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曾國和楚國「相愛相殺」700年

曾國和楚國「相愛相殺」700年

原標題:曾國和楚國「相愛相殺」700年


  在歷史上,楚國先後位列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國力最盛時號稱「地方五千里,帶甲百萬,車千乘,騎萬匹,支十年」。而曾國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甚至在史書上鮮有記載的「小國家」。


西周時期曾國實力並不弱於楚國

周朝分封天下,按照五等爵位對國家等級排序,依次是公、侯、伯、子、男。


西周早期,曾侯乙的祖上周朝宗室曾諫被封為侯。幾乎在同時期,封楚人首領熊繹為子爵,建立楚國。從天子分封的爵位而言,曾國比楚國級別更高。方勤解釋,當時,楚國位於「南蠻之地」,相對中原國家來說楚人身份低微,受封地也僅為二十多平方公里。而曾國是姬姓宗親,為中原文化的嫡傳,曾國的地位明顯要高於楚國。


此時,曾國的國力和楚國相比如何呢?「此前,一直認為曾國軍事實力較弱,但在郭家廟考古發掘中發現的大型車馬坑及大量兵器,改變了這一看法。」方勤表示,近幾年考古發現顯示,曾國在西周至春秋早期是實力強大的諸侯國。


在郭家廟墓地,發現了一號車坑與一號馬坑,它們均屬於一號墓的陪葬坑。其中一號車坑長32.7米、寬4米,葬車28輛。車的排列方向是東西縱列式,其中東面的車保存較好,有彩繪圖案,出土的銅質車器較多。一號馬坑長9米、寬8米、深2米,葬馬49匹。逸禮《王度記》曰:「天子駕六,諸侯駕五,卿駕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方勤表示,郭家廟墓地車馬的數量象徵著墓主人尊貴的身份,也體現了當時曾國的強大實力。

發掘文物見證曾楚多次聯姻


西周時期,曾國和楚國時有戰事,亦有聯姻。2016年至2017年考古發掘的蘇家壟遺址就揭示了曾楚聯姻的一段故事。


蘇家壟遺址包括墓地、居址、冶煉作坊,遺址中發現大面積的冶煉遺存與厚重的青銅器,值得一提的是,墓中發掘了多件「羋(mǐ)」姓青銅器,可以推斷主