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蘇東坡通宵飲酒,李清照半夜划船,古人的中秋節竟然這樣過?

蘇東坡通宵飲酒,李清照半夜划船,古人的中秋節竟然這樣過?




文 | 滿喜喜 · 主播 | 

素年錦時


十點讀書原創



一年有十二個月,便有十二次月圓,中秋卻只能是今天。


 


孤單的詩人滿心愁緒,只好自言自語、獨自抒發:「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聚在一起的才子,便可以把酒言歡、互訴衷腸:「花也杯中,月也杯中。今宵樓上一尊同。」


 

孤單是一個人的狂歡,狂歡是一群人的孤單。


 


中秋這個團圓之節,古人到底是怎麼過的呢?


 


是不是和我們一樣會放假,吃月餅?


 


在那個沒有WIFI、沒有套路的時代,是否存在著一個可愛有趣的中秋佳節呢?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據《東京夢華錄·卷八·中秋》記載,北宋開封府的中秋是這樣的:


 


中秋節前,各家店鋪,會出售新啟封的佳釀,大街小巷都會用彩色布匹裝扮一新,市民們從白天喝到晚上,不醉不歸。


 


秋天是豐收的季節,各色瓜果,像梨、棗、石榴等,紛紛上市,新鮮可口,螃蟹在此時也正膏肥肉美,適合下酒。




 


權貴們在皇宮裡大肆慶祝,絲竹管弦之聲,徹夜不絕,附近的百姓大飽耳福,彷彿聽到了仙樂。


 


在民間,富裕的人家,會在自家的亭台樓閣,悉心裝飾,設宴團圓,普通人家求個熱鬧,紛紛去到酒樓,通宵賞月、玩月。


 


不分男女老幼,整宿吃喝玩樂。


 


「此夜天街買賣,直到五鼓,玩月遊人,婆娑於市,至晚不絕。」


 


滿城都是酒菜香和歌舞聲,誰都不願意早睡,明著是賞月,其實月色濃淡,早就被人間煙火遮住了,大家只是圖個開心,畢竟一年之中這樣的日子不多。


 


因為就算在古代,一家人要團聚,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中秋一到,親友從各地奔赴一處,把酒言歡,分食月餅,實在是美事一樁。

 


但更多的人,是沒有這個福氣的,比如被貶了大半輩子的蘇軾,就很少和家人團聚,雖然他很洒脫,很豪放,但是每到中秋,依然是痛徹心扉。





 


我們能看到,蘇軾這一輩子,至少寫了八篇關於中秋的詩詞。


 


最著名的還屬這首《水調歌頭》。

 


第一句就是:「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這一年,蘇東坡四十幾歲了,通宵喝酒,醉得不省人事,但還是難過,還是想弟弟蘇轍,還是想回老家,可他就是回不去。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


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月圓之時,也能團圓,真希望人間處處,都能如此。


 


到了南宋,臨安府的中秋,又在《武林舊事》中變成這樣:


 


皇宮中舉行賞月大會,倚桂閣、秋暉堂等處,鼓樂滔天,響徹皇城,宮外的御街上,擠滿了賣蜜餞、香料、絨線之類的商販,物美價廉,形成夜市。燈火通明燦爛,整晚如此。


 


在中秋節,江浙一帶,還會在江湖之上放燈盞,這種淡粉色,蓮花似的水燈,以小羊皮製成,足有幾十萬座,浮滿水面,璨如繁星,形成驚心動魄的美景。


 


這當然不單純為了好看、好玩,而是為了祈福。


 


一盞盞蓮花燈,鮮艷地鋪在河面,帶著幾十萬人們對親友的祝願,飄向遠方。


 


在另一些地方,人們還會泛舟西湖,或圍坐在蘇堤之上,在月光下聯袂踏歌,彼此應和,直到天色拂曉還不願散去。


 


你看,就連熬夜的格調,我們都比不過老祖宗,大半夜在西湖旁邊,填詞、賦曲、和歌,簡直文藝到登峰造極。


 


晚上的活動大抵如此,白天他們會前往錢塘江觀潮。





 


每到月圓,錢塘潮就變得異常壯闊,聲勢浩大,中秋自然也不例外,趁著過節,人們聚集在江邊,觀賞撲面而來的滔滔江水,所謂:


 


定知玉兔十分圓,化作霜風九月寒。


寄語重門休上鑰,夜潮流向月中看。


 


弄潮人還會在高處設下帳篷,供人暢快飲酒,玩骰子,這個習俗延續下來,就是如今閩南的博餅文化。


 


不知道李清照,有沒有在中秋到過錢塘,一邊高挽著袖子,眼神凌厲地博彩,一邊注目著遠處襲來的大潮,隨時準備驚呼。


 


白晝觀潮,夕夜賞月,凡人之樂,觸手可及。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除了熬夜喝酒,古人真的會跟月亮祈禱,許下心愿。


 


中秋節拜月,是從唐朝延續下來的風俗,據傳起源於唐明皇李隆基。


 


這個頗受爭議的皇帝,在某年的八月十五到達了月球,見識了廣寒宮、嫦娥、玉樹、玉兔,心生敬仰,於是命令全國在這一天焚香拜月。


 


之後的每年中秋,無論貧富,家家戶戶都會登高賞月,設供桌祭祀,焚香飲酒,非常具有儀式感。


 


而且拜月這種事,是從娃娃抓起的:


 


幼女才六歲,未知巧與拙。


向夜在堂前,學人拜新月。


 


男子拜月,可以蟾宮折桂,考取功名,求的是學業和事業。


 


女子拜月,一是希望容貌姣好,沾沾嫦娥的仙氣,二來有助於生育產子。


 


