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美軍ALICE 作戰裝具的前世今生

美軍ALICE 作戰裝具的前世今生

原標題:美軍ALICE 作戰裝具的前世今生


戰甲


《故都的秋》節選



南國之秋,當然也是有它的特異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橋的明月,錢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涼霧,荔枝灣的殘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濃,回味不永。比起北國的秋來,正像是黃酒之與白乾,稀飯之與饃饃,鱸魚之與大蟹,黃犬之與駱駝。

前生——LINCLOE-LCE項目


LINCLOE-LCE


項目背景


ALICE裝具的直系起源可追溯到美軍60年代的一個單兵裝備研發項目。該項目的目的旨在從裝具裝備方面減輕士兵的負重。項目的名稱叫做「Lightweight Individual Clothing and Equipment」(LINCLOE,輕量化單兵服裝和裝備)。LINCLOE項目涵蓋了單兵裝備的各個方面,如頭盔、服裝、靴子等等(多說一句,LINCLOE還包括了一個鈦合金頭盔的研究項目,但沒有得到量產),而和我們今天介紹內容相關的,則是其中的裝具子項目,即LINCLOE-LCE(LINCLOE Load-Carrying Equipment)。



LINCLOE-LCE項目的總結報告,本文的主要參考資料來源


1960年代,美國武裝介入東南亞地區。很快軍方就發現,原本為溫帶和寒帶地區作戰設計的M1956裝具在炎熱潮濕的東南亞地區表現不佳:M1956裝具主體為純棉帆布製成,本身自重就很大,而在潮濕環境下會吸水變得更重,而且不易晾乾,時間長了還會霉爛。因此當時的美軍需要一種更輕而且不會吸水的面料製作裝具。這項需求反饋到陸軍裝備司令部,立項成為LINCLOE,並在1966年4月委託Natick實驗室啟動研究——此時越戰已經開打了半年多了。



帆布製成的M-1956 LCE承載裝具


帆布製成的M-1956 LCE承載裝具


Natick實驗室是美國陸軍裝備司令部下屬的研發單位,主要負責研發單兵裝具裝備。因總部設在馬薩諸塞州納提克市而得名。


然而擺在Natick實驗室的工程師面前的是一份近乎苛刻的指標:LINCLOE裝具子系統,即LINCLOE-LCE,在重量方面的指標十分嚴格:軍方要求成品裝具系統的總重量要小於3.3磅(約1.5公斤),帶外框架支撐系統的背囊重量小於3磅(約1.36公斤)。作為對比,當時的輕量化背囊全重大約1.5kg,合3.3磅,容量大約40L。這已經是當時乃至現在看來都已經是同等容量里最輕的外框架背囊了,而LINCLOE-LCE項目指標里要求成品背囊比輕量化背囊還要輕,容量還要大。



背包全重僅1.5公斤,容量達40L左右



輕量化背囊(1965版)



輕量化背囊(1965版)


作為對比,就算是當今將輕量化和背負系統作為第一追求的戶外產品,其重量也無法達到LINCLOE-LCE項目設立的指標。


始祖鳥 KHAMSKI 38,容量38L,重量1.56kg


項目第一階段(1966年~1970年)


然而指標就是指標,既然接受了委託,就要盡量去滿足。但不得不說,從項目的後續發展來看,這份苛刻的指標數據使得研發工作在某些方面走了歪路。


1966年的時候,為了給裝具輕量化研究定下一個大致方向以及設立一個對照,美軍以M-1956承載裝具的設計為原型,製作了五百多套尼龍版本的裝具。這批尼龍版的M-1956被稱為M-1956 LLCE(Lightweight Load-Carrying Equipment,輕量化承載裝具)。



M-1956 LLCE資料圖片


而美國陸軍為了解決眼下急需的輕量化尼龍裝具的需求,對M-1956 LLCE進行測試和少量改進之後將其量產,並在1968年配發駐越陸軍單位,這就是M-1967 LLCE。不過新的尼龍裝具配發並沒有影響LINCLOE-LCE項目的進行,因為M-1967 LLCE實際上只是一個權宜之計,其重量也無法滿足LINCLOE-LCE項目設立的指標,和項目本身並無太大關係。



