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申報倒計時,中國內地尚未公布送選片

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申報倒計時,中國內地尚未公布送選片

如今,距離明年2月24日舉行的第91屆奧斯卡頒獎禮尚有些時日,但最佳外語片的申報選送工作已進入倒計時階段。截至發稿,已有70個國家與地區提交了送選影片的名單(去年共有92部影片報名)。按慣例,稍後主辦方會從中選出九部影片的大名單,然後再進一步縮小到五部最終入圍影片。去年的報名截止日是10月2日,中國內地的送選作品《戰狼2》未能入圍大名單,而今年究竟會送哪部電影去「沖奧」,目前還未揭曉。

《大佛普拉斯》與《紅海行動》為華語片爭光

雖然中國內地的送選片往往習慣卡著截止日期申報,抑或是事先不對外公布,直到主辦方揭曉,外媒報道,我們才能知道是驢子是馬,但中國台灣和中國香港的送選片一般都會在9月底前確定,今年也不例外。

今年台灣地區共有15部影片報名參選送選資格,其中不乏《血觀音》、動畫電影《幸福路上》等人氣作品,最終,黃信堯執導的《大佛普拉斯》憑藉其「技術精良、言簡意賅,以幽默風格及特殊的電影語法呈現台灣社會現狀」的優點而勝出。該片此前已拿下金馬獎最佳劇本、攝影、原創配樂、原創歌曲、新導演等數項大獎。

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申報倒計時,中國內地尚未公布送選片

《大佛普拉斯》

香港地區則選送了《紅海行動》。雖然該片的演員陣容幾乎全是來自內地,但導演林超賢、編劇之一的林明傑是土生土長香港人,而且本身也是兩地合拍,英皇電影參與制作。它從《奇門遁甲》、《捉妖記2》、《黃金兄弟》、《棟篤神探》、《藍天白雲》和《中英街1號》等數部候選影片中勝出,獲得香港電影製片家協會推薦送選。

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申報倒計時,中國內地尚未公布送選片

《紅海行動》

各大電影節熱門影片當仁不讓

至於其他地區,一批今年在各大電影節上的獲獎作品或熱門影片當仁不讓。比如,戛納電影節中,金棕櫚大獎得主《小偷家族》代表日本、最佳導演獎得主《冷戰》代表波蘭、「一種關注」單元大獎得主《邊境》代表瑞典、「金攝影機獎」得主《女孩》代表比利時、評審團大獎得主《迦百農》代表黎巴嫩。李滄東的《燃燒》雖鎩羽而歸,但獲得影評人的頗高讚許,代表韓國選送也在情理之中。這是他繼2002年的《綠洲》和2007年的《密陽》之後,第三度衝擊奧斯卡。此外,著名導演努里·比格·錫蘭的《野梨樹》也將代表土耳其「沖奧」。

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申報倒計時,中國內地尚未公布送選片

《小偷家族》

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申報倒計時,中國內地尚未公布送選片

《燃燒》

剛剛在威尼斯電影節上拿下最高榮譽金獅獎的阿方索·卡隆作品《羅馬》代表墨西哥送選。

此前,出品方Netflix已在墨西哥城為《羅馬》安排了一周的院線放映,令它成功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申報資格——即在9月30日之前,在報名國家本土隨便哪家影院里能有連續七天的放映。至於北美市場方面,據悉該片將於12月14日同步登陸Netflix平台和部分院線,以使其獲得參與奧斯卡其他獎項角逐的資格。談到該片,卡隆曾對媒體表示:「其中90%的場景都源自我自己的記憶,但整體而言,那些不光是關於我的回憶,它說的是我的一段人生是如何塑成的,說的是現在的這個我是怎麼來的。劇本寫得非常具體,具體到每一場戲裡的聲音、環境都有詳細描寫。但是,劇本完成後,我沒給任何人看過。拍攝過程中,劇組裡沒有任何一位工作人員或是演員手裡有劇本。初次『觸電』的演員阿巴里西奧(Yalitza Aparicio)甚至表示,片方的保密工作實在做得太好了,以至於她一度懷疑,那根本就是在打幌子,拍電影是假,其實是人販集團的買賣。」

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申報倒計時,中國內地尚未公布送選片

《羅馬》

在今年威尼斯電影節上拿到國際影評人聯盟獎的拉斯洛·奈邁施(Laszlo Nemes)的新片《日暮》代表匈牙利送選。2016年,他曾憑《索爾之子》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該片時長142分鐘,不知能否讓奧斯卡評委有足夠耐心看完。

