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沙門有四種

沙門有四種

《大佛頂首楞嚴經淺釋》24

沙門有四種──

(一)勝道沙門:就是「修行證果」。或者證阿羅漢果,或者證菩薩果,這叫「證果」。

(二)說道沙門:就是「弘法利生」。弘法,就是弘揚佛法,弘是弘大;我現在給你們講經,這就叫弘法。利生,是利益眾生,令一切眾生都得到利益。

(三)活道沙門:是「精持戒律」。行持戒律,對於戒律很精研、很注重,不犯戒,以道自活──以修道來做為他的生活。

(四)污道沙門:就是「開齋破戒」。他違背佛的戒律,對於佛教上就有所染污了,就有壞的影響,令一般人見了,說:「啊,這個出家人一點也不守戒律!」就不生信心了;因為不生信心,對於佛教就不親近了,所以叫他污道沙門。

那麼,翻譯《楞嚴經》這一位沙門般剌密諦,是屬於哪一種呢?是屬於前三種的,也可以說是勝道沙門,也可以說是說道沙門,也可以說是活道沙門,而不是污道沙門。為什麼要講這位譯主呢?因為他對於《楞嚴經》這種貢獻、這種功德,是非常之大的,所以現在沒講經之前,要把這位譯主的名字先講一講。這「歷明傳譯」的第一,就是譯主。

烏萇國沙門.彌伽釋迦譯語

這位般剌密諦法師主持翻譯的工作,當時還有一位助手,他是烏萇國沙門:「烏萇國」也是印度的一個國名,「烏萇」又叫「烏場」,以前是一個國王的花園。這位沙門是這個國家的高僧到了中國來,他的名字叫什麼呢?叫彌伽釋迦:這個名字翻譯到中文就叫「能降伏」,他能降伏一切的煩惱,也可以說能降伏一切的魔障;總而言之,什麼他都可以降伏。這個法師他是譯語:他翻譯、修正這個語言。像是在中文要用什麼話來翻譯印度話,這位法師做一個譯語,所以當時也是這個譯經場裡邊最高的一位法師。

羅浮山南樓寺沙門.懷迪證譯

像這本經上,普通都沒有現在我寫這位法師的名字,你們可以加上他,因為古本上都有這一個「證譯人」。這位是什麼地方的人呢?他是羅浮山南樓寺沙門:這羅浮山,是廣東的一座名山;南樓寺,就是懷迪法師住的廟。

懷迪證譯:他做這個證明;怎麼證呢?「證」,就是保證的意思。這「懷迪」,大約他的師父給他起名字的時候,就希望他精進用功,就給他起個名字叫懷迪。懷迪的「迪」字,就當一個「進」字講,意思就是總要精進修行,不要休息,不要懶惰。這一位法師的學問非常好,平時也研究經教,對經典的道理非常明白,對印度的梵語也懂,於是在當時譯經場裡邊的成員里,他就做一個證譯的法師。

因為般剌密諦和彌伽釋迦這兩位法師,本來中文和梵文都很精通,那為什麼還用一個中國人來做證譯人呢?因為他們兩位雖然是中文、梵文都通達,但是初初到中國來,恐怕對中文還不完全徹底明了,所以就用一個中國人來給作證。

這位懷迪法師,就是翻譯本經的一個證譯人。不過在現在的經本上,就沒有這位法師的名字了,而在古本上還有。那麼究竟誰把這位法師的名字給除去了?我也沒有考查。但是我希望大家也應該知道這個證譯人是誰,所以今天我講《楞嚴經》的時候,也特別提出來向大家說一說。

菩薩戒弟子.前正議大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清河房融筆受

菩薩戒弟子:這個菩薩戒,出家人也應該受,在家人也應該受。《菩薩戒經》上說,無論國王、大臣就位的時候──就是國王就職的時候,都應該受菩薩戒;大臣去做大臣的時候,也應該受戒。房融因為明白佛法,就以佛做為他的父親,以菩薩做他的兄弟,所以說他是「菩薩戒弟子」。菩薩戒有多少呢?有十重四十八輕;有十種特別重要的,四十八種是輕一點。所以他受這個菩薩戒之後,自己就稱「弟子」。