正面


背面



M-1967 LLCE承載裝具全套


在LINCLOE-LCE項目的第一階段,Natick實驗室的工程師開了很多腦洞。可能是受到當時配發的M79榴彈背心的影響,他們以馬甲背心型結構為基礎,設計了一系列背心類裝具。其中還包括一件M-60機槍手背心。



M60背心實物(資料來自USMF論壇)



M60背心實物(資料來自USMF論壇)


不過具體到步兵用的步槍手裝具,顯然Natick的工程師頗有一些「自己的想法」,設計出來這麼一套玩意:


放一張圖你們體會一下


這個像是兩個射箭護胸對稱拼起來構成的玩意就是Natick實驗室拿出來的步兵裝具主方案。其設計目的在於利用軀幹面積增加彈藥的攜帶量。但我不知道出於什麼原因,步槍手背心並不是常規的馬甲型背心,而是設計成這樣了。


由於LINCLOE-LCE項目指標里還包括背囊,所以Natick實驗室也拿出了自己的背包方案。他們設計了大小兩種背囊。不過他們對背包的設計思路也頗有特點:背包分為包體和外框架背負系統兩個獨立的部分,背包本體通過一對結構複雜的金屬結合件扣合到背架上,兩種尺寸的背包共用同一套背架,背包本體沒有自己的背帶,必須配合背架一起使用。



大號背包正面


LINCLOE-LCE項目一階段提供的背包方案。資料來自USMF論壇




<< 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


除了以上這些大件,為了應付LINCLOE-LCE苛刻的重量指標,Natick還在一些細節上花了不少心思。其中之一就是將部分附包背面鋼製的滑動鐵卡換成塑料件,所有的銅製按扣也換成了塑料按扣,以此減輕裝具的重量。



NATICK實驗室方案里的塑料卡子(資料來自USMF論壇)



金屬卡子被替換成塑料的以減輕重量


不過這些東西最後還需要能夠通過測試才行。1969年7月,Natick實驗室設計的新裝具方案交給位於弗吉尼亞州里士滿市的陸軍後勤中心生產,並交付以下單位進行測試:

  • 陸軍步兵委員會(US Army Infantry Board ,USAIB,位於喬治亞州本寧堡)
  • 陸軍熱帶測試中心(US Army Tropic Test Center,USATTC,位於當時巴拿馬運河區克萊頓堡,現在該地區屬於巴拿馬共和國)
  • 陸軍極地測試中心(US Army Arctic Test Center,USAATC,位於阿拉斯加州格利堡)
  • 通用裝備測試處(General Equipment Test Activity,GETA,位於弗吉尼亞州李堡)

由於Natick實驗室的裝具方案基本都是背心類裝具,因此還安排了上文提到尼龍版M1956 LLCE裝具作為傳統LCE裝具以對照組身份一同參加測試。這是LINCLOE-LCE項目的第一次測試,於1969年下半年晚些時候進行。


雖然Natick實驗室的方案頗有新意,但現實是殘酷的。各個測試單位在測試開始之初就發現Natick實驗室的方案存在大量問題:

  • 所有為了減輕重量而替換的塑料件的強度都無法通過測試,全部損壞了;
  • 背囊也發現存在設計和工藝方面的硬傷,其中尤以那個複雜的鎖定機構問題最大;
  • 外觀獨特的步槍手背心更是直接被淘汰出局,測試單位普遍認為Natick實驗室設計的這種背心裝具不如對照組的傳統LCE方案。

測試期間甚至發生參加測試的樣品裝具大量損壞,導致測試一度無法進行下去的窘況。1970年3月25日,測試正式中止,LINCLOE-LCE項目第一次測試就這樣草草收場,只得出了「當前方案無法通過驗收測試」這樣令人遺憾的結論。