巴拉圭選送片《女繼承者》在今年的柏林電影節上獲得最佳女演員和最佳新導演兩座獎盃。「70後」導演馬塞洛·馬蒂內斯(Marcelo Martinessi)初執導筒,便獲得如此成績,頗不簡單。更為不易的,由於巴拉圭電影傳統相當單薄,這次是該國第三次送片角逐奧斯卡。

波黑選送的是女導演阿伊達·貝吉奇(Aida Begi?)講述敘利亞難民生活的作品《不要離開我》(Beni B?rakma),該片曾受邀參加第一屆平遙國際電影展,受到我國觀眾好評。歷史上,波黑導演丹尼斯·塔諾維奇(Danis Tanovic)的《無主之地》(No Man"s Land)曾在2001年拿到過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捷克選送的是斯洛維尼亞導演奧爾默·歐默祖(Olmo Omerzu)的捷克、斯洛維尼亞合拍片《逝去的冬天》(Winter Flies),這部公路片是今年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上最佳導演獎得主。歷史上,捷克導演揚·斯維拉克(Jan Sverák)的《給我一個爸》(Kolya)曾在1996年拿到過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克羅埃西亞選送的是新人導演伊萬·薩拉伊(Ivan Salaj)的《第八任長官》(The Eight Commissioner),影片根據該國暢銷小說改編,故事頗為有趣,講述一名醜聞纏身的政客為避風頭,被派往無電腦網路無手機信號的偏僻小島任職。上任後,他的首要任務是組織一次成功的全民選舉,而他的七位前任均在這件事上功敗垂成。

智利選送了老導演西爾維奧·蓋約齊(Silvio Caiozzi)的《黎明忽至》(And Suddenly the Dawn)。該片是今年蒙特利爾電影節的「美洲大獎」得主。蓋約齊早在上世紀70年代便已嶄露頭角,曾為智利名導拉烏·魯茲(Raoul Ruiz)擔任攝影指導。智利影片《普通女人》正是今年第90屆奧斯卡獎最佳外語片得主。

英國選送了英法合拍片《我不是女巫》(I Am Not a Witch)。影片以一個非洲小村落為背景,講述一個八歲的小女孩被認為是女巫,並被判處死刑。雖然該片知名度有限,但尚比亞裔女導演倫加諾·尼奧尼(Rungano Nyoni)也藉此拿下了英國獨立電影獎最佳導演獎。

以色列選送的是以色列德國合拍片《蛋糕師》(The Cakemaker)。在9月剛結束的以色列電影界最高榮譽奧菲爾獎評選中,這部同志題材的動畫電影收穫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劇本在內的6項大獎,也算順理成章代表以國「沖奧」。導演歐佛·勞爾·葛雷澤(Ofir Raul Graizer)是「80後」,本片是他的長片處女作。

電影大國法蘭西組評審團決定送選片

法國方面,這次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送選資格引發了一場不小的爭議。由於希望獲得這一資格的影片數量眾多,加上電影發源地的「產出」普遍質量不低,因此不得不組了一個評審團來決定究竟派誰「沖奧」。

於是,由戛納電影節掌門人福茂、名導演克萊爾·德尼等共七人組成的評審團先遴選出一份小名單,包括加斯帕·諾劍走偏鋒的《高潮》、克洛德·朗茲曼長達四個半小時的遺作《四姐妹》、根據狄德羅的小說《宿命論者雅克和他的主人》中的故事改編而成的《容基耶爾女士》、艾瑪努艾爾·芬奇的《痛苦》和澤維爾·勒格朗的《監護風雲》五部作品。最終經過熱烈討論,根據杜拉斯同名小說改編的《痛苦》勝選。

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申報倒計時,中國內地尚未公布送選片

《痛苦》

名導奧利維耶·阿薩亞斯的新作《非虛構》未能入圍,這令他明確表示非常不滿。相關部門給出的理由是:按照一貫的規定,作品必須在9月30日之前在法國院線公映,才有資格獲得代表法國出戰奧斯卡的機會,但《非虛構》在法國的上映時間卻是定在明年1月16日。

該片此前在威尼斯電影節上已舉行了全球首映,之後又轉戰美國的特柳賴德電影節和加拿大的多倫多電影節,下月還會登陸紐約電影節——業界所謂的秋季四大電影節,它都轉了個遍。要說曝光度和國際影響力,肯定勝過《痛苦》等片。結果卻連入門的機會都沒摸到,逼得「久經沙場」的阿薩亞斯這次滿腹牢騷:「我從1986年開始拍電影,從1994年開始,我每部電影都在美國院線公映過,我相信,能做到這一點的法國導演,應該沒有多少。」他在接受美國《綜藝》雜誌訪問時表示,「但我之前的電影,從來都沒入圍過法國『沖奧片』的大名單,我也不在乎。可是,這一次不一樣,我覺得《非虛構》的形勢特別好,很少有電影能走遍秋季四大電影節的,我覺得這對它『沖奧』應該會很有幫助,可惜……我也不知道他們挑選影片的標準是什麼,如果是要選一部在國際上最具知名度的法國電影出來,結果卻又完全不考慮《非虛構》,那可真是荒唐。」

