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人類時代之萬象
什麼是人類?這個問題聽起來似乎有些可笑。雖說一千個人眼中便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是對於人類這個物種「究竟為何物」這樣的問題,人們多少還是能夠達成共識的。
人類,具有高度智慧的靈長目人科人屬人種動物。強壯的下肢與彎曲的脊椎支撐著軀體直立行走,被解放的上肢與靈巧的拇指能夠製造工具。與親緣關係最為接近的猿猴相比,人類擁有著絕對的顱腦容量優勢,也裝備著動物界最大比例的生殖器。作為社會性動物,人類擁有著龐大的種群規模和複雜的成員關係結構。豐富的情感機制讓人類不斷上演著愛恨情愁,遊走在戰爭與和平之間,同時扮演著天使與惡魔的雙重角色。
但是,如果僅僅以這些來概括人類,未免有些「無毛猴子」的感覺。但凡談論起偉大的人類文明,人們首先想到的是輝煌的古堡、繁華的都市、造福千秋的水利工程、翱翔太空的人造天體,以及籠罩全球的通信網路。比起凡胎肉體的「人」本身,其所創造之物反而更能傳承「智慧文明的結晶」與「人的意志」。我們人類更像那微渺的珊瑚蟲,個體是那麼的不起眼、那麼的無足輕重,然而一旦形成組織系統,成為一個統一的超有機體,其迸發的創造力足以生成生命界最壯觀的浩大工程。當小小的珊瑚蟲紛紛死去,那積澱而下的屍骸殘骨卻恰恰凝聚出了一個更為巨大的生命體。岩石,肉體;無機物,有機物;靜態的數據載體,或是動態的信息處理者——這一切的一切,不論生死,都成了這頭巨獸生命運轉的一部分。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的範疇正越來越集成化。尤其是在科幻領域,當機械義肢與上載記憶備份的大型伺服器成為家常便飯,當智能機器人擁有完備的人類意識模式後是否應該享有「人權」這樣的問題無法再迴避時,「人類」這個概念將不可避免地被拓展。
自然人的肉體將不再被當成區分人類個體的判定標準。屆時的人類就如套上了螺殼的寄居蟹,其衍生出的外部載入軟硬配件與原生體共同組成了一個完整的生命個體,而肉軀則僅僅是各色「器官」的其中之一。
閑話不多說了,在後人類時代,人類社會到底將發生哪些方面的演化?根據當下的科技發展與社會需求,我們不妨來揣摩一二。
被置換的人體
平凡一天的清晨,一對老夫妻早早地起了床。老頭兒戴上老花眼鏡讀著報紙,老太太則佩戴著助聽器欣賞著早間音樂。當可口的早點送到面前時,老兩口安好了假牙,心滿意足地笑著享用起來。餐後茶餘,老先生拄起拐杖打算出門走走,老伴兒趕忙遞上一張便簽:「記得回來時買些東西,可別忘咯!」
從上述的生活場景中,我們不難發現,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的各項功能逐步退化,越來越多的輔助性器械潛移默化地進入了我們的生活,成為維持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道具:老花眼鏡、助聽器、假牙、拐杖、便簽……其功用從強化感知到輔助運動、幫助記憶,各種小用品彌補著人體衰弱的器官所欠缺的功能。我們的肉軀一點點地被置換著,而正是這樣的置換,讓人類得以抵禦「衰老」這一殘酷的自然法則,讓「支配自己的身軀」這樣的簡單願望得以突破時間的枷鎖,日漸延續。