項目第二階段(1970年~1973年)


其實第一次測試出現這麼多問題,也不全是Natick實驗室的鍋。Natick實驗室第一套方案中很多設計和替換完全只是為了去滿足LINCLOE-LCE項目設立的嚴苛的重量指標。為了滿足這些輕量化要求,不得不將裝具上的很多金屬扣具換成塑料製品,但由此導致這些部件的強度下降,變得容易損壞,還導致了後續一系列的問題。第一次測試之後,Natick實驗室在向陸軍部高層的報告中也明確指出了這一點。另外在報告中還彙報了下一步工作計劃:和裝具的實際使用單位重新制定切合實際的數據指標,然後以此重新設計裝具方案,計劃在1970年5月生產完畢並在6月交付本寧堡進行評估和測試。


而陸軍作戰發展司令部有些等不及了,他們是LINCLOE項目的最終用戶。由於實在無法忍受冗長的審批和申請手續,陸軍作戰發展司令部的領導決定直接和裝備司令部以及Natick實驗室直接溝通——在此之前,LINCLOE-LCE項目的實施和反饋程序是這樣的:作戰發展司令部提出需求→上報陸軍部→陸軍部將需求量化成具體指標並立項→項目指派給裝備司令部→裝備司令部將指標發給Natick實驗室設計研發→研發出來的東西交給本寧堡測試。然而這個充滿官僚作風的流程在一開始就出了問題,陸軍部的那些坐辦公室的領導們腦洞開得太大,又缺乏基層實際經驗,把指標定得太苛刻,導致後續的一系列方案制定和產品研發走上了歪路。


於是作戰發展司令部決定甩開陸軍部,直接和研發單位Natick實驗室進行溝通。根據先前的測試結果和實際情況,裝備司令部和作戰發展司令部重新為LICLOE-LCE項目擬定的了一個新的性能指標要求,主要修改了其中的重量指標。商定的新指標在9月上報陸軍部,並在次月獲得了批准,不過陸軍部對此有要求。陸軍部說,你們得用測試來證明你們搗鼓出來的新指標靠譜,畢竟最後花錢的是我。


由於步槍手背心方案被斃,Natick實驗室後續的步槍手裝具設計轉向傳統的LCE裝具。根據新的性能指標和第一次測試的反饋建議,將M1956 LLCE里的背帶的兩條後掛帶改為一條帶分叉的掛帶,使得整個背帶呈「Y」字型(不得不說我個人其實不喜歡這個改動,H型承載結構比Y型穩)。其他改進包括修正背囊方案的設計問題、需要增設一個容量為大號背囊的三分之二的中號背囊、將易損的塑料按扣和塑料連接件改回金屬件等。



LINCLOE-LCE第二版裝具方案——幾個主要組件和最終版本已經沒有太大區別了(Natick Lab)



第二版方案關於背帶設計的改動


1970年10月,陸軍後勤中心根據這一版設計生產了300套裝具供測試評估使用。這300套裝具發給了以下單位測試:

  • 陸軍步兵委員會(US Army Infantry Board ,USAIB,位於喬治亞州本寧堡)
  • 』陸軍極地測試中心(US Army Arctic Test Center,USAATC,位於阿拉斯加州格利堡)
  • 海軍陸戰隊(US Marine Corps)駐匡提科部隊
  • 陸軍第十特種作戰群(US Army 10th Speical Force Group)駐德文斯堡部隊

