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兵器譜:帶有農耕社會下層眾生的不同需求的痕迹?
歡迎關注《寫乎》,您的足跡就是《寫乎》!
天命風流
笙聲不息
雙笙
00:00/03:34
作者:馮地模
(一)方天戟的時代和個人悲劇
討董卓的大戰場上,三姓家奴呂布可是抖盡了威風,在眾諸侯眼球里縱馬持戟,橫衝直闖猶如無人之境,劉、關、張等才勉強斗幾個回合便落荒。幸有司徒王允豢養的美女間諜貂嬋到鳳儀亭,以柔克剛,媚眼放電加特色武器才勉強搞定。以後姓呂的反將美女間諜收編,堂而皇之洞房花燭,氣死當時大齡青年一大片,也是本事。
古人描寫男女愛情接吻叫做了個「呂」字,實有出處。
馬中赤兔,少年呂布。照易中天老師話說是個大大的帥哥,臨陣殺人還包裝得漂亮瀟洒,赤兔馬自然不是凡物。可惜呂布小時候得腦膜炎抽過脊水兒,長大心智半傻一一遇事腦子不夠用,關鍵時刻拒絕朋友們的建設性意見,在群雄堆里閃亮一時,黯淡得也同樣快。仔細掂量,從選擇的兵器亦見宿命暗示。
東漢末年到三國時期,董卓、曹操和孫策都是使戟高手,主公們用的是短戟,亦稱手戟,防身護衛等同於以後首長們腰間的白郎寧手槍。戟屬於戈與矛婚戀結合的複合兵器,具有鉤啄與前刺的戰鬥性能,從春秋到秦漢以後近千年時間都擔當著戰場重要舞台角色。呂奉先的戟呈方體字形,長柄過人,兩邊平行有援有刺,經過裝飾描畫,端的瀟洒大方。這需要過人的臂力技藝才能運用自如。不過戟在騎戰中的不適應性已漸露端倪,漸漸讓位於如刀矛之列的強兵利刃,他只是武打的鋪場戲和過渡人物,被踢出三國戰爭時局是遲早事情。
轅門射戟等亮相是頭條好漢小呂臨近收場的迴光返照,白門樓他傻乎乎地幫過大耳劉備的老實忙,別人並不記情,一句詭計諂言送呂布命喪黃泉。正是,死時方悟悔已晚,殘陽顏色比血濃。呂姓小兒本是偷師學藝,在路線鬥爭上屢屢站不穩立場,是著名乾爹殺手,後來被曹劉聯合做掉,不足為奇。
成也在戟敗也在戟,他尚在城池防守的睡夢中,武器由反叛的部下拋出城外,使他束手就擒,他的貪生怕死更給世人留下非丈夫類的黑色幽默。
(二)攻防武器轉換的一例成功典範
不打不相識,在三國這樣的軍閥割據時期,同樣表現得十分突出。東吳的孫策英雄了得,自號小霸王,與揚州劉繇的部將太史慈酣斗於一個名神亭的地方,年輕氣盛,棋逢對手將遇良才,互相不把對方看在眼裡,很像現在電視《動物世界》里青春發情期為享有生殖射精權角斗廝打的一雙雄鹿,過程和細節都精彩。
孫策誘敵,太史慈披掛綽槍出營直追,只有一個崇拜他的粉絲尾跟。追上,兩人迫不及待斗下五十回合,縱馬相迎舉兵刃擊打刺殺,走馬燈似地轉圈走趟,人馬都乏。沒有分出勝負,紅了眼黑了心,再來五十回合,非致對手於死地不可。
書上寫道:策一槍刺去,慈閃過,挾住槍,慈一槍刺去,策也挾住,兩人一挺,都滾下馬來。馬跑了,兩人棄馬廝打,雙方戰袍扯得粉碎,策手快,掣了太史慈背後的短戟,慈反抓了策頭上的兜鍪當盾架打,難分難解。
給人的信息是:兩人都是用槍高手,還以短戟護長兵器馬戰,一是捉敵方武器己用,二是情急時搶對手頭盔作盾牌護身,不經意間完成攻防角色轉換,鬥了個平手。這非常有趣,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也可以以子之盾陷子之矛。槍是矛的變種,更見於輕便靈活。就在熱兵器時代,亦有長炮短槍,各有作用,就坦克而言,不外就是矛與盾兼攻與防的結合,還兼有馬匹的機動性。
在古戰場上,不管車戰步戰馬戰,槍矛都是武器之王,例如用雙手著力,防守在於技擊術本身的格鬥躲閃騰挪。盾是傳說始於黃帝時候的防禦性兵器之一,用來庇護士兵的身體,防禦敵人的刀劍矢石的殺傷非常有效,與短兵器結合便於近身格鬥。
所以戰後第二天,孫方挑戟以繳獲武器代表對方失敗,太方展示獲得的頭盔等於敵人的頭顱,互相誇耀勝利。兩個青勾子將軍都頑皮可愛,互相欣賞,不成為死忙好朋友才怪呢。
