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掌故】符溪鎮的古碼頭

【掌故】符溪鎮的古碼頭

原標題:【掌故】符溪鎮的古碼頭


  符溪鎮位於峨眉山市東大門,距峨眉山市城區7.5公里。


在峨眉山市境內,符溪鎮有一個有名的水運碼頭符溪碼頭,是樂山峨眉貨物轉運的重要水陸交通樞紐。據1994年《峨眉山市交通志》載,上世紀三十年代前,進入峨眉的日用百貨、鹽、糖、布匹等和運出的茶葉、藥材、白蠟、糧食等主要是通過峨眉河隔日一趟的筏運。符溪碼頭則是物資集散地的主要碼頭。峨眉城北順河街的周茶店次之。由此可見,符溪鎮水運碼頭在峨眉交通運輸歷史上曾經的地位和作用何其重要,功績何等輝煌。

符溪碼頭歷史久遠。筆者考察,曾經它還是峨眉縣經夾江和成都連接的重要地點。夾江縣今甘江鎮有一個水運碼頭叫陶渡,其前身叫弱漹渡,在宋唐乃至漢朝時期,是連接成都到峨眉,進入青衣江,以至長江沿江各地的重要水運碼頭。成都到夾江弱漹渡橫渡青衣江到今順河場上岸,沿鄉間古道經平城到符溪碼頭,再橫渡峨眉河登岸沿陸路到峨眉縣城。李白游峨眉山寫下的千古絕唱《峨眉山月歌》很可能是途經符溪到弱漹渡登舟去重慶的。所以,符溪鎮碼頭是古時東西南北重要的貨物和人員往來的重要場所。符溪及平城、紅山、勝利等周邊鄉鎮都是峨眉的平壩區,不但是糧、油、蔬菜、草席的主要商品基地,而且也是峨眉很大的商品需求、供應地。每年有大量各類商品在符溪碼頭交換轉運。


滄海桑田,在歲月流逝中,符溪鎮碼頭經歷了天翻地覆變化。上世紀三十年代後,峨眉境內相繼建成夾峨、樂西兩條公路,陸路交通大為改觀。加之,峨眉河滄桑變遷,日趨淤塞,筏運漸衰。1950年前,載貨筏運可抵城北順河街周茶店。1954年,在當時縣主管部門支持下,伐木公司在符汶河黃灣、斗笠坎、城西壩、水西門漂放木筏。這是峨眉河上最後一次水運活動。可見,最遲在1954年,符溪鎮碼頭還具備水運能力。

後來,峨眉河經過符溪鎮段因洪水沖刷有過改道,符溪碼頭徹底結束了它的歷史功能。河往北改道,主河道成為河石壩、河灘,逐步淤積,如今已成寬闊的街道。如今金豐路下段靠河邊一側,一棟叫「古橋家私城」的房屋建築,就是原來的埠岸。筆者現場目測,此處距現在的峨眉河岸邊約200多米,距河邊上游明星大橋約50米;河邊距岸上大道和建築約30米;河灘距河岸高處高差約3米以上。站在河邊,筆者感嘆什麼叫「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和「滄海桑田」了。(朱華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四川在線樂山頻道 的精彩文章:

這些關乎樂山大佛的「旅博大餐」 值得期待

TAG:四川在線樂山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