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救人一命的心肺復甦,你會嗎?

救人一命的心肺復甦,你會嗎?

最近,正在熱播的電視劇《北上廣不相信眼淚》第37集中,一對婚外情男女的故事,引出了心肺復甦的故事:妙妙糾纏南海,而被南海掐昏,正當南海恐懼的,不知所措的時候,遇到趙小亮敲門,南海在慌亂之中打開門,趙小亮見此情景,立即非常熟練地給妙妙做口對口的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挽救了妙妙的生命。

應該說,在影視劇中出現這樣的急救場面是不多見的,我們應該為影視作品普及急救知識叫好,但是趙小亮「嫻熟」的搶救技術中也暴露出了許多不規範的地方:

  • 第一,妙妙是昏迷,還是心跳呼吸驟停了?如果是昏迷,那麼就沒有必要做心肺復甦,趙小亮並沒有確認,因此做心肺復甦是盲目的;

  • 第二,心肺復甦首先是要打開氣道,趙小亮並沒有打開氣道的動作;

  • 第三,胸外心臟按壓的動作不規範,趙小亮按壓的時候,雙側的肘關節是彎曲的,這是不規範的。

那麼,心肺復甦究竟怎樣做才是規範的呢?

一、怎樣做心肺復甦?

按照2015年10月15日,美國心臟協會(AHA)在官方網站及雜誌(Circulation)上公布的《2015心肺復甦指南(CPR)和心血管急救(ECC)指南更新》的要求,對於非專業施救者,強調識別心臟驟停徵象、及時打急救電話,並立即開始徒手心肺復甦。

為了便於記憶,我們將現場心肺復甦操作按英文的Assessment+Air way(打開氣道)、Breathing(呼吸)、Circulation(循環),分為三大步驟,簡稱為A、B、C。

A是打開氣道:

操作方法是仰額舉頜法:一手置於前額使頭部後仰,另一手的食指與中指置於下頜骨或下頜角處,抬起下頜。有假牙托者應取出。

B人工呼吸:

用手捏住病人的鼻子,將病人的頭部向後過伸,使其氣道打開。口對口用力對病人吹氣,同時觀察病人胸部是否上升,看到病人胸部上升,停止吹氣。讓病人被動呼出氣體,然後再給病人深吹氣,成人每分鐘14~16次,兒童每分鐘20次。最初六、七次可快些,以後轉為正常速度。

C胸外心臟按壓:

搶救者跪於病人一側(一般為右側),一手掌根部放於病人的胸骨下半部,另一手放在第一隻手手背上;

手臂伸直,利用身體的部分重量下壓胸壁5~6厘米即放鬆,按壓間隙雙手應離開病人胸壁,成人每分鐘100~120次。

如果有兩個急救者給病人進行心肺復甦術時,首先兩個人應呈對稱位置,以便於互相交換。此時,一個人做胸外心臟按壓;另一個人做人工呼吸。每按壓心臟30次,口對口或口對鼻人工呼吸2次。當只有一個急救者給病人進行心肺復甦術時,應是每做30次胸心臟按壓,交替進行2次人工呼吸。

二、心肺復甦應該注意什麼?

1 判斷:

應該指出的是,在行心肺復甦之前,必須判斷病人的意識、心跳和呼吸是否喪失,可以掐人中或合谷穴,看病人有沒有反應;

觸摸股動脈、頸動脈搏動判斷心跳是否停止;通過耳聽、眼看、面部感覺來判斷呼吸,一旦確認病人的呼吸心跳停止,就應該立即進行心肺復甦。

但在電視劇中,趙小亮並沒有這樣的動作,就直接進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了,這是不合適的。

2 呼救:

在行心肺復甦的同時,也應緊急向醫療機構呼救,這樣通過短期的復甦處理後,救援的醫生正好趕到,可以進行更正規的復甦處理。

如果這個病人救活了,主要功勞應該屬於首先行心肺復甦的人。雖然只是簡單的吹氣和按壓,但為病人贏得了寶貴的時間,為醫生挽救病人的生命創造了條件。

3 ABC到CAB:

傳統的心肺復甦的正常順序本來是ABC,但許多人不願意行口對口的人工呼吸,據調查,45%的醫生和80%的護士不願意對陌生人做口對口呼吸,85%的普通人不願對陌生人做人工呼吸,這無疑削弱了開放氣道的重要性,耽誤了急救時間。

後來的研究發現,心肺復甦時,決定患者生存與否的最重要因素是心臟灌流壓,而灌流壓則是由連續的胸外按壓產生的,說明胸外按壓比人工呼吸更為重要,因此,《2010心肺復甦指南》把ABC變成了CAB。

專家們認為,在心肺復甦時,如果你不願意做人工呼吸,就應該立刻做胸外按壓;如果願意做人工呼吸,則應保持胸外按壓和通氣的比例為30:2,交替進行。

由此看來,普及心肺復甦知識,人人有責。遇到這類病人,您敢於去施救嗎?



(本文作者:紀光偉,武鋼二醫院外科主任醫師,普外科主任。)

本文系春雨醫生原創稿件,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授權請聯繫郵箱:reading@chunyu.me

作者寫於2015-12-07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性、謊言和錄像帶
「雙十一」也焦慮?如何拯救「剁手黨」?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