(太史慈)
(三)玩兵刃於股掌之中的傢伙
近人評說曹操是可愛的奸雄,小子我看不出來可愛在哪個地方。在小老百姓眼裡,這傢伙是鼻子嘴巴抹粉的白殼魚。篡漢是小說家言,殺人是兵家常事兒,寧我負天下不叫天下人負我,是極度私心摻上一瓢窮凶極惡,單從他玩弄刀兵手法來講,就從不光明磊落。你能夠說出他擅用什麼兵器嗎?不能。
早年間,曹阿瞞以有志青年的表現被推薦當差,職務不過在洛陽北做個縣治安小吏。他想立威揚名,打造五色棍棒排列在縣城四個門,抓起那些違反戒嚴法的人毆打罰款名利雙收,大太監的叔叔打死都活該,說明他相當會利用法律武器。書講,曹操是使戟高手,其實他用得最活的是刀,第一把是那口從司徒王允處討來的七星寶刀。當時他年青血氣方剛,豪氣陡漲,把自己化妝成董卓的鐵心豆瓣,在虛假崇拜的熱淚中靠近,暗地裡行使恐怖分子勾當,一刀結果老董性命,再名垂青史。奈何董卓命不該亡,窺破行藏,操急中生智詐獻寶刀,才逃之夭夭如喪家之犬漏網之魚。慢跑半步,信也不信,呂布弄死他比摁死只螞蟻容易。
在殺呂伯奢一家曹操是用的佩劍,身份兼防身物的兇器,殺數人鋒不折口,刃不留血,不是凡物。還有在赤壁大戰前夕樓船上的得意忘形,橫槊賦詩有天下英雄捨我其誰氣慨,那槊只是旁邊取過來的即興道具。槊應該是矛的變種吧。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旁邊有人善意提出意見,主公講這些有些不吉利耶。曹操就差涵養了,敗老子興該死,順手一傢伙搞死了那人。善用他人之兵實現自己目的,本是曹操強項。他是主帥,後是朝廷重臣,除短武器防身外,是不會躬親陷陣搏擊的。少年玩器,長成御人,比啥都強。正如漢高祖劉邦吹噓那樣:善將將。
十分危險時候,阿瞞亦有三十六走為上脫身技,成為他轉危為安可以書寫奇蹟的一筆。正如言,不是承相在夢中殺人,是你還在啄人家夢腳啊。
(四)鵝毛扇子算不算一類武器
相傳,是黃帝時候的造反英雄蚩尤發明兵器,就戈、矛、劍、戟、弓幾類。使用武器稱兵技巧,沒有武器稱白打搏擊。鵝毛扇子算不算兵器呢,說算也算,不算也不算。如諸葛孔明,他的扇子大不了是老鷹毛鑲金嵌寶石的,眉頭皺皺才計上心來,扇子只是個配盤兒的道具。不過從智慧空城能敵十萬精兵效果看,說它是當時的精神原子武器、哲學著作都不過分。
到達陣前,鵝毛扇一扇迷惑對手,二是扇鬼火陰風,再扇起到信號指揮作用。但要調兵遣將方可實現計謀的效果最大化,靠勇力一刀一槍搏殺見到鮮血。放到今天的電影電視編劇手裡,諸葛孔明是可以飛花摘葉奪命的,打個屁都沖得人倒下,飛檐游壁都是尋常功夫,扇面抒卷,至少可以射出半打梅花透骨釘,或者子午消魂毒煙來。那是十分神秘好看又瀟洒的,賽勝裝神弄鬼借東風。
可惜三國里還沒有江湖概念,只是金戈鐵馬長槍大戟,波濤洶湧大江淘沙,戰場鬥智斗勇的宏大歷史舞台,如孔明草船借箭、空城退兵、死諸葛嚇走生仲達之類的故事,都是演義傳說小說塑造,或者張冠李戴。筆箭殺人不用刀,扇子殺人比刀厲害,類似當今核大國總統手心原子熱核武器的按鈕,還相當於資本主義階級復辟,轉眼間千百萬人頭落地。
從兵器看,諸葛承相改良過弩,一種裝有延時機構利用機械力發射箭枝的一類遠射武器,可用於連發,威力無比。該承相發明過木牛流馬,煞有其事樣子,《三國演義》里記有尺寸做法,木製的機械動物或許裡面安裝電腦了吧,能馱物載糧行路崎嶇之間,敵人來一扳動按簧即定死不動,你弄弄才恢復行走。現在人據說在複製原物,總是達不到理想效果。有,也是現在的雞公車,推運貨物又笨又沉。
他還有一種成名武器,就是火攻。火燒新野,火燒博望坡,火燒藤甲兵,火種雖是取自天然,也有高明用法,虛實相生,火借風助,赤壁就憑他搗鬼有術。用火講究個天時地利,或火焚敵身,煙迷道路,或者拌入硝石硫磺石灰,讓人中招昏迷,又是老式毒氣彈的一種。關老爺水淹七軍,則是利用地形氣象謀敵,有同工妙算。