在當今社會中,這樣的輔助性道具正朝著智能化、便捷化、全面化的方向發展。為了方便腿腳不便的老人能夠順利爬上樓梯,人們發明了載人爬樓機;而坐式淋浴裝置穩固人體的設計,使得老年人入浴的安全隱患大幅度降低。這些產品在過去看來,就如同科幻電影中所描述的未來生活傢具設備,如今,它們卻已在這個充滿創造力的時代雨後春筍般地逐一展露。
按照這樣的趨勢,老齡人外骨骼大流行的時代或許並不遙遠了。NO,NO,請放棄腦海中鋼鐵俠的形象。本期話題中的外骨骼與軍用單兵機甲無關,可沒人希望老爺子們打扮成鐵皮罐頭。相信看過「X戰警」系列的科幻愛好者一定記得,當X教授不幸半身癱瘓之後,一副金屬腳架使他重新獲得了站立、奔跑的能力。
藉此,我們可以設想一下,一套單純用以扶持衰老人體的外骨骼的樣子應該更接近「骨架」本身。脊背部分的貼身扁平狀金屬脊椎能矯正老年人的站姿,避免肌肉的衰弱導致脊柱進一步彎曲。保護著髖骨的環形支架連接著下方的護腿,每當系統檢測到重心失衡,腿部外骨骼便會無視反應遲鈍的人體指令,強制性跨步,從而避免跌倒。上肢的護腕則過濾著因肢體顫抖產生的雜質信號,讓穿戴者不再出現抓握物件時的定位困難。沿著脊椎而上,罩著頭部的是護目鏡與耳罩。當你眺望遠景或拿起食品包裝罐頭時,鏡片會自動調節焦距,將最合適的影像投入到你的視網膜。倘若自覺記性大不如前,只需詢問腮邊的耳麥,語音提示便會將出門前的行程安排一一報來。
在這樣的一個社會裡,老者將與青年一道在街上健步如飛。人們不會對身穿輔助性外骨骼的老年人投去新奇詫異的眼光。公共交通工具中,給老人讓座這一問題將被漸漸淡忘。沒有人再需要擔心是否會撞到搖搖晃晃的老太太。
當一個人上了六七十歲之後,孝順的子女便會送上一套外骨骼。「配架」將代替「拄拐」成為上了年歲的標誌。隨著年齡的逐漸增大,外骨骼所需要的智能配件也逐年增加。部分老人或許會因為氣短力衰而無法順暢地發音交流,這時候便需要智能微表情捕捉技術,通過鑒別口唇、眼眸以及肢體的細微動作,像經驗豐富的居家阿姨那般熟練地判斷出老人想表達的大體意思,轉而以電子語音播放。
諸如此類的掛件不斷地載入,以至於發展到最終,高齡乃至超高齡老人身上攜帶的功能性配件的數量往往會大於人體當下可用器官的數量。人類是否會因此而演變成半機械生物,或者乾脆一鼓作氣地升級為灌注了人類意識的金屬生命體?以目前的技術程度來看,那樣的未來似乎還有一段距離。但在肉體壽終正寢之前,將老年期的生命階段置換為「機殼期」,這樣的生存模式的可能性看起來卻無比地自然而然。
斑紋,不一樣的斑紋
說起斑紋這東西,人們一定不會陌生,但卻幾乎不曾重視其實用價值。我們的生活中不乏斑紋的應用。從服裝到傢具,斑紋作為裝飾性圖案隨處可見。
但有一種斑紋是那麼的與眾不同,它分布廣泛卻並不美觀,以至於人們大多不屑仔細多打量它幾眼。然而生活中沒有了它,那麼我們當下的信息化物流體系將難以維持。
這便是二維碼。
曾幾何時,我們已習慣於無數次地掃描它們以進行身份驗證。在這仰賴於電子信息管理的社會中,二維碼儼然成了虛擬世界中不可或缺的身份鑒別標示。然而,這種通過斑紋識別身份的策略卻並非由電子社會首創。野外科考的動物學家會觀察斑馬、豹子、老虎之類的動物身上各異的斑紋形狀,以識別種群中不同的個體。即便有些動物本身並未自帶天然斑紋,那也不打緊。鱷尾上的鱗片會被人為地修剪出大大小小的三角形缺口,參差排列。農科院的小豬仔的耳朵邊緣永遠是坑坑窪窪的。比起在動物身上掛標籤,這些刻意製造的輪廓殘缺所形成的永久標誌更加耐用和安全(避免外掛標籤反覆摩擦創口形成感染)。
結合上述信息,我們可以作一個大膽的假設——倘若將電子識別二維碼與生物斑紋識別技術相結合,那將會出現一幅怎樣的應用前景呢?
