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追星到底是怎樣的一種心理?

追星到底是怎樣的一種心理?

心理解析一:一個孩子在6~18個月的時候,偶爾照鏡子,突然發現鏡子里的那個形象十分完美和統一,能自如協調的做各種動作,他就被這個形象深深的迷住了,渴望自己也能像鏡子里的那個人一樣完美!他並不知道鏡子里的那個人就是他本人,因為他對自己的身體感覺是破碎的。

心理分析二:當時孩子對自己身體感覺是那麼無力,不協調,而他發現(想像中)鏡子里的形象卻是那麼的完整,協調,因而被自己認為的那個形象深深吸引了。這就產生了一個想像虛幻的自我。這種現象一直持續到成年,我們會對一個人產生一種不切實際的認同,迷戀,就是因為想像。

心理解析三:早在鏡像階段,孩子的自戀沒有得到恰當滿足,比如感覺自己是好的,可愛的,有價值的,自尊穩定,而讓孩子有這些良好感覺的鏡子就不僅僅是真實的鏡子,而是父母對孩子的態度。如果父母本身就是自戀的,只關注自己,對孩子是忽視的,或者否定的,孩子就會產生兩種分化。

心理解析四:父母的不當態度,孩子分化為自卑和自大。自卑的孩子就成了追星大軍。因為偶像距離我們遠,所以我們可以產生無限的想像,就像我們在小時候第一次照鏡子,對鏡子里的形象無限的想像美好一樣。因為不用驗證,所以我們對想像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把它當作真實,當作自己。

心理解析五:生活中我們常見的是把明星,偶像當作理想的自己去崇拜和追逐,但是還有另一種追星,就是心理圈,學術圈,會把一些大師當作理想的自我去追逐。凡是對別人那種狂熱的,不假思索的崇拜,痴迷,模仿,都是自卑的表現,是自體不夠強大的體現!追星,必定帶有很強烈的想像。

心理解析六:生活中處處可見沒有自我的人:喜歡和有權勢的人在一起,喜歡和漂亮的人在一起,喜歡和有名望,有才華的人在一起,喜歡和比我們強的人在一起……因為自體太弱小,必須緊緊的靠近那些強大有優勢的人,似乎這樣才有了安全感,似乎這樣自己也就好了,拿別人的光照亮自己。

心理解析七:一個人沒有自我,自體很弱小,總想靠著一個完美的權威,大師,偶像,通過各種方式,對他們進行追逐,因為和他們有一張合影,一個簽名,握過一次手,吃過一頓飯,彷彿這就把對方裝進了自己的人格內部,彷彿自己就強大了,完美了。可是一離開對方,自己依然是渺小的。

心理解析八:有誰願意讓自己的生命被別人掌控?誰願意將自己的靈魂交付他人?估計沒人願意。可是當我們瘋狂追逐某個明星偶像,某個大師,有誰想過你得到了什麼,又失去了什麼?無論你有多崇拜一個人,無論你靠得多近,偶像還是他(她)自己,而你終究也只能是你,無論你願不願意。



文/壹點靈心理諮詢師  孫三妹

作者寫於2016-01-22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臆想成病(下)】看法語電影學法語
醫學到底是不是科學?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