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寶仙五洞天 生態物種聚寶地
道教的十大洞天,分布在祖國各地。其中第五青城寶仙九室洞天,即青城山,位於今四川都江堰市境內。其背依西山千峰雪,面臨川西肥沃的平原。
山上林木蔥蘢,四季常青,諸峰環繞,狀如城郭,故有「青城」之美稱。
這裡澗壑奇峰錯縱,古木參天,翠綠蔽日,道教宮觀、亭閣掩映其間,若隱若現。山似青波碧水,幽靜自然,為歷代仙道高真棲居修鍊的勝地。
相傳,黃帝時寧封子就曾在山中修鍊。此後,天師張道陵,魏晉范長生、唐杜光庭等都曾居山中修鍊。
青城山真形圖(資料圖)
其山綿延千里,《洞天福地記》曰:「就域內所常游者舉之,西至大面山,南至太安山,東至香積寺,北則山麓數十里,胥屬平疇。」
《太平御覽》卷四四引《玉匱經》曰:「黃帝封為五嶽丈人,乃岳瀆之上司,真仙之崇秩。一月之內,群岳再朝,六時灑泉,以代晷漏。
一名赤城,一名青城都,一名天谷山,亦為第五大洞寶仙九室之天。對郡之西北,在岷山之南,群峰掩映,牙相連接,靈仙所宅,祥異則多。」
青城最高者為大面山,又為七十二福地之一。有天倉山,杜光庭云:「延慶觀南天倉山,神仙以為帑庫。有三十六峰,前十八峰為陽峰,後十八峰為陰峰。」
《河圖括地象》曰:「白沙一百八景,青城三十六峰。」所謂「白沙」即青城。楊用修《蜀志補罅》曰:「青城山有一百八景,風日佳時,登儲福宮望之,歷歷可數。」
大面山(資料圖)
以山峰而言,有彭祖峰、石鑒峰、龍牙峰、妙高峰、馭鶴峰、端香嶺等;以洞穴谷岩而言,
有碧霞洞、紫霞洞、紫薇洞、茶蘼洞、紫陽洞、棲真洞、化城洞、歲寒洞、豹谷、蕙谷、巴蕉谷、桂子谷、菖蒲谷、木蘭岫、黃梅嶺、和芳隴、望岷埡、望仙坡、黃葵坡、詹匐岡、望闕台、丹台、曝葯台、茶岩、寶陀岩等。
以溪澗泉水而言,有青溪、碧桃溪、芙蓉溪、躑躅溪、海棠溪、煎茶溪、凝碧溪、野人澗、乳泉、滴珠泉、檻泉、灌稻泉、清風湖、鑒湖、荻花洲、斜川、曲水、百花潭、玉女潭、瑞荷塘、蒹葭渚、菱灣、鑒雉泓、浴丹池、九曲池、華海、水仙匯、芳草渡、採薇汀、芙渠島、江梅島、藏春島等。
五洞天(資料圖)
此外,尚有一些人文境觀,如藏雲塢、齊雲榭、垂虹亭、捎雲閣、觸石軒、卧雲庵、溪光亭、過溪橋、鑒橋、葯圃、清陰橋、綠絛橋、玉微亭、紅霞塢、爛柯亭、翠光亭、茅堂、暗香亭、金華堂、舸齋、葦廬、桂香亭、芝畦、直釣亭、鳳簫樓、跨鳳亭等。
自然的環境因人類的活動而變得豐富多彩,當一處山林、一抹花草,被賦予精神的象徵時,它們就成了人類文化的有機組成。青城是人與萬物相依相存的生命共同體。
《輿地紀勝》云:「清都觀,在延慶上二三里,一名洞天觀,唐道士薛昌浴丹井、杜光庭墓,俱在觀後。薛昌,即飲昌陸酒得道者。文潞公鎮蜀日,市觀側隙地以贈張俞,所謂白雲隱居也,其下白雲溪出焉。」
《勝覽》云:「天倉下儲福宮,有唐睿宗女玉真公主像。宮有天峰閣,望三十六峰如列屏。」
文同《天倉山威儀觀詩》:
群峰削瓊瑤,老蘚抺古綠。
應朝大岷去,簪笏儼相逐。
珠宮秘仙仗,錦笈藏寶籙。
上帝此為倉,其田堪種玉。
枸杞果(資料圖)
青城山又為長壽之鄉。《艾子》云:「青城山老人村,有五世孫者,生不識鹽醯,而溪中枸杞根如龍蛇,飲其水故壽。近歲道漸通,漸能致五味,而壽亦益衰。」