正如工業產品中存在著大量的山寨假貨,農業領域也不乏冒名之輩。為了防範李鬼渾水摸魚,企業主們想盡一切辦法標註自身的產品——螃蟹被帶上了指環,雞蛋被列印上了身份序列號。所有這一切只為一個目的:為消費者提供一組可查詢產品身份的編碼,方便質檢部門檢索完整的產銷責任鏈。
但隨著山寨技術的日新月異,這種外掛式的身份識別標記難免存在被複制的風險。人們所需要的理想中的身份證理應具備這樣一些特點:它與主體不可分割,因而不會遺失;與產品同期形成,一旦產生後期便不可篡改,從而避免了外源盜版信息的覆蓋載入。
隨著基因技術的成熟,讓農產品自身出現身份斑紋以取代當下的激光列印並非遙不可及。動物的黑色素、植物的花青素,這些生物自帶的天然物質在基因編碼師的設定下,排列出形形色色的二維碼。或許在後人類時代的市場上,你會購買到藍綠斑紋相間的捲心菜,或者以彩色魚鱗清晰地拼湊出養殖戶企業LOGO的水產品。這樣的斑紋並不一定局限於生物體表面,動物的骨膜、植物的內芯……身份斑紋將無處不在。即便是表層斑紋被人為刻意塗改或破壞,也無法掩蓋產品的真實信息。更有甚者,可將身份斑紋製作得微妙精緻,卻又遍布全身,宛若豹子的花斑毛皮,給制假仿冒帶來極高的難度。
這樣的身份驗證技術同樣可用於人類。在後人類時代,形同胎記的先天性斑紋將出現在每個人的軀體之上。手腕、脊背、足心、舌頭、顱骨的內側,不同部位的斑紋可單獨運用,也可交叉驗證,分別使用於不同級別的身份驗證場合。這些斑紋好似DNA的快捷圖標,取代著傳統身份證,將生物人的基因信息與電子數據中的公民註冊信息緊密相連。往後的人類只需伸出手臂,隨意地將體表的斑紋暴露於掃描儀之前,便可輕鬆方便地提交自己的公民驗證信息,再也不必為身份證件的遺失而操心令人頭痛的補辦手續了。
親子鑒定與遺體辨識的工作也將因此得以簡化。只需掃描二維碼,【父系家族編碼】-【母系家族編碼】-【父親身份編碼】-【母親身份編碼】-【本人身份編碼】,諸如此類的信息都可以從斑紋二維碼的各個部分提取而出。法醫們可以大大地鬆一口氣了,從今往後,縱然發覺一具被焚燒得焦黑、再無半點活組織的殘缺屍骸,或許也可以通過掃描牙齒橫截面猶如樹木年輪狀的斑紋查詢出屍主的身份。
寵物也來湊熱鬧
「我兒子就是太淘氣,老喜歡啃拖鞋。不過用報紙捲成紙筒抽他就老實了。」
「我女兒也是,總愛和沙發過不去。這不,新買的沙發又讓她給撓爛了。聽人家說,得在沙發邊沿貼上雙面膠才行……」
千萬不要以為談話的兩人是在交流育兒經。在當今社會,習慣於將寵物稱為「子女」的飼主還真不少。隨著現代化、城市化的社會發展,人們在經濟水準日益提高的同時,生活模式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一大家子人同住一所大院的場景將越來越難見到,分居各地的父母、兄弟、子女通過網路電話彼此聯繫的紐帶模式慢慢成為主流。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也不再局限於帶孫子,越來越多的娛樂活動湧入了夕陽社會。繽紛而複雜的人類社會活動在讓人們感到充實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讓他們體會到這種繁華的忙碌所帶來的疲憊。一份簡單清淡的情感生活需求,就如夏日裡解暑的綠豆湯,讓人在不知不覺中被寵物這種親密卻單純的生活伴侶所吸引。