然而在測試之初又發現背包的一些耐用性問題。修復更換之後,測試於1970年11月正式開始。



第二版LINCLOE-LCE方案中的三種背包。根據第一次測試的反饋增加了一個中號背包


這次的測試持續了一年多時間,從1970年底一直測到1972年初,這中間還發生了一段插曲。如果大家觀察得比較仔細,會發現上面那張第二版LINCLOE-LCE方案中的彈匣包里三個彈匣位有各自獨立的小蓋子。這個設計的目的在於在彈匣包里的彈匣不足三個時,剩下的彈匣還能保持在原位不動,減少相互碰撞發出的聲音。但這個設計嚴重妨礙彈匣取出,因此在最終版本中被簡化成了兩道分隔織帶,沒有蓋子了。但是陸戰隊等不及LINCLOE-LCE項目測試結束,在1972年批准了對這一測試型號的彈夾包的採購,以補充自己急需的M16步槍配用的30發彈夾包。



陸戰隊採購的這一版本彈匣包實物


說回LINCLOE-LCE項目。對Natick實驗室的第二版裝具方案的測試於1972年3月結束,並在4月初召會議總結測試中發現的問題。幸運的是,這次測試總體來說還是成功的,所有的的問題和不足都集中在設計細節和工藝方面,很容易改進,主要有以下幾點:

  • 將Y帶上的彈簧扣改為簡單的梯扣;
  • 改進背囊肩帶的快拆扣的抽條;
  • 將背囊的腰墊從梯扣繃緊改用螺絲繃緊;
  • 將彈匣包里的小蓋子取消,改為兩道簡單的織帶分隔,改進縫製工藝;
  • 將背囊本體頂部的背帶掛環由一個改為兩個;
  • 改進背架的生產工藝,使之更為牢固。

Natick實驗室按照這些修改建議重新生產了五十套裝具,交給本寧堡方面進行測試。這次測試於1972年8月初結束,測試結論肯定了大多數裝備的設計,但原方案中的M60彈藥背心在這此測試中被淘汰,小號背包也被砍掉,只保留中號和大號兩種容量的背囊。還給出了其他一些細枝末節的修改建議。但是背囊背架的問題仍然存在:背囊的總重量仍然超標,其中主要原因是背架上那套用於將背囊本體固定在背架上結構複雜的鎖定裝置。這勞什子不僅自重很大,還經常失效,士兵背著它行動時還會發出零件撞擊的咔噠聲。本寧堡方面的建議是最好能想個辦法把這倒霉玩意去掉。



鎖定狀態


這就是那個萬惡的鎖定機構(資料來自USMF論壇)


根據這次測試的修改建議,Natick實驗室最後生產了五套裝具,交給陸軍步兵協會進行評審。這五套裝具中的背囊按本寧堡的建議修改了結合方式,在背囊本體背側頂部設置一個向下開口的全寬度的套子套在背架頂部,而套子的底部(背囊頂部)設有開口,背架頂部的橫樑從開口處露出,用於連接背帶——這就是後來ALICE背囊的設計。


就我個人來看,整個LINCLOE-LCE項目中Natick實驗室在背囊方面的設計一直都很迷:毫無道理地堅持使用複雜的鎖定機構結合背囊和背架。一般採用這種裝置的設計目的在於方便快速拆卸和組裝,但對背囊這類裝具來說完全沒有將背囊本體從背架上快拆的需求,從項目報告書上也找不到使用這種裝置的理由;而Natick實驗室最後又能在很短時間拿出簡易可行的修改方案,不由得讓人懷疑那個鎖定機構是不是存在什麼貓膩……


這五套裝具交給陸軍步兵委員會,並在1972年11月27日到12月18日期間接受最終測試。經測試,新的背囊解決了此前背囊方案中暴露所有問題。整套裝具系統可以進行驗收。1973年1月17日,參與項目的各方領導在Natick實驗室對LINCLOE-LCE項目進行正式的技術驗收。經過驗收組的投票,Natick實驗室設計的LINCLOE-LCE裝具方案中以下組件在經過測試和改進之後,達到驗收標準,批准量產:

  • 承載腰帶,中號/大號(Belt, Individual Equipment, Size Medium/Large)
  • 野戰背包,中號/大號(Field Pack, Size Medium/Large)
  • 承載背帶(Suspenders)
  • 三折鏟套(Carrier, Intrenching Tools)
  • 野戰背包背架(Frame, Field Pack)
  • 背架托架(Shelf, Cargo Support)
  • 捆紮帶(Stripe, Webbing)
  • 背包罩(Cover, Field Pack, Camouflage Pattern)
  • 彈夾包(Case, Small Arms Ammunition)


LINCLOE-LCE項目最終產出


這套裝具定型的時候指派了一個「型號-年代」格式的制式名稱:「M-1972」。這可能是美軍在單兵裝具方面指派的最後一個這種格式的制式名稱。而且這個編號名稱也沒有被使用太長時間,到1974年就被改成了「All-purpose Lightweight Individual Carrying Equipment」——也就是我們熟知的「ALICE」了。不過儘管如此,在部分ALICE裝具的標籤上,M-1972這個名字還是被繼續沿用了一段時間,甚至一些1980年代生產的ALICE裝具的標籤或油印上還在使用「M-1972」這個名字。此外,ALICE也是美軍大量裝備的最後一套LCE類裝具,此後美軍新的單兵裝具全面轉向背心結構,並逐漸和防護相結合。


今世——ALICE裝具組件介紹


ALICE



如果說ALICE裝具相對美軍之前使用的LCE類裝具有什麼本質的不同,那就是ALICE裝具對「戰鬥負載」(Combat Load)和「生存負載」(Existence Load)做了明確的區分:戰鬥負載是和戰鬥以及遂行任務直接相關的物資和器材:武器彈藥、防護器材、急救用品、飲用水以及執行任務需要的技術器材等。這些物品需要用承載裝具攜帶,以便在需要的時候能夠第一時間拿到;而生存負載指的是和士兵生存和生活所需的物資,比如口糧、帳篷、睡具和洗漱用品等,土木工具、備用飲用水和備用彈藥也屬此列。這些物資一般不會在交戰時用到,但也需要由士兵自行攜帶,裝在背包里或者掛在背包外側,並在遭遇敵情時可快速拋掉以免妨礙戰鬥。這一概念的引入的目的意在提升裝備使用的效率,增強士兵作戰效能,提升生存率。


而將概念具體落實到實際的裝具上,就是將中號和大號兩種容量的背囊集成到裝具系統里。乍聽起來似乎很簡單,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但實際上這兩個背包的很多細節設計都是為這一理念服務的,包括主倉和外側副倉的容量比例,外掛點的設計以及背囊背帶的快拆裝置等。不僅如此,這一理念也滲透到了各個方面,入伍時配發的裝備手冊里都會教士兵如何區分和打包攜帶不同的物資。這個概念的推行實際上是個系統工程,而不僅僅是簡單地引入兩個背包。


中號和大號背包


不得不說,ALICE裝具里的背包真的可以說得上是絕對的經典軍用裝備設計。它的結構和功能全部來源於純粹的軍用需求,沒有絲毫冗餘。


<< 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





沒有安裝背架的中號背囊(左)和大號背囊(右)


舉個例子。不同於民用戶外背包通過增高包體的高度來增加容量,ALICE大號背包通過增加包體的橫向尺寸達到這一目的。這樣的設計是有實際意義的:ALICE背包在設計上要考慮可傘降使用。執行傘降的時候,傘兵的背後需要背主傘包、胸前要掛副傘包,因此需要將背包用專用掛具從腰部高度倒吊在人員身前,並在跳傘接近地面的時候解脫駁接,先扔到地上。如果背包太高,倒掛之後就會垂到地面,影響人員在機艙里的行動。美軍後續裝備的一些戶外背包血統的軍用背包如FPLIF和ILBE主包等都存在這個問題,而ALICE背囊無論是大號還是中號都沒有這個問題,至今仍然是同等容量下最適合軍事傘降行動的軍用背包。


