葉酸或維生素B的攝入,再加上其他有害因素的影響,那麼她最終就很有可能生下一個患雷特氏綜合症的寶寶。
儘管瀰漫在我們周圍的多溴聯苯醚與雷特氏綜合症沒有絕對關聯,但學者們認為,即使不是「主謀」,它也有可能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因為在胎兒發育的過程中,外部世界將會顯著影響基因藍圖的設計。比如,母親攝入的營養、食物中的化學殘留、生活方式,周圍的空氣、水、房間的物品等等,都會通過不同的方式影響胎兒大腦的發育。作為大量「潛伏」在我們周圍的「親密敵人」,多溴聯苯醚絕對值得引起高度重視。
為了盡量減少多溴聯苯醚的「攝入」,微生物學家建議,人們應當時常用濕毛巾擦洗傢具,不要偷懶,拖地的時候勤洗拖把。此外,在個人衛生方面也要格外注意,比如,烹飪和進食之前一定要把手洗乾淨,如果孕婦有咬指甲的習慣,則必須戒掉(指甲里暗藏的多溴聯苯醚含量驚人)。沒事兒的時候多進行戶外運動,在減少體脂、增強抵抗力的同時還減少了「與室內塵埃共舞」的機會。
(本文源自大科技*百科新說2015年第12期文章)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