《方輿勝覽》云:「老人村在大面山之北,昔人避難其中,多享年壽,故名。或云:潛夫張不群入山採藥,浹旬不返,見一叟致敬而問,答曰:本丞相范賢之裔,知李雄之祚不永,挈吾輩居此,為終焉之計。」
洪崖(資料圖)
逸士高人,多憩息其山。《歷世真仙體道通鑒》卷四:「洪崖先生者,或曰黃帝之臣伶倫,得道仙去,姓張氏。或曰帝堯時,已三千歲。
漢武帝時,有衛度世者入華山,尋其父叔卿,叔卿在絕岩中,與數人博戲於石上,問之為誰,曰:洪崖先生、許由、巢父、大低公、飛黃子、王子晉、薛容也。」
陶弘景《真誥》云:「洪崖先生今為青城洞真,故青城山今亦有洪崖。」司馬天師《五嶽朝儀》云:「青城山洞周回二千里,昔洪崖先生服琅訐之花而隱,代為青城真人。」
地官虞舜(資料圖)
寧封子,又稱龍蹺真人,為古代仙人。據《列仙傳》載,他原為黃帝陶正。神人過其處,為其掌火,能出五色煙,久則以教封子,連掌其法。後授黃帝以《龍蹺經》,被封為五嶽真人。
其形象為頭戴蓋天冠,身著朱紫袍,腰佩三庭印,總司五嶽。後寧封子積火自焚,其形隨煙上升,視其灰燼,猶存其骨,時人將其葬於北山中。
《上清記》云:「昔寧封先生棲於北岩之上,黃帝師焉,請問三一之道。先生曰:吾聞天真皇人被太上敕,近在峨眉,可師而問之也。
因以《龍蹺經》授黃帝。黃帝受之,能策龍以游八極。乃築台其上,拜寧君為五嶽丈人,使川岳百神,清都受事。」
《上清記》云:「神仙王方平,領仙士萬五千人,以鎮茲山。」
《太平御覽·道部》曰:「陰長生,新野人,後漢陰皇后之屬籍也。少居富貴,不好榮利。知馬明生得度世之術,乃尋求之,遂相見,執御者之禮事之。十餘年不懈。明生曰:子真得道矣。乃入青城山,授以太清神丹經,告別,後於平都山仙去。」
隋末太守趙昱斬蛟除害,被尊「二郎神」。
據《龍城錄》卷下《趙昱斬蛟》云:「趙昱,字仲明,與兄冕,俱隱青城山,後事道士李珏。隋末,煬帝知其賢,徵召不起,督讓益州太守臧剩強起,昱至京師,煬帝縻以上爵,不就,獨乞為蜀太守,帝從之,拜嘉州太守。
時犍為澤中有老蛟,為害日久,截沒舟船,蜀江人患之。昱濯政五月,有小吏告,昱會使人往青城山,置葯渡江,溺使者沒舟航七百艘。
昱大怒,率甲士千人,及州屬男子萬人,夾江岸鼓,雜訊振天地,昱乃持刀沒水,頃江水盡,赤石崖半崩,吼聲如雷,昱左手執蛟首,右手持刀,奮波而出,州人頂戴事為神明。
隋末大亂,潛亦隱去,不知所終。時嘉陵漲溢,水勢洶然,蜀人思昱,頃之見昱青霧中騎白馬,從數獵者,見於波面,揚鞭而過。州人爭呼之遂吞怒,眉山太守薦章,隋文帝賜封神勇大將軍,廟食灌江口,歲時民疾病,禱之無不應。
唐玄宗幸蜀,加封赤城王,又封顯應侯。北宋真宗時,益州大亂,真宗派大臣張乖崖入蜀治理。
張乖崖曾到灌口拜神求助,據說頗為靈驗,事後張乖崖奏請皇帝追尊聖號,曰「清源妙道真君」。」
杜光庭(資料圖)
至唐末五代,杜光庭隱居青城白雲溪。光庭字賓聖,京兆杜陵人。寓居處州,百篇舉不中,入天台為道士。僖宗召見,賜紫衣,出入禁中。
《蜀檮杌》曰:「杜光庭為傅真天師、崇真館大學士,上表乞游成都,隱青城山白雲溪。卒於蜀,年八十五。顏貌如生,眾以為屍解。有文千餘卷,皆本無為之旨。」
陳摶 採自明洪自存《仙佛奇蹤》(資料圖)
宋代陳摶老祖與其師趙麻衣,亦隱居青城。
《歷世真仙體道通鑒續編》卷四:「趙麻衣,不知何許人也。唐僖宗時黃巢盜起,麻衣避於終南山,見道人數十居山問,麻衣無所得食,願為佣役,由是有所遇而得道。
