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中西部人口持續迴流,「弱省會」終結?

中西部人口持續迴流,「弱省會」終結?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

西部城事(ID:

xibuchengshi0518

),

探尋西部經濟、文化、歷史脈絡,在西部讀懂中國城事。




人口數量、老齡化程度,已經成為區域觀察中一個越來越重要的指標。人的價值,正在被重新定義。這兩年,一批二線城市發起「搶人大戰」,就提供了一個非常現實的註腳。




除了各城市的「搶人」政策,東部沿海向中西部的產業轉移步伐加速,也是近年來區域間人口流向發生微妙改變的重要原因。



據21世紀經濟報道,得益於產業轉移,四川常住人口數量變化在2010年迎來一個拐點。當年,四川常住人口總量減少到8041.8萬人,2000-2010年間累計減少193萬人,平均每年減少19.3萬人。




但自2011年起,四川常住人口總量開始逐年遞增,保持較大增長幅度。2017年四川常住人口8302萬人,比2010年8041.8萬人累計增加260.2萬人,創2000年來四川常住人口總量的新高。




其中2011-2017,平均每年增加37.2萬人,常住人口規模實現連續7年增加,尤其是2015年、2016年、2017年增加較多。




而四川,只是近幾年中西部多省人口持續迴流的一個縮影。




1.

中西部

人口持續迴流



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的統計:





 


2017年,全國常住人口增量在20萬以上的省市有17個。其中,有11個屬於中西部省市。安徽、廣西、新疆、四川的人口增量更是達到40萬以上。



這樣的增量,對於過去最高每年流失上百萬人口的大省來說,已經殊為不易。




其原因,除了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的速度加快,加速了原有外出人口的迴流,生育政策的持續放開,令安徽、四川這樣的人口大省的人口自然增長率有顯著提升,也是重要因素。如安徽2017年自然增長的人口就有50.9萬人。




常住人口呈現出負增長的,只有上海、北京、天津、遼寧、黑龍江、吉林六地。尤其是上海、北京、天津,都是傳統的人口流入熱點地區,現在常住人口下降,具有較強的信號意義。




上海、北京,與人口控制趨嚴,城市功能紓解,以及本就很低的人口自然增長率有關;天津,自身經濟的滑坡是重要原因,並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北京人口政策的影響。




東北三省,除了眾所周知的經濟原因,老齡化嚴重導致人口自然增長率低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




所以,總結起來,一個地方的「人氣」,無論是增,還是減,說到底主要就是由經濟和老齡化程度決定。




2.

人口凈流出省份的地位未根本改變




儘管作為傳統經濟強省的廣東、浙江,依然處於常住人口增量的前兩位,但總體看,中西部人口的迴流加速跡象已經很明顯。




不過,需要釐清的一點是,雖然中西部多省的常住人口有了明顯迴流,但它們作為典型的人口凈流出省份的狀況,依然沒有根本改變。



比如,去年常住人口增量居全國第三的安徽,當年人口凈流出數量仍達到15萬人,高居全國第一,並且10年間共流失了962.3萬人。







由統計數據可以看出,安徽、河南、湖南、四川、江西、湖北、廣西、貴州等依然是人口凈流出省份。這並非說現在的人口迴流慢,而是過去長期以來,流失的人口實在太多。




這說明,對於中西部絕大多數省份來說,人口迴流,會有一個過程,人口流向的改變不會一蹴而就。反過來說,中西部地區發展的人口潛力,依然很大。




未來中西部地區人口的凈流出狀況,得到根本改變,也就說明區域發展的差距真正縮小了。


 


3.

人口迴流,中西部「弱省會」再見?




如果說中西部省份的人口迴流加速,在全國範圍內,構成了各省之間人口的再分配,那麼,迴流人口在省內的流向,則又構成是二次分配。




去年發布的《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2017》顯示:





近6年,我國人口流動以跨省為主,但比例開始緩慢下降,省內跨市流動的比例緩慢上升,市內跨縣流動則變動較小,說明人口流動的穩定性增強。




毫無疑問,省內跨市流動,省會城市將扮演主導角色。




最近,有媒體提出了中西部「七小龍」的概念。它是指在2017年,中西部GDP達到7000億的7座城市:重慶、成都、武漢、長沙、鄭州、西安、合肥。




這七座城市在過去幾年的快速崛起,具體原因有差異,但是大背景還是離不開產業轉移給中西部帶來的人口迴流。








不過,省會城市應不應該成為這輪人口迴流機遇中的最大贏家,不能一概而論。




仍以最具代表性的「七小龍」為例。




論省會首位度,成都、武漢、西安、長沙,都在30%以上,已經可以稱得上是強省會城市。




需要指出的是,這裡的首位度,僅是指GDP佔全省的比重,未考慮省會城市與省內第二城的差距以及人口比重。如果加上這些綜合指標,西安、長沙可能也不能算標準的強省會。





來源:第一財經




相比較而言,合肥、鄭州的首位度更是低於30%,特別是鄭州,剛過20%,還屬於典型的弱省會城市。那麼,利用這輪人口迴流的契機做強做大,機不可失。




而對於成都、武漢、長沙來說,人口迴流,它們依然可以預期是省內的最大受益者,但其它地級市更有必要搶抓機遇,奮起直追。




這方面,在人口迴流的大背景下,提出建設經濟副中心的四川,可以說是具有很強的前瞻性和戰略眼光。因為流出的人口,大部分就是來自非省會的地級市,這些城市若不能抓住人口迴流的機會,也就意味著將把更多的人口拱手讓給省會城市,最終區域間的發展差距,將被進一步拉大。




換言之,人口迴流機遇的分配,也是四川經濟副中心之爭的一個重要維度。


 


但現實的看,人口迴流給中西部省份的最大影響,可能並不在於一般地級市的崛起,而是「弱省會」的消失。





 

來源:第一財經




從省會城市的人口佔比看,「七小龍」中,長沙、鄭州、合肥都只剛超過10%,與成都、武漢、西安有明顯差距。




如果能夠利用好人口迴流的機會,這些省會在省內的人氣,將邁上一個新台階,屆時,中西部可能將迎來一個普遍的強省會時代。而這,又有利於吸引更多人口迴流。畢竟,過去安徽、河南的人口凈流出量高居全國前列,就與缺乏強省會的「定海神針」作用,有很大關聯。









推 薦 閱 讀


點擊標題即可閱讀全文




比演技更高的門檻,是年齡




老字號里,藏著一個老中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周刊 的精彩文章:

這三十年,他一直在安慰焦慮的心靈
米其林到底懂不懂中餐? 先來看看中國人的「食油簡史」

TAG:新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