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古代王朝享國時間難超300年?冥冥之中有定數?
原標題:為何古代王朝享國時間難超300年?冥冥之中有定數?
這裡就有很多人說了,既然所有王朝難壽300年,那為什麼夏朝國祚470年(前2070-前1600),商朝國祚554年(前1600-前1046),周朝甚至790年(前1046-前256)呢?
在這裡,我們需要明確王朝為何物。
- 簡單說來,王朝就是統治區域相對固定,區域內有且只有一位最高統治者,這個統治者可以是「王」,比如夏商周,叫做「王朝」,而秦朝後可以是「皇」,叫做「皇朝」,而我們一般都統稱為「王朝」。
- 王朝一定要在傳統的漢地十八省之內,且面積要相對較大。像冉魏、南漢這樣的政權只能算割據,不能算王朝。
既然夏商周都是王朝,為什麼他們可以超過300年呢?靜夜史認為應該細化來看:
雖然夏朝479年國祚,但是中間經歷了太康失國和少康復國,是真正的兩段王朝;
商朝在盤庚遷都前,一直居無定所,所以盤庚之後的商朝又被稱為殷朝,這段時期也不足300年;
周朝雖然有近800年國祚,但是真正可以稱為王朝的,只有西周(前1046-前771),享國275年。從前770年到前256年的東周時期,也是春秋爭霸和戰國兼并的時期,此時的諸侯國實際地位遠高於周天子,不能算作真正的王朝!
而秦朝之後的漢朝(前202-220),也是分為西漢(前202-9),東漢(25-220),中間還夾著一個新莽(9-25)。所以享國不過300年。
而唐朝之後的宋朝(960-1279),也是分為北宋(960-1127)和南宋(1127-1279),也是不過300年的王朝!
所以我國沒有王朝國祚能超過300年!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王朝難壽300年呢?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原因:
1、土地兼并的周期性變化
「重農抑商」貫穿我國古代歷史,除了宋元時期重商主義抬頭,剩下的大部分時間,我國都是以小農經濟作為主要的生產方式。
小農經濟要想健康發展,就需要土地制度的合理維持。但是總有那麼一部分地主,好吧,是全部地主,要千方百計地向土地開刀。
他們開刀的方式,就是割取農民的土地劃歸自己,簡稱「土地兼并」。
在王朝前期,百廢待興,統治者為了恢復生產,普遍比較自律,農民生活相對較好,個別能解決溫飽問題達到小康。但是當生產力恢復,地主階級的慾望就開始膨脹了,土地兼并開始逐漸表面化!
清朝入關後,皇室和八旗甚至公開跑馬圈地,將京城周邊百姓全部驅逐,強制進行土地兼并。
於是農民大量失去土地,生活水平一落千丈。
我國農民的忍耐力是很強的,但是當所有農民都失去土地,而地主階級的剝削還有增無減時,農民不得不選擇揭竿而起!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從王朝開闢休養生息到農民走投無路揭竿而起,再到打碎舊世界,重建新世界,這其中的周期大概是300年左右。而刨去天下大亂的幾十年時間,留給王朝的時間也就不到300年!
2、氣候的周期性變化
在我國的封建王朝歷史上,北方的游牧民族是揮之不去的陰影。
游牧民族發源於蒙古高原周邊,佔據著長城以北的廣大區域,由於溫度較低氣候乾旱,導致這裡無法像中原地區一樣發展農業,遂不得不進行畜牧業生產。
但是,畜牧業生產無法養活眾多的人口,且由於人口少,草原上無法進行正常的技術革新,因此搶劫中原成為他們的必由之路。
但凡遭遇雪災、霜凍等極端天氣,由於技術條件落後,牛羊被大量凍死,游牧民族損失慘重,本來就不寬裕的游牧民族幾乎要掙扎在死亡線上了。
在無法得到中原王朝捐款的情況下,游牧民族不等不靠,果斷出擊,向著溫暖的南方亮出了彎刀。
歷史上游牧民族最猖狂的時期,正是氣候變冷的「小冰期」,寒冷的氣候促使游牧民族必須做出抉擇。在求生欲的支撐下,他們會與中原王朝進行喪心病狂的爭奪!
而一旦中原王朝正逢衰落,或者天生軟骨,游牧民族就有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大禮包——佔領中原建立封建王朝!
我們看歷史上游牧民族最猖狂的時期,秦漢時期的匈奴,南北朝時期的鮮卑,隋唐時期的突厥,兩宋時期的遼金蒙,幾乎都是間隔300年左右。
因為氣候的周期性變化,中原王朝也進行了連鎖反應,國祚難超300年!
3、統治力的周期性變化
一般而言,王朝初立,兵多將廣,可以支撐王朝前期的瘋狂擴張。但是在擴張達到頂峰後,就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
一般而言,王朝的建立者都是歷經千辛萬苦登上了皇帝之位,比如漢太祖劉邦,比如明太祖朱元璋。即使不是歷經磨難,比如隋文帝。但是因為王朝初建,統治者基本都是雄才大略之輩,對於帝國的建設和領土的擴張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但是,在第二代或者第三代皇帝時,由於社會閱歷少,年齡輕,對低下勢力龐大的老將老臣缺乏制約和駕馭能力,王朝中央集權就有可能出現反覆。
再加上此時已經國泰民安,沒有了內外的威脅,新一代的皇帝很有可能沉迷於盛世的光環中迷失自己。
在這樣的情況下,帝國就會逐漸出現頹勢。而一旦出現頹勢,就意味著對外擴張的基本停止甚至倒退。
這是很可怕的情況。
因為我國封建王朝的自然邊界是固定的,大致就是清朝的疆域範圍。在這樣固定的區域內,中原王朝佔據得越多,就意味著中原王朝敵對者佔據得有越少,相對勢力就越弱,對中原王朝的威脅也就越小。典型案例就是清朝和蒙古,當清朝一步步蠶食蒙古的土地時,蒙古只能最終淪為清朝的附庸。
而一旦擴張停止甚至反覆,就意味著周邊敵對勢力有了壯大的機會和空間。比如明朝擴張停止後,蒙古重新佔據整個長城以北。在這樣的條件下,中原王朝面臨的外部環境就會越來越惡劣!
封建王朝的滅亡,也是從這時開始埋下禍根的。因為對邊疆統治力的減弱,周邊游牧民族時不時來敲打,消耗帝國力量!而因為控制力的減弱,周邊的軍閥趁勢崛起,造成尾大不掉的局面。
很多封建王朝,就是被地方軍閥肢解的。比如東漢,比如唐朝,比如清朝。
統治力的周期性變化,和帝國的興衰緊密相連,和土地兼并以及氣候變化密切相關,因此不會超過300年!
所以王朝難壽300年!
※歷史上一位奇女子,22歲當太后,歷經6位皇帝,3次垂簾聽政
※這款戰機讓解放軍看清與世界的差距,性能其實一般
TAG:新想事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