為什麼呢?因為南海的蚌母,會對著明月吐珠,吸收月光的精華越多,蚌母孕育的珍珠也就越多,類比於人,就是多子多福。





 


月餅真正跟中秋節捆綁銷售,大概是從明朝才開始的。


 


當年的《西湖遊覽志余》記載:


 


「八月十五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意。」


 


《宛署雜記》中也描述道:「造麵餅相遺,大小不等。餅中以果為餡,巧名異狀,有一餅值數百錢者。」


 


可見月餅這東西,從明朝就有便宜的,也有奢侈的,貴賤分明。


 


從大小上看,有銅錢大的「棋子」月餅,也有兩斤重的「巨無霸」月餅,和現在差不多。


 


文人朱敦儒,有年中秋,可能是遇到了陰天,沒看到月亮,寫了首詞自我安慰:「莫恨中秋無月。月又不甜不辣。」


 


月亮不甜也不辣,一點都不好吃,看不到就算了。


 


想必他面前還有一堆月餅,一盤香辣大閘蟹,才能保持這般淡然。







這種樂觀的態度,與《夢粱錄》里描述的中秋節一般無二:


 



八月十五日中秋節,此日三秋恰半,故謂之『中秋』。此夜月色倍明於常時,又謂之『月夕』。此際金風薦爽,玉露生涼,丹桂香飄,銀蟾光滿,王孫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樓,臨軒玩月,或開廣榭,玳筵羅列,琴瑟鏗鏘,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歡。至如鋪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團圓子女,以酬佳節。雖陋巷貧窶之人,解衣市酒,勉強迎歡,不肯虛度。此夜天街賣買,直至五鼓,玩月遊人,婆娑於市,至曉不絕。蓋金吾不禁故也。


 


有錢沒錢,都要聽曲看戲,欣賞歌舞,富人爬上高樓,窮人找片空地,總之是要一家團圓,一起賞月。




就算砸鍋賣鐵,也要湊出錢來過中秋節,聚在一起,整夜暢飲,直到天亮。


 


我不敢相信這是一種怎樣的樂天精神,秋天之後是冬天,身處農耕時代的古人,竟可以如此毫無保留,毫無節制地去享受一場狂歡。


 


絲毫不畏懼蕭瑟的冬春,不擔憂漫長的嚴寒,陡然生出一種「今朝有酒今朝醉」的豪邁。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其實在中秋節出現前,凡是提到秋天,就有豐收和衰敗的兩重寓意。


 


秋意肅殺,以至被當成戰亂的象徵。




悲秋、秋哀的文化傳統,就這樣刻進中國人的骨子裡,難以忘懷。





 


除了不計其數的詩文,在四大名著中也隱約可見悲秋的情緒:


 


《水滸傳》

里,武松在中秋節被陷害入獄,盧俊義在中秋節家破人亡,花和尚魯智深,是在中秋之夜,聽著錢塘江的滾滾濤聲,在月亮最圓的時候,悄然圓寂。


 


《三國演義》

里,諸葛亮也是在「時值八月中秋」,月色如水,清輝遍布的五丈原,覺察到自己命不久矣,將會很快死去,所以點燃了七星燈續命,可事與願違,燈依然是滅了。


 


《西遊記》

里,百花羞在「八月十五日夜,玩月中間」被奎木狼搶婚,當了十三年夫妻,但百花羞早已忘了他們曾經相愛過,只以為面前的這個醜陋妖怪,剝奪了她的自由,但哪有妖怪會對女人百依百順,如此溫柔。





 



《紅樓夢》

里的中秋,則是一次比一次凄涼,開篇第一次的中秋,賈雨村和甄士隱,吟詩喝酒,頗有樂趣,第二次中秋,秦可卿生了重病,最終喪命。


 


第三回的中秋,賈家人丁凋零,李紈、鳳姐又病著,賈母本來就不開懷,偏有人去說不吉利的話,賈赦也崴了腳,聽個曲子,也是凄凄慘慘,惹人流淚。


 


到最後,黛玉和湘雲躲到一旁對詩,竟對出了一句陰森冷清的:「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花魂。


 





秋天,是一年之中,萬物由盛到衰的轉折點,悲秋本來無可厚非。


 


但是中秋節出現了,在這樣凄涼的秋天裡,給了所有人放聲大笑的理由。


 


古人苦中作樂,開闊達觀的心態,實在是令人敬佩,值得我們學習。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無論是身在異鄉的遊子,還是愛在心中口難開的男女。


 


在同一片月光下,我們望著同一輪明月,吃著一樣的月餅,思念著一樣的人。


 


相信這個滿心歡笑的節日,在歷史中走過千年,依然陪在我們身邊,就是為了給我們一個團圓的理由,一個光明正大說想念的機會。


 


今夜中秋,天上月圓,人間團圓。


 


願所有人舉杯邀明月,身側有人陪。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關注小十點


免費聽故事 +學英語





-背景音樂-


《但願人長久》


-作者-


滿喜喜,生而為人,滿心歡喜。十點君的小夥伴。本文首發十點讀書(ID:duhaoshu),超2500萬人訂閱的國民讀書大號,轉載請在後台回復「轉載」。


-主播-


素年錦時,十點讀書籤約主播,樸素的年華,似錦的時光,用聲音溫暖你每個夜晚。微信公眾號:素年錦時FM,荔枝播客:素年錦時FM(ID:fm186458),新浪微博:@主播素年錦時。



長按2秒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


歡迎把我們推薦給你的家人和朋友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點讀書 的精彩文章:

女人這輩子最貴的一種能力,很少人有
優秀的人,都不怎麼「安分」

TAG:十點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