宋高宗建炎初,始來游青城山。久之,乃入成都玉局化。以連條為屋而居,常服麻縷百結之衣,人因號為麻衣。
形躍如槁木,而骨不露,神采湛然。晝出,見凡草木之立者,行攘之。暮歸,則攘橫於道。人莫究其意,亦不見其有所飲食也。
人有具酒茗邀之,或不顧,或為留以飲。際者授人,人飲之,覺芬洌異常。麻衣時時言及五代及本朝事,賽譽有條理。一日趺坐而化,肢體潔白如玉。」
青城山上的山茶花(資料圖)
青城山中的植物、動物非常豐富,並有許多珍稀物種。《蜀志補罅》曰:「神芝異草,嘉樹名花,皆生於此。芝草如稻苗,食之可仙。」
《蜀檮杌》謂青城山有紅梔子花,其香如梅。《雲谷雜抄》曰:「范仙觀葨芝樹,高丈余,不甚增長,花小而白,每歲開花,次年結子,又次年方熟,子如楮實,文若龜背,味甘酸可食。」
《古今記》云:「老人村有牡丹坪,牡丹高數十丈,花開盈一尺。」范至能詩:「十丈牡丹如錦蓋,人間姚魏敢爭春。」
《方輿勝覽》云:「牡丹坪者,自青城之長平山捫蘿而上,歷鳥道三十里許,有平阜數十畝,高樹蔽天,春深先花後葉,狀如芙蕖,香類牡丹,人號枯枝牡丹。有玉真花,差小者號寶仙,淺者為醉太平,白為玉真,古稱石端聖花」。
沙坪山產佳茶,毛文錫《茶譜》云:「茶樹懸崖而生,筍長三寸五寸,始得一葉二葉。」
晉張景陽《成都白兔樓詩》云:「芳茶冠六清,逸味播九區。」即指沙坪茶而言。
青城古木(資料圖)
山中的許多奇木為道士所種,如長生宮中,有范長生手植楠木;上清宮有天師栗,「乃天師手植十七株」;天師洞有歧莖棕,「大僅拱把,高約數丈,一本而中兩歧,相傳為天師所植」。
又有古銀杏樹,「圍一丈六尺,高十餘丈,枝間鍾乳倒垂,狀如玉筍,長短參差,雅若圖畫」,亦天師所植。
大熊貓(資料圖)
據調查,今青城山共棲息各種珍稀動物計有七類十九科約五十種,其中,屬國家一類保護動物的有大熊貓、金絲猴等;禽鳥約二百餘種,其中珍禽有腹角雉、錦雞等。
山中還有魚類二十餘種,野生兩棲類動物十餘種,野生爬行動物十餘種。
金絲猴(資料圖)
正因如此,2000年11月青城山、都江堰被聯合國遺產委員會列為世界「自然遺產與文化遺產」。
其報告指出,青城山、都江堰作為生態過渡區,植物區系成分非常豐富,區內許多古代和原始植物物種種屬獨特,對於理解華中和中國西南植物進化過程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以哺乳、鳥類、淺水魚類為主的動物多樣性亦具有突出價值,是世界矚目的標誌性物種大熊貓的棲息地和關鍵性天然走廊。
紅嘴藍鵲(資料圖)
其遺產區總面積54749公頃,其中,核心保護範圍為17891公頃(青城山為1522公頃),緩衝區面積為36858公頃。
已記錄的高等植物30012種,動物種類有11000餘種,共採集到昆蟲標本51426號,已定名的1187種,估計區內昆蟲總數在10000種以上。
豹貓(資料圖)
在種類繁多的植物中,山中保存有被稱為植物活化石的千年銀杏、連香樹、青城榆、青城石櫟等珍貴植物。
所有這些,即得益於青城優美的勝境,也有歷代道教中人的貢獻。
(編輯:靈瑾)
聲明
※仙家千真聚青城山 羅天大醮祐中華(上)
※「玉」與「道」有怎樣的關係?
TAG:騰訊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