其實,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2013年的《阿黛爾的生活》上。該片摘得戛納金棕櫚後,也在美國各大電影節上屢獲好評,結果也是因為10月才在法國國內公映的緣故,失去了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機會。

或許正是因為秉持一套自己的標準與規則,雖然法國電影工業馳名全球,但在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角逐中,只有一次勝出——1993年的《印度支那》。

同性、女權、歷史題材走俏

決定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送選片,原本是各國各地區電影機構的內部事務,但今年肯亞的送選片《肯亞式友誼》(Rafiki)引發了頗多國際關注。這部入圍戛納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的同志電影起初沒能獲得在肯亞國內上映的許可,女導演Wanuri Kahiu將官司打到了內羅畢高等法院。最終,女法官認定:「肯亞社會應該還沒那麼弱,弱到無法接受同志主題的地步。我們今天所享受的自由,是以往許多肯亞人付出終極代價才換來的。」該片遂以「18禁」的電影分級,成功獲得為期一周的國內公映檔期,符合了奧斯卡報名條件。

不過,肯亞電影分級委員會態度依舊強硬,主席公開聲明,對法院決定表示遺憾,雖然他們只能服從,但「這樣的結果十分可悲,不光是對我國電影界,而且對於所有堅持道德立場的肯亞人來說,都是一種侮辱。該片美化同志戀情,結果卻有機會代表我們國家的形象,出現在全世界人面前。我們委員會堅持認為,肯亞電影就應該要反映肯亞人最主流的價值觀。同性戀肯定不在其列」。

對比肯亞的保守態度,倒是幾個亞洲國家的選片叫人眼前一亮。泰國選送了女導演阿努查·本尼雅瓦塔納的同志題材愛情片《告別茉莉》、印度尼西亞選送了女導演莫莉·蘇亞的女權主義暴力片《瑪琳娜的殺戮四段式》、印度選送了女導演利瑪·達斯的反性別歧視青春片《鄉村搖滾女》。無論最終能否入圍,至少也反映了一種態度與傾向。

俄羅斯選送的《索比堡》(Sobibor)是該國當紅影星康斯坦丁·哈賓斯基(Konstantin Khabenskiy)「演而優則導」的首部作品。哈賓斯基以主演《守夜人》、《守日人》等片而為影迷所熟知。索比堡是二戰中納粹在波蘭建立的一所集中營,經過精心策劃,關押在此的600名囚犯暴動越獄,最終有300人順利逃生,成為「二戰」中的一個奇蹟。1980年代,英國曾拍攝相關題材作品《逃離索比堡》,引進我國播放後,給當時的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羅馬尼亞選送的導演拉杜·裘德(Radu Jude)的新作《你為此而生》(I Do Not Care If We Go Down in History as Barbarians)同樣也與歷史上的真實事件有關。故事講述一位導演準備將1941年猶太人遭羅馬尼亞軍隊大屠殺的事件搬上戲劇舞台。

此外,還有些影片估計很難入圍最後的候選大名單,但也值得一提。比如伊拉克送去的默哈邁德·艾爾·達拉吉(Mohamed Al Daradji)的《旅程》(The Journey)講述了關於恐怖分子「女人彈」的悲情故事。該片今年3月1日在伊拉克國內上映,是過去27年以來,第一部在該國公映的伊拉克國產片!

還有巴拿馬以紀錄片《魯本·布拉德斯不是我的名字》(Ruben Blades Is Not My Name)送選。該片記錄的是巴拿馬頭號人氣歌星魯本·布拉德斯的人生故事,他曾在好萊塢發展,多次獲得格萊美音樂獎,同時又是哈佛大學的國際法碩士,當過巴拿馬旅遊部部長,競選過巴國總統。該片導演阿布內·貝納伊姆(Abner Benaim)1971年出生,今年才47歲,卻已是巴拿馬電影史上教父級的人物。他在2009年完成的處女作《機會》是巴拿馬過去半個多世紀里拍成的第一部國產片,結果引發全民觀影熱潮,票房甚至超越了同期上映的《阿凡達》。2014年,巴拿馬破天荒頭一遭參與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遴選,派出的也是貝納伊姆關於美國入侵巴拿馬的紀錄片《入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