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杜甫的月亮:憤世與理想

杜甫的月亮:憤世與理想

杜甫的月亮:憤世與理想

杜甫的月亮:憤世與理想

《全唐詩》錄杜甫(712-770)詩1451首,僅次於白居易(2848),多過李白(996)。不過寫月亮的詩並不是很多(據本文筆者統計,大約四十餘首)。而且,杜甫的月亮,似乎沒有李白的月亮那般有名(如「床前明月光」等),似乎也沒有張九齡的月亮那般有名(如「海上生明月」),甚至沒有他的後輩蘇軾的月亮那般有名(如「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等)。事實上,僅就「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中的「月是故鄉明」,便可以與李、張、蘇的月亮打擂台的。當然,文無第一,文壇雖有盟主(之前之後這都是不言而喻具不說在口裡不寫在官樣文本的事實),但沒有擂台的。或者換過角度來談這一話題:沒有人敢說他的月亮比別人的月亮更像月亮,也沒有人敢說他的月亮就比別人的月亮多一隻耳朵。而且重要的是,詩,就它的本質來講,在於它的異質、在於它的個性。

杜甫的月亮,就是杜甫的月亮。

杜甫的月亮:憤世與理想

月亮,作為思鄉、懷人的共識標牌,從《詩經》起,便開始了它的廣告效應。《詩經/陳風/月出》里的「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和《古詩十九首/明月皎夜光》里的「明月皎夜光,促織鳴東壁. 玉衡指孟冬,眾星何歷歷」等詩句,就是這種月亮的最早廣告。杜詩里的「夜深坐南軒,明月照我膝」、「江月去人只數尺,風燈照夜欲三更」、「泥留虎鬥跡,月掛客愁人」等到。繼續並廣大了這效應。但是,杜詩里的月亮卻這種月亮:「故園松桂發,萬里共清輝」、「風飄呂律相和切,月傍關山幾處明」、「星臨萬戶動,月傍九霄多」等。這樣的月亮,顯現出詩人寬厚而慈憫的胸懷。也就是說,希望月亮的光照,在黑暗的夜裡,給天穹下的人們,所有的人們,更多一些光亮和溫暖。事實上,我們可以看到,蘇軾的「千里共嬋娟」,正是「萬里共清輝」的衍生和擴大。當然,這也是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衍生與轉義。

這還不是杜詩的月亮。杜詩的月亮是這樣的:

斫卻月中桂,清光應更多。

杜詩的月亮,沒有李白張九齡蘇軾那般的達觀,杜詩里的月亮是有缺陷的。也就是說,由於月中的桂樹太繁榮太茂密(典出《山海經/海內經》之「吳剛伐桂」),因此其樹蔭遮擋了月亮的光亮。也就是說,月亮的光亮並沒有全部地灑向處於黑夜的人們。於是,詩人有些憤世嫉俗地呼喊,把月亮里的桂樹全部砍掉,讓被桂樹遮擋了的月光重新煥發。一絲一線地全部給予處在黑夜裡的人們。詩人的這種悲憫、這樣寬厚、這樣仁慈的胸懷,因為這句關於月亮的詩得以充分表現。這便讓我們想起詩人的「三吏三別」,特別想起《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人文情懷。「斫卻月中桂,清光應更多」的憤世與理想,是《春江花月夜》(張若虛)的月亮不具備的,甚至也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千里共嬋娟」等不具備的。杜甫這兩句詩,是從黑夜來認知月亮的光亮,這樣,光亮才顯得更為重要和珍貴。杜甫的這兩句詩,是從人性複雜來認知月亮的光亮,這樣,惟有光亮才有可能洞悉人性黑暗的一面。杜甫的這兩句詩,是從社會的坎坷進程來認知月亮的光亮,這樣,也許才有可能讓社會進程不至於總在一種迴環往返中踟躕前行。

杜甫的月亮:憤世與理想

附杜甫關於月亮的幾首著名的詩:

(一百五日夜對月)

無家對寒食,有淚如金波。斫卻月中桂,清光應更多。

仳離放紅蕊,想像嚬青蛾。牛女漫愁思,秋期猶渡河。

(月夜憶舍弟)

戍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一)

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轉蓬行地遠,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棲見羽毛。此時瞻白兔,直欲數秋毫。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稍下巫山峽,猶銜白帝城。氣沈全浦暗,輪仄半樓明。

刁斗皆催曉,蟾蜍且自傾。張弓倚殘魄,不獨漢家營。

(秋興八首/其二)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華。

聽猿實下三聲淚,奉使虛隨八月槎。

畫省香爐違伏枕,山樓粉堞隱悲笳。

請看石上藤蘿月,已映洲前蘆荻花。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善本古籍 的精彩文章:

方寸之美 美了千年
我與中華古籍四詠

TAG:善本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