(五)以後的武士們越來越小器
正如歌里讚頌三國人物的那樣,有一股英雄氣,流傳天地間。不管是正志野史演義還是民間戲曲故事傳說,正說歪講也罷,中國的傳統是尚權而輕力,貴謀而賤技。戰爭是政治的繼續,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再論用兵。不戰而屈人之兵為至高境界,戰端不得輕啟,乃國之大事,拼經濟拼金屬拼人心拼人才,殺人三千還自損八百呢。治軍、用兵、武藝,戰爭準備的方方面面,武術只是技擊之一種,兵刃只是人手武器。流血到飄櫓的境地,就是件不好玩的勾當。
一個叫李零的現代人說,中國引導式的武術,多半模仿動物行動,再是人對動物的狩獵殺戮。李零還說,漢族的優勢在文明,文明的優勢是腐敗。就算那些古代軍閥割據時期和建立朝代時期的將軍武士們,陣來陣往硝煙廝殺,刀光劍影,兵對兵將對將,都磅礴大氣,哪怕到頭來浪花淘盡英雄,萬事成空,漁樵詠嘆。同樣是義氣,是挾酒放歌,到水泊梁山只能是被逼,杏黃旗下招安給當趙家王朝奴才,剿滅同樣造反的義軍兄弟,刀槍血腥里博個封妻蔭子。已經談不上戰爭的縱橫捭闔謀略運籌,憑藉「智多星」吳用那點米粒之光,惡鬥幾場,下場堪苦。這是中國封建社會發展的必然,悲劇的必然。
單說兵刃吧,除刀和槍、弓箭仍是戰鬥的主要器物外,以後多了不見經傳的如鞭、斧、錘、套、鏈、叉、耙類的東西,明顯帶有農耕社會上下層眾生的不同的需求演變痕迹。這些武士們力量氣概都嫌不足,所以對武技的崇拜越來越重,成為新的圖騰。北宋年間已經有火器發明運用,再冷兵器向熱兵器艱難過渡期間,兵刃慢慢失去靈魂威風,尤其是長兵,大多淪為官家護身和儀仗的顯赫。武器是人心與手段的延伸,隨心所欲到達幻想的境界,戰爭和戰鬥就喪失掉堂堂正正,更不可能面對面的吶喊叫陣,莽吼二狗子快來,不穿衣服褲子來與老子裸斗三百回合,肯信你龜兒子敢咬我?
到我大清,神機營火銃干不過洋人毛瑟槍,紅衣炮對不過人家艦炮,更莫說長矛大刀。太平天國和義和團和過去不久,中國的武俠小說應運興起,你從那些人物操的短刀奇劍、流星拐子鴛鴦錘、金錢鏢梅花針、鋼爪扇到雞鳴五鼓斷魂香和各種陰毒手段,加上玄幻的內功心法,便把武學推向江湖的末流頹地。
到2000年新世紀的新派武俠玄幻武俠小說,更是淪落未成年人和半成年人的童話。現代戰爭武器的發展神速,巡航導彈在高科技的指引下點哪兒打哪兒,威力無比,小夥子們嘴嚼口香糖哼哼流行歌曲腳指頭摁摁電紐,屏幕就清楚目擊戰事打擊效果,如同一場夜半網吧遊戲。如果三國的英雄有靈復活,不知是喜是悲作何感想。
幸好還有一支人馬,將技擊歸為武術,休閑式十八般兵器加十八般武藝,就鍛煉了身體揚了我國威,拍拍電影電視出口賺取外匯和洋人的驚訝歡呼,還算值得。廣告說,三國戲《赤壁大戰》正在風風火火的拍攝當中,仍可以復顯當時打鬥盛況和小喬美女銅雀台古典露春迷態,不可不看。
【作者簡介】馮地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重慶市作協、美協、電視協會會員,重慶文學院創作員。20多年來在《紅岩》《四川文學》《中國鐵路文學》等刊發中短篇小說、各類文章計80萬字。前後有詩集《老鷹岩》、短篇小說集《朱?是一種鳥》、中短篇小說集《黑雪》等出版。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投稿郵箱:
顧問:朱鷹 、鄒開歧
主編:姚小紅
編輯:洪與、鄒舟、楊玲、大煙
※《紅樓夢》里林黛玉的《杏簾在望》表達了什麼樣的心境?
※七首最美中秋詩詞,送給《寫乎》的讀者們
TAG:閱讀悅讀之寫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