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昔日漢口「十里洋場」的始作俑者

昔日漢口「十里洋場」的始作俑者

原標題:昔日漢口「十里洋場」的始作俑者


武漢市由武昌、漢口、漢陽三鎮組成,清末至民國時期,漢口是各國租界的中地。英租界作為英國殖民者侵略中國內地的前哨陣地,伴隨漢口的開埠設立,儼然「國中之國」。



英租界市景(湖北省檔案館館藏)


《天津條約》的犧牲品

1856年,英、法等帝國主義列強借口「亞羅號」事件和馬神甫事件,挑起了第二次鴉片戰爭,強迫腐朽的清朝政府簽訂了不平等的《天津條約》,清政府按照殖民者的要求,割地、賠款、開埠、開禁鴉片等,「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


漢口成了該條約的犧牲品,與九江、南京、鎮江一起被開闢為通商口岸,帝國主義列強的魔爪從我國沿海進一步深入到中華腹地。



民國初年的武漢碼頭(湖北省檔案館館藏)


英國在漢口建立商埠


1858年11月8日,英國特使額爾金在上海同清政府代表桂良、花沙納、何桂清等簽訂了《中英通商章程善後條約:海關稅則》。簽字的當天,額爾金率「狂怒號」、「報應號」巡洋艦及「迎風號」、「鴿號」、「驅逐號」炮艇,從上海啟程,逆長江上行,沿途勘察航道、水文、氣象,製作航道圖。12月6日,英國殖民者到達武漢,拋錨漢口江面,窺視三鎮全貌,並會見了湖廣總督官文。


《夏口縣誌》記載:「咸豐十一年正月二十六日(公元1861年3月7日),英國火輪船一抵漢口,其酋威司利、行商韋伯、通事楊光讓等渡江至武昌謁前大學士、湖廣總督官文。遂覓棧房一所於漢上,歲給銀四百兩,留楊光讓住漢。」這是漢口開埠的發端。



晚清時期的漢口江面


巴夏禮(1828-1885),19世紀英國外交官。他根據額爾金的指示,擬定了《長江各口通商暫行章程》,該章程規定,英船執有入江江照即可上駛漢口,並且只要在上海完納關稅,就可在漢口至鎮江間起卸貨物。1861年4月27日,上海英國領事不待清政府同意,單方面公布這個章程,宣布「漢口、九江闢為商埠,設置領事」。此後不久,英國第一任駐漢領事金執爾帶商船到武漢,謁見官文,漢口開埠即告完成。


巴夏禮(1828-1885)


「白菜價」永租漢口


1861年3月21日,經湖廣總督官文授權,湖北布政使司與英國簽訂了設立英租界的條約:



王佳·官文(1798-1871年)


「湖北布政使司唐(訓方)、英國大臣(巴夏禮)立約永租地基事。現在英國遵照和約(《中英天津條約》)來漢通商,應定地段,以便英國商民蓋造房棧居住。今大學士湖廣總督官(文)派委本司會同本參贊查勘定準漢口鎮市以下街尾地方自江邊花樓巷往東八丈起至甘露寺江邊卡東角止,量得共長二百五十丈,進深一帶一百一十丈,並無參差不齊。經本月初十日本參贊會同委員蕭守漢陽縣黎令立明四至,用石塊上刻「大英國地界」字樣,……共銀九十二兩六錢七分二厘一毫。將此地永租與英國,官憲分為英國商民建造房棧居住所。


咸豐十一年二月十一日(公元1861年3月21日)在湖北省立。」



漢口英租界租地契約(湖北省檔案館館藏)

漢口租地條約將漢口英租界定義為「永租地」,漢口英租界四至還要勒石攜刻「大英國地界」字樣,年租金僅為92兩白銀,地地道道的白菜價。



漢口英租界


展拓新界


繼英國在漢設租界後,德國(1895)、俄國(1896)、法國(1896)、日本(1898)等帝國主義列強相繼在漢口設立租界。英、德、法、日還展拓了租界。


據《湖北通志》「經政志」記載,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英國與清廷的湖北布政使司簽訂了《英國漢口新增租地條款》,英國通過再次租地,使漢口英租界面積達到795畝。



漢口稅關


民怨爆發租界終收回


英國人在漢口英租界享有行政自治權和治外法權,英國兵艦在中國橫衝直撞,任意欺壓、奴役中國人民,是可忍,孰不可忍。


江漢關大樓(1924年)(湖北省檔案館館藏)


1927年1月3日,為慶祝北伐勝利和國民政府遷至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宣傳隊在江漢關鐘樓旁講演。全副武裝的英軍水兵衝出租界,撲向手無寸鐵的聽講群眾,當場刺死一人,打傷30多人,製造了漢口「一三」慘案。李立三、劉少奇等中國共產黨人領導和組織武漢30萬人罷工、罷市、罷課,舉行反英示威大會並遊行,憤怒的群眾衝進並佔領了租界。英國政府不得不於1927年2月19日與武漢國民政府簽署協定,將英國在漢口的租界交還中國。



晚清武漢地圖(湖北省檔案館館藏)


作者單位:湖北省檔案局(館)

圖片除註明外來源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檔 的精彩文章:

擁護中央蘇府對日宣戰公告書

TAG:讀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