這種現象在西方社會中表現得更為明顯。人們給寵物植入晶元,編排完整的身份註冊信息。專業的寵物學校與經驗豐富的寵物訓導老師,將負責改正調皮寵物的壞習慣;隨處可見的寵物醫院為寵物們提供最及時的醫療服務;而超市中觸手可及的寵物食品、寵物玩具、寵物香波等全方位的寵物用品琳琅滿目。或許人類自身還未意識到,我們已將大量的資源投入到了一場變革之中——那就是將寵物這個非人類的角色徹底融入人類社會的生產生活運轉體系之中。人類社會正不斷地擴容,這不僅體現在滿足寵物需求的物質設施這些硬體設備上,還體現在寵物管理法案的完善化、寵物身份認識的觀念改變(不少西方家庭認為寵物是家庭的一員,應該將寵物的名字記錄在家庭成員名單上),以及寵物職業的逐步開發上,而這些軟體設施的發展也預示著——寵物的定義將不再僅僅局限於「被人飼養的供玩耍觀賞用的動物」。
事實上,寵物對人類的實際功勞也著實不少。一個患有「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的患者每夜都有窒息而亡的風險,家屬無時無刻不在擔心病人的安危。然而,無論再怎麼盡心盡責的保姆也無法忍受長年累月的陪夜監控。因此,諸如此類的看護型保姆的薪酬是相當昂貴的。然而,一條敏感、忠誠、訓練有素的寵物犬卻可以完美地解決這個問題。它不需要高額的工資,僅僅是發揮動物的天性,便可夜夜守護主人。不得不承認,與人類成員相比,寵物在某些工作上存在先天性的巨大優勢。
近些年,美國社會為不少「英雄犬」與「英雄貓」頒發了獎章。這些萌寵或是及時發現了主人的糖尿病,或是救主人於水火災難之中,抑或打退了入宅傷人的侵犯者。人們看待這些動物的時候,越來越多地帶上了「朋友」或者「親人」的感情。
一個交融的社會體系中,各色人等都能獲得法律給予的同等社會地位。在科幻作家的腦海中,人們甚至構想過不同星球上的外星種族共聚一堂,互為聯邦公民的和諧社會結構。但或許,最先介入人類社會並獲取公民權的異族,並非某個來自遙遠星系彼端的智慧種族,而是一直陪伴在我們身邊、與我們共同發展、經歷了時代磨合的那些寵物。
屆時,公民戶口本的家庭成員會多出一欄——寵物。這些陪伴著人類的動物將獲得法律賦予的「亞公民權」(在法律上被當作不完全民事行為能力者看待),享受醫療保險與養老保險,擁有受教育權和就業權,並且有自己的銀行賬戶和薪水。當它們違法犯事之後,寵物代理律師將出庭為其辯護。
動物世界的階級分化由此開始。當不具備「寵物」身份的動物被人合法獵殺的同時,它們的同族卻可以高枕無憂,大搖大擺地在人類社會中穿行。哪怕只是一隻臭名昭著的褐家鼠,只要其體內埋有寵物晶元,脖子上佩戴著寵物項圈,它的生命也將得到法律保障——當然,它還是得提防「目不識芯」的貓咪……
這樣的社會看起來有些荒誕和滑稽,但絕非沒有可能。一方面,寵物加入人類社會在客觀上彌補了人類自身功能的不足,也滿足了人類的精神需求;另一方面,這讓社會的管理體系和倫理道德變得更加錯綜複雜。不過正如「人類機械化」或者「機械人類化」這些不可避免的時代問題一樣,「寵物公民化」也將是後人類時代不得不面對的一塊試金石。
是福是禍?只能聽天由命咯。
註:所有文章均由中國數字科技館合作單位或個人授權發布,轉載請註明出處。
※恐怖主義者的暴行,是無緣由的嗎?
※地球生命可能來源於外太空?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