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處世要心平氣和

處世要心平氣和

古人說君子有三忌,就是三種忌諱:「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通俗地來說,還不該你說話的時候你就說,謂之於躁動。該說的時候不說,就謂之於隱。該說不說,那這個人也是有問題的,或者沒有正義感,或者有其他的想法,都是不可取的。說話要分在什麼人跟前,在什麼地方,說什麼事,這要察言觀色。

是不是你說話的地方,不該你說你說,在上座跟前等等,古來對於做人的要求是非常多的。傳統文化在中國,首先提到的就是儒家的文化,所以我們常常聽到君子曰、君子曰,君子是怎麼說的。

因此,我們作為一個修行人,在什麼地方修?就是在我們做事的時候、說話的時候、起心動念的時候。而行為語言的根,又在於我們的思想。凡是做一件事情,都要想一想:符合不符合戒律?會不會引起人們的譏嫌?這樣做的利益在哪裡?沒有利益的事,那肯定不能做。

在修行當中,我們要感恩,每一個機會都是鍛煉。如果沒有機會,我們怎麼樣鍛煉自己?怎麼能發現自己在為人處世上,需要通過別人指點才能夠改正錯誤、提升自己?一個人學得再好,但不能與人相處和合,實際都是自己的欠缺,也都是人生當中的敗筆,很難成就。

修行在哪裡?修行就是在舉止行為之間。我們的舉止要符合於佛的教制,我們的行為處處都要展示出家人的威儀,所以攝持威儀幢相,可以令三寶相續住世。為什麼說正信於佛法,法賴僧弘?我們每天喊的住持正法、維護於正法,也就是說為法、護法、住持正法,就在我們為人處世舉止行為當中。所以,最後做一個總結:

做人要心安理得,

處世要心平氣和,

舉止要符合戒律,

行為要謹護威儀。

阿彌陀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如瑞法師 的精彩文章:

做人要心安理得
怎樣才算是正精進

TAG:如瑞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