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邵岩「射墨成書」,是在戲弄大眾嗎?

邵岩「射墨成書」,是在戲弄大眾嗎?

邵岩「射墨成書」,是在戲弄大眾嗎?

邵岩在進行「射墨」表演

最近,當代書家邵岩用注射器表演的一段「射墨」式書寫視頻,在朋友圈火了。之後,各路有才的網友紛紛模仿,剪輯出一段更「有看頭」的視頻。下面,我們先來看看(注意,正在吃東西的書友千萬別看,以免噴飯!):

邵岩「射墨成書」,是在戲弄大眾嗎?

邵岩「射墨成書」,是在戲弄大眾嗎?


書藝君很早就認識邵岩,那時他還不這樣寫字。我們來看看他過去所寫的小楷:


邵岩「射墨成書」,是在戲弄大眾嗎?


這字顯然是下了很大功夫的,用筆老辣,結體不甘平庸,比如「天涯共此時」的「共」字,下面兩點寫得像大劈叉,也是沒誰了。但他得了一場病之後,書風就完全不一樣了。按他自述,10年前,他患了一場大病,心臟植入8個支架,這期間,他對打針用的「注射器」產生了興趣。手術之後,他去美國各大博物館「取經」,得到啟示,開始試著用針管搞書法創作。我們看他今天的作品,再看他過去的作品,會不由得感慨:明明是女神一枚、可以靠臉吃飯,卻非要整成女神經、看得讓人辣眼睛。

邵岩「射墨成書」,是在戲弄大眾嗎?

女神不甘寂寞整成女神經

正如邵岩所說,他搞「射墨」創作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從10年前病癒之後就開始搞了,今天我們看到的視頻也是他去年就錄的,只是現在才「火」。對於這種創作方式的命名,也挺有意思,各大書法類微信公眾號都稱之為「射書」,而邵岩本人則認為稱作「射墨」更合適。在這一點上,看似狂怪的邵岩還是頗清醒的。不要動不動就把某種書寫方式冠以「書」的名頭,像我們過去批判過的所謂「幻體書法」(作者也自稱「幻書」),真是大言不慚。這次事件也說明一個問題:那些書法微信平台也實在不專業、不嚴謹。外行人亂說也就罷了,我們作為熱愛書法、研習書法的書法人,應該對書法時刻保持一種強於常人的敏感性和理性。

那麼,邵岩的「射墨成書」是怎麼來的呢?

一種藝術創作方式的產生,必然有其理論基礎作支撐。邵岩有傳統的功底,同時又是出版過十幾本專著的學者,去過美國許多博物館,接受過西方現代藝術理論的洗禮,他必然有自己的一套書法藝術理論。他所謂的「現代書法」,說白了,就是在現代工業社會背景下,用西方現代、後現代藝術理論去理解和創作中國書法。這個話不容易明白,因為很多人並不了解西方現代藝術理論,加之什麼現代派、後現代派、解構主義,紛繁複雜,你得讀讀薩特、海德格爾、德里達、福柯、哈貝馬斯等西方哲學家的書才能明白。但無論如何,這種創作方式的產生,首先都基於一種認識,那就是,書法的本體是「形式」,換句話說,書法是形式美的藝術,也就是說,書法可以脫離文學內容而獨立存在。這種觀點並不新鮮,前書協主席沈鵬很早就寫文章論述過,書藝咀華也發過一篇文章《一個哲學問題:書法的本體究竟是啥?》,專門探討過這一問題,感興趣的書友可以翻翻。

正因為有「書法是形式美的藝術」作理論支撐,所以,那些現代派的書法家只要關注書法的形式、在形式上做文章就可以了,至於傳統書寫那一套,自然也要徹底改變。這種理論究竟能不能站住腳呢?相信每個書法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邵岩「射墨成書」,是在戲弄大眾嗎?

邵岩不僅用針管創作,還用繩子

其實,書法發展到今天,在社會分工日益精細的背景下,早已成為一門獨立的藝術形態了,而古人那種「書齋里的書寫」也早已失去存續的土壤、成為過去式了。今天,書法走出書齋,走向展廳,並且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藝術理論上的解構,作為書法人,我們所面臨的共同的最大問題,就是思考「今天的書法藝術究竟該如何定位?」「未來的書法藝術究竟往何處去?」

說實話,這個問題爭論至今,仍然沒有很好的答案。在現代藝術理論熏陶的藝術家眼中,書法已成為單純的形式藝術、視覺藝術了,但這是否意味著與傳統書法藝術的割裂呢?王鏞之青睞「民間書法」,沃興華之專註「形式構成」,王冬齡、邵岩等的「現代書法」「後現代書法」,曾翔的類似行為藝術的「吼書」,等等,無非都是在「純形式藝術」形態下探索書法的創新。應該說,這些探索雖然在常人看來「離經叛道」,但自有其價值,為我們在書法藝術漫長的集體「迷茫期」提供了某種可能。文/書藝咀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聞是書畫 的精彩文章:

翁志飛「雁塔聖教序」研究(附二玄社出版原石對照圖片)
謝稚柳:論詩與中國畫之關係

TAG:聞是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