光靠說的太不直觀了,還是上張圖吧。



傘降時攜帶背囊的方式。這張照片里的配置和拍攝角度是我們按照一張著名的美國陸軍遊騎兵的宣傳照片拍的。背包上那個醒目的白色拉手就是用於解脫鎖定的


中號背囊容量大約50L,大號再加大約40%。兩個背囊均為桶包結構設計,外側設有三個副倉,內部貼背一側有一個電台倉,可攜帶一個背負式電台。兩種背囊應配合背架使用,也可直接掛背帶背負使用。中號背囊另有四色叢林迷彩版本,迷彩版里還有一個版本的主倉蓋子根部左側有個開口,用於伸出包里攜帶的電台的天線。


背架和背包附件


背架是背包的骨。ALICE背囊採用外框架式背負支撐系統,背架可很方便地拆卸。這種背架主體由厚鋁管彎曲成方框形狀構成,方框內有十字梁結構增加強度,背架上端向內彎曲,貼合背部。外框架(External Frame)相對內框架(Internal Frame)有很多優點,良好的背部通風就是其中之一。



三套不同年代的背架。背架表面處理工藝、背帶和腰帶都有不同



ALICE背架系統



ALICE背架系統


背架不僅用於背囊,還可以單獨作為背負攜行具使用。配合捆紮帶和托架可以攜帶很多東西,比如油桶、彈藥箱、電台等。


多說一句背囊肩帶的快拆扣。這玩意在最初的版本里只有左肩才有,而後才改為雙側都有。它的作用是可以瞬間斷開背帶卸下背囊。在美軍的交戰程序中,如果士兵背著背囊,交火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卧倒之後卸下背包。這個時候就需要用到快拆肩帶了。快拆功能並非ALICE背囊獨創,在ALICE之前的背包,如上文介紹的輕量化背囊以及熱帶背囊,肩帶也是有快拆功能的。



閉合狀態



ALICE背囊的快拆扣


背帶和腰帶


腰帶和背帶是LCE類裝具的基礎結構,所有其他裝備都需要依託它們才可使用。Y字形的背帶後端分叉,形成四點懸掛。可將腰帶承載的重量分散到肩部。



兩套不同年代的ALICE裝具,左邊這套步槍手配置裝具為00年後生產,右邊這套SAW機槍手配置為90年之前生產



兩套不同年代的ALICE裝具,左邊這套步槍手配置裝具為00年後生產,右邊這套SAW機槍手配置為90年之前生產



Y帶的後掛帶特寫


然後說說腰帶。ALICE系統的腰帶經歷過兩側改進,總共三個版本。主要修改了長度調節方式和腰帶扣。



三個不同版本的ALICE裝具腰帶


彈匣包


每個彈匣包可裝入3個30發M16彈匣,一套裝具配兩彈匣包,剛好是一個彈藥基數。兩側的結構用來攜帶M67破片手雷,一般被叫做「grenade wings」。ALICE裝具里沒有專用的手雷包。



從左到右:1974年、1991年、2007年



不同年代產的ALICE彈匣包


水壺包


沿用自M-1967 LLCE裝具,取消了原設計里正面的四道平行的縱向車線。內部有保溫氈。外側的小口袋設計上用來裝凈水藥片小瓶的。



不鏽鋼水杯、燒水架以及水壺三件可以套在一起裝入水壺包攜帶


指北針/急救包


同樣沿用自M-1967 LLCE裝具,一個結構簡單的小附包,一般掛在Y帶肩墊外側的橫向織帶上



三個不同年代生產的指北針/急救包



ALICE裝具里的指北針/急救包


三折鏟套


EVA注塑工藝生產的三折鏟套。內裝的這種三折鏟自1968年開始使用,一直用到現在。



其中綠色的年代較早,棕色的年代較新



ALICE三折鏟套


其他兼容裝具


ALICE裝具美軍全軍配發,裝備時間很長,因此同時期有很多兼容ALICE的單兵裝具,無論是公發裝具還是商業版裝具,以下僅僅是其中一少部分:



SAW 200發彈鏈包


1



2



3



4



5



6



其他兼容ALICE的裝具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些兼容裝具不屬於ALICE裝具組件。


