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費孝通之師:人類學應當成為整個社會科學的基礎

費孝通之師:人類學應當成為整個社會科學的基礎


費孝通之師:人類學應當成為整個社會科學的基礎


人類學是19~20世紀以來對人文社會科學產生巨大影響的新興學科。人類學家馬林諾夫斯基(費孝通之師,小編注)曾經在20世紀初預言人類學應當成為整個社會科學的基礎。到了20世紀末,這個預言已經在某種意義上成為現實。因為自闡釋人類學、反思人類學和歷史人類學等後起的學派興盛以來,人類學及其所催生的文化批評與文化研究潮流迅猛發展,確實給西方原有的人文社會科學格局與範式帶來了具有根本性的挑戰與變革契機。


在人類學的核心概念「文化」及其整合性視野的輻射下,文、史、哲、經、政、法等舊有的學科邊界與合法性問題日益凸顯出來,給人文社會科學的學者帶來巨大的震動。對學科身份的自覺與重新認同的需要,變成世紀之交具有普遍意義的迫切問題。

人類學以研究無文字社會,即所謂「原始社會」、前文明社會為主要任務。這些來自於西方社會迥異的文化他者的信息積累日益增多,使人們在20世紀第一次意識到與人類文化多樣性相對應的異彩紛呈的「地方性知識」的豐富性與重要性,最後導致了由量到質的知識譜系格局的一場革命性的變化,那就是對原來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定於一尊的西方科學範式的批判性反思,對於過去不假思索地認可為具有普遍性與合法性的西方知識方式與思維方式的空前質疑。與生態倫理學的「生物多樣性」概念一起,「文化多樣性」(在政治學和國際關係上又通稱「多元文化主義」)這一概念在歷史上第一次開始真正深入人心,成為共識。而保護和珍惜文化多樣性對於人類未來生存選擇的巨大生態意義也開始在學者、政治家和公眾那裡由朦朧變得清晰與自覺起來。多元文化的相對主義視角必然會使以西方近代文明和資本主義為特殊土壤的「現代性」和全球化浪潮獲得另類審視的可能,從而打破現代性的自滿與自蔽,使之陌生化起來。在文化問題的認識上,人類學知識所蘊含的這種深層動力的積極效應和批判性參照的價值是我們特別重視它的理由,也是我們選擇這門學科的關鍵詞來梳理當代學術話語譜系,反思現代性問題複雜性的主要依據。

人類學的學科反思已經給我們習以為常的感知—思維方式和語言表述方式帶來了質疑,它還勢必給既定的知識譜系與學科劃分局面也帶來反思和重構的有益的啟示。像「文明/原始(野蠻)」「歷史」「進化」「種族」「民族/國家」這樣一些最常見的使用頻率極高的術語,如今正是高度濃縮地體現著人類學知識大變革的風向標。我們可以通過對這些關鍵詞的譜系學認識和語用學認識來把握這門學科乃至整個當代學術思想變遷的重要理論線索。我們相信,通過對人類學學科的關鍵詞的批判性透視,不僅可以有效地總結這門學科理論層面上當代發展的重要軌跡,認識其對於整個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具有的潛在啟發意義,而且對於引領知識觀與科學觀的後現代變革,清理和改變長期以來以「熟知」形式盤踞在我們的學術研究與日常話語里的文化偏見與謬誤,都會具有積極的意義。

最後簡單交代一下本書合作的由來。我和彭兆榮教授都不是人類學科班出身,卻是對人類學有濃厚興趣的人。1993年在張家界的一次會議上相識以來,我們在文學人類學這個跨學科方向上相互切磋學習,結下了深厚的學術情誼。本書直接緣起於2000年5月,我們在四川大學的一次學術座談會上碰面,就「原始復歸與文化認同」展開對話。當時主持討論的還有徐新建教授。三人商議合作撰寫這樣一部集中研討若干人類學關鍵詞的書,並且明確了各人的分工。後來由於種種原因,這個計劃拖了兩年,新建兄去了哈佛燕京學社訪問,我和兆榮在2002年春的桂林—南寧再度相聚時,交換了彼此的研究成果,並決定邀請我們共同的學友納日碧力戈研究員加盟撰寫他擅長的「族群/民族」詞目。該書第一章由我來寫,第二章和第三章由彭兆榮教授執筆,第四章則出自納日碧力戈研究員筆下,所以此書是三人合力的成果,在此一併表示感謝和祝賀。

本文為葉舒憲、彭兆榮、納日碧力戈《人類學關鍵詞》序言,2018年出版

費孝通之師:人類學應當成為整個社會科學的基礎


《人類學關鍵詞》通過對文化人類學的關鍵詞(文明/原始、歷史、進化、族群/民族)做批判性透視,特別提示這門新學科對20世紀思想史和學術史轉型的理論啟迪,說明整個人文社會科學正在經歷的「人類學轉向」之發展趨勢,及其引領知識觀與科學觀的後現代變革意義。

作者簡介


葉舒憲,文學博士,上海交通大學致遠講席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文學人類學研究會會長,兼任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陝西師範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特聘研究員,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首批入選的學科帶頭人。曾任美國耶魯大學客座教授。主編「中國文化的人類學破譯」叢書、「神話學文庫」等。

彭兆榮,廈門大學人類學系主任兼人類學研究所所長,廈門大學旅遊人類學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學特聘項目博士生指導教授,四川大學文學與人類學研究所教授。主要從事人類學與旅遊、文學人類學、文化遺產、藝術遺產等方面的研究,著有《文學與儀式》《遺產:反思與闡釋》等。

納日碧力戈,國內人類學民族學領域首位長江學者,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研究員,現任復旦大學特聘教授。主要從事文化人類學理論研究和田野實踐,關注族群理論和象徵符號,著有《語言人類學》《現代背景下的族群建構》 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 的精彩文章:

詩人高璨:歲月是一條透明的狗
如果你想了解中法文化,就來曲江書城參加解詩梵新書分享會!

TAG: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