他又做過前正議大夫:「前」,就是以前,不是他現在做。「正議」,《史記》上就稱「正諫」,叫「諫議大夫」。諫議是管什麼事情的官呢?就是「言官」。怎麼叫言官呢?就是無論國家有什麼不對的地方,他就去講、去批評。有的朝代叫「御史」,就是這個國家什麼事情做錯了,他就要來批評。「大夫」,就是官的一個名稱。

同中書門下:「中書、門下」,都是丞相府的一個名字。「中書」,是管皇帝的一切書札、詔書之類的,一切一切皇帝所出的號令,都由中書丞相這兒來管理;「門下」,就是管理政務的行政長官。門下就管理政府的事情,中書就管理皇帝的事情;所以這兩個丞相,一個管發號施令的,一個就奉行這號令的。

這個「同」有兩種解法。一種是說左、右丞相由都他一個人兼了,所以就叫「同中書門下」。又有一種解法是他和中書、門下是同僚;同僚,就是同等的、共同來做事情的人。平章事:「平」,就是平均;「章」,就是顯著、彰顯。彰顯這些個事,就是對朝廷裡邊所有的事情,要把它平均一下。

清河房融:他是清河人。名字呢?他姓房,叫融。融,就是很圓融的。筆受:就是他用筆寫出來這些文章,他是潤色的,這叫「潤文人」。潤,就是把它修飾更美好一點。所以《楞嚴經》這個文章,那是再好都沒有了!

為什麼?你看,丞相房融是一位最大的文學家,最有學問,他親筆來潤色這個文章!所以《楞嚴經》裡邊的文章是特別好,再沒有這麼好的了!這《楞嚴經》的文法是最好了,你想學中文,若能把這部《楞嚴經》讀熟了,讀得能記得住,那你的中文就是最好、最高了。中國人沒有看過這種文章的,那多得不知多少!

【編按】以下錄自一九八七年六月八日「主觀智能推動力」講座

你們看這地方,前邊有三位法師,後邊有位居士;本來那位居士應該放到「證譯」的法師前邊,但是因為他是居士,所以就把他放到後邊。懷迪法師是當時的證譯,他不一定懂得梵文,不過他就證明所翻出來的中文,意思完全都正確了,所以說他「證譯」。那麼這四個人,可以用我們翻譯的這「四步」來把它說明了──

(一)翻譯:這是「初譯」,也就是草創。

(二)譯語:這就是「修改」。

(三)筆受:也就是「潤色」。

(四)證譯:也就是「證語」。

這和我們現在翻譯的這四步正相合。

你們各位不知有沒有看到這個地方?為什麼要房融筆受呢?這個房融是當時一位很有學問的文學家,也是一個達官貴人,他有地位,又有學問,又信佛;因為這樣,他也是願意一起來研究佛法。

這不是說可靠、不可靠,或可依賴、不可依賴的問題,這就是他是一個很相信佛的人,學問又好,又和當時的達官貴人有平等的 Level(階級)。所以你就是翻譯經典,也要有國家政府的力量才可以完成。好像那時候,有幾百個人、幾千人翻譯經典,如果沒有國家的力量,誰也做不到的。

我們現在在西方翻譯經典,這正是一個開始,是第一步;將來若有大力量,有大善知識,會有很多人共同來做這個事情,不是我們現在這麼小規模的。大家對這種情形都要認識清楚!所以現在「歷明傳譯」有這四個步驟,有四個人,各位應該知道。

──「主觀智能推動力」講座至此

拾.別解文義

【編按】從第二冊開始,分別逐句解釋經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法明 的精彩文章:

想要修上菩提、出離三界的人,這樣做願望就可以很快滿足了
佛從頂門上,放出百千萬億大毫相光

TAG:正法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