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一個人應該有什麼樣的角色認知?

一個人應該有什麼樣的角色認知?

人生處處都是戲,最好的演員不是在戲裡,而是在生活里。

現實中,許多人常常感覺生活不愉快——情緒壓抑、心情不舒暢;工作不順心;與人交往有障礙;潛在的情感無處釋放;一些原本不是問題的小事就是處理不好等等。拋開客觀環境、條件等因素不談,僅從心理模式角度分析,是因為其中隱含著常態情況下人們不容易意識到的一個問題——角色認知。

人們來到世間,在大千世界中生活,在整個生命延續的不同時期需要承擔不同的社會角色和職責,此間,與人們的意識、行為相匹配,必然有一個不斷衍化的角色認知過程。而且,這一過程中,有一個特定的環節相對比較重要——那就是你在人生中扮演的各種角色的認知。

角色認知,尤其是特定環節的角色認知,是與人的一生髮展關聯密切的要素,甚或可以說是關係人生成敗的關鍵問題——一個人,如果對自己人生不同階段的角色認知不足或缺失,勢必形成和帶來一連串的不和諧。

性別認知

在2-3歲自我意識形成初期就應該有初步的感知。這一基礎性認知,是完善人格發展,形成健康的心理狀態,得到完美的情愛、婚姻以及和諧家庭生活的基點。

生活中人們對此漫不經心的居多,認為「水到渠自成」;也有很多家長常常會按照自己喜歡男孩或女孩的意願,為孩子選擇著裝扮,不經意間給了孩子不準確的角色暗示。

女孩如果在心理模式上不能很好的認同自己的性別,不能依照女孩的生理、心理特徵呵護、關愛自己,常常引發痛經、月經不調,發育遲緩。

家庭與社會角色認知

是與生活環境所處社會位置相關的。一般情況下都能夠比較準確的覺知,但也有不確切的認知。

一位朋友的妹妹在女性姊妹5人中行3,已入花甲之年,其從小到大,深得全權理家的媽媽的信任,家務做得最多,家事管得最多,直至成年、成家後仍然對姊妹家中的大事小情,包括晚輩子女的婚事都要參與拿主意並拍板。

近半年來則處於失落與憂鬱的狀態中...這位女士,事實上就是角色錯位,「扮演」了家長的角色。儘管付出了很多,但是很多時候卻得不到相應的情感慰籍與認可,因而難免失落。

社會職責認知

與社會角色與承擔的社會義務相關,大多數人都能夠比較準確的認知。然而,認知不充分,達不到充分擔職責,盡義務的也佔有相當大的比重。

一方面,個人社會角色認知有缺失,例如:母子共生與必須的連接切斷不充分,母子情感交融、身體接觸到了不適當的程度,子女比較強烈的戀父、戀母情結。

另一方面,公眾形象角色認知有差距,社會行為與相應的社會規範、規則相背離,例如:社會交往腐敗;商業行為欺詐;假冒偽劣充斥;遺棄與倒賣嬰兒;不贍養父母子女等等。

因此說,角色認知不到位,不充分,絕不單單是關係個人的問題,如果社會成員都能夠有準確的心理角色定位,都真正的進入確切的「角色」之中,社會心理問題與障礙的形成概率就會相應的低很多。你這一生過的好與不好,完全取決於你對這場戲中的角色認知。


作者|齊秀蘭

雲樹簽約心理諮詢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國際莎帕(SAPA)催眠治療師、國家職業技能鑒定經絡催眠師、資深音樂治療師 音樂團體導師、釋夢分析師、舞動治療師。

作者寫於2015-12-25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十部青少年不宜的歌劇製作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