組件命名


最後再說說命名。對ALICE稍微了解一點的朋友會知道,ALICE系統里的裝備的標籤或者油印有寫「LC-1」「LC-2」或者更早期一點的「M-1972」。雖然實際上這個命名並沒有什麼規律,並不是說早期的就是M1972、然後是LC-1,後來是LC-2。一模一樣的同一件裝備可能會同時存在這三種名字但實際完全一樣的版本。另外也並非所有的裝備都會有這三種名稱,比如彈匣包和大號背囊只有「LC-1」,沒有「LC-2」。這並沒有一個確定的規律,只能具體物品具體看。


實際應用和影響


ALICE裝具在1973年正式配發,逐漸代替越戰時期使用的M1956 LCE裝具。她伴隨著美軍參與了從越戰後到今天所有軍事行動,即便在MOLLE系統裝具以及攜防一體化裝備全面普及的今天,仍然還有新的ALICE裝具被生產出來。


越戰後到1980年代


這段時間美軍有兩次較為知名的軍事行動:1983年武裝介入中美洲小國格瑞那達的「緊急暴怒」行動(Operation Urgent Fury)以及1989年入侵巴拿馬的「正當防衛」行動(Operation Just Cause),後者曾經在《使命召喚:黑色行動2》中有過相關關卡。



準備出發巡邏的陸軍遊騎兵,注意右側人員背後的背帶



緊急暴怒行動



緊急暴怒行動



緊急暴怒行動



1989年聖誕節過後不久,正在實施「音樂攻勢」的兩名陸軍士兵



正當防衛行動



正當防衛行動


1990年代


我想對於我們80後一代人來說,90年代印象最為深刻的軍事行動莫過於1990年到1991年美軍在伊拉克的「沙漠風暴」行動(Operation Desert Storm)。這是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媒體全程跟進實時報道的戰爭。正因如此,美軍士兵身穿的六色沙漠迷彩、PASGT防護系統以及ALICE裝具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成為一代人對於「美國大兵」的刻板印象。



視察部隊並在機庫中發表講話的多國部隊總指揮諾曼·施瓦茲科普夫上將




千禧年後


儘管1999年MOLLE/MOLLE II裝具已經大量配發,成為美軍新的制式裝具,但仍然還能看到ALICE裝具活躍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前線的身影。尤其因為初期配發的裝具數量和功能的不足,有些情況下還非她不可。



使用ALICE夾包容納M21步槍彈匣的精確射手




其他國家


ALICE裝具不僅生命力強,其影響力更是不容小覷。世界上有數十個國家都曾經將ALICE裝具作為本國軍隊的制式裝具,其中包括直接接受美國軍事物資援助以及自主仿製的。我們國家也曾借鑒過ALICE設計自己的單兵裝具。



身穿全套美產沙色ALICE裝具和六沙迷彩作戰服、手持G3A4自動步槍的沙烏地阿拉伯陸軍士兵(1978)



ALICE裝具在國外



ALICE裝具在國外


文化影響


2013年,由退役遊騎兵老兵創建的文化T恤品牌RangerUp!品牌發布了一款T恤,主題就是ALICE裝具。其配文「Never Forget」意在提醒人們不要忘記這套功勛卓著的美軍最後的LCE裝具。



RangerUp T恤



我當然也買了


可惜這件T恤已經停產了


在軍事領域之外,ALICE背囊因其漂亮簡潔的外觀設計,也引起了潮流領域的關注。很多潮牌都曾經借鑒過ALICE背囊的設計。詳細可閱讀去年的舊文《這些你熟悉的潮牌,都曾經是軍用品供應商》。




作者:Beta-TNT


來源: Gear-Illustration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戰甲網 的精彩文章:

英阿馬島戰爭中的SAS和SBS特種部隊(下篇)
深入敵後:越戰美軍的敵後偵察行動經驗總結

TAG:戰甲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