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蔣勛:《紅樓夢》是我們的一面鏡子

蔣勛:《紅樓夢》是我們的一面鏡子

作者簡介

蔣勛﹙1947年-﹚生於古都西安,成長於台灣,祖籍為福建長樂。台灣知名畫家、詩人與作家。現任《聯合文學》社社長。

《紅樓夢》夾雜了古典的詩詞歌賦一類的文體,年輕的朋友剛接觸,會覺得有隔閡。

我曾推薦大一的學生讀《紅樓夢》。學生是認真的,回去就讀,下一堂課就問我,老師,你可不可以介紹一本白話本的《紅樓夢》?

我第一次聽到這個問題嚇了一跳,原來年輕人覺得《紅樓夢》不是白話!事實上,《紅樓夢》是最好的白話文學。

後來,我慢慢了解了學生的意思,他們認為「不是白話」,是因為裡面夾雜的詩詞。後來我就建議,第一次讀(假設你會讀第二、第三次),如果覺得詩詞難理解,不妨先略讀或者跳過。

《紅樓夢》里很多詩詞,都有暗喻,很像我們在廟裡抽的簽。現在年輕朋友也會到廟裡求籤。

女朋友幾天不理你,痛苦不堪,就會到廟裡面抽一個簽,看她到底還會不會理你。可是從抽出來的那個簽看,還是不知道她到底會不會理你,因為所有的簽都是詩,講的也都是模稜兩可的話。

《紅樓夢》的詩詞也是如此,有許多人生的隱喻。可以往正面解釋,也可以往負面解釋,不是確定的答案,因此,難的不是文字,而是對隱喻的哲學性解讀。

文學不是勵志格言,不是非黑即白的答案,文學是對生命真實現象的理解與包容。在文體上,《紅樓夢》是我讀過的中外小說里最特別的一本。

《紅樓夢》在小說的第五回,作者就把小說里所有人的結局全部告訴你了。可是每個人的結局是一首詩。你如果沒有看下去,只是讀了那些詩,讀了,等於沒有讀。

賈寶玉喝醉了酒,做夢,夢中到了太虛幻境。賈寶玉在太虛幻境看到一個柜子,柜子有很多的抽屜,他就一一地打開,每個抽屜裡面有一首詩。

可是他看不懂,因為他只有十三歲,而且這些女孩子的事情都還沒有發生,所以他不知道每首詩在講什麼。他就把抽屜一一關起來了,帶他去看的警幻仙姑說,你真是蠢物,冥頑不靈,不能領悟,都給你看詩了,你卻不懂。

人的一生,不到最後的終結,永遠不知道它的結局。《紅樓夢》一開始就把結局都告訴你,讓你看著每一個人如何一步步走到他的結局去。

大家可以想想看,哪有一部小說一開始就把結局先告訴你。結局告訴你了,你還想看下去嗎?

也許人生不是一個結局,人生是點點滴滴、一分一秒的過程累積起來的一種不可知的狀態。也許到最後一天,還是搞不清楚自己這一生到底是怎麼回事。

回看一生的荒唐、荒謬,錯綜複雜的喜怒哀樂、愛恨情仇的糾纏,其實是講不清楚的。《紅樓夢》讓我們知道,結局本來就是假的,是我們自己虛擬的一個結局。

什麼叫做好,什麼叫做壞,什麼叫做命好,什麼叫做命壞,大概也都很難確定。

《紅樓夢》我們可以一直讀下去,在不同的年齡讀它。因為《紅樓夢》呈現的是一個人生的現象,它讓你看到這些人經歷的各種狀態,這裡牽涉到作者本身難得的包容心,以及他對生命態度的超越感。

假如我們眼前發生了一件事情,有朋友在談這個事情,轉述這個事情的時候,你就知道他喜歡誰,不喜歡誰,他贊成誰,不贊成誰,我們稱之為主觀。

在文學裡面有「全知觀點」,就是有超越感,不成為小說裡面任何一個角色。我們沒有個別的愛恨,是在一個更高的、超越的環境裡面把這些人呈現出來。

就像鏡子一樣,鏡子本身沒有選擇,也沒有愛恨,你走近鏡子,鏡子完全呈現你的狀態,是一個全然客觀的狀態。但是人很難做到像鏡子,這種全知的超越感其實非常難把握。

我讀過的古今中外的小說中,最像鏡子的小說就是《紅樓夢》。

林黛玉的哭泣、薛寶釵的周到、王熙鳳的精明,都只是在呈現而已,作者沒有說他喜歡誰,不喜歡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倫書院 的精彩文章:

鮑鵬山:為什麼中國教育出那麼多「巨嬰」?語文課本要背鍋
長壽的終極方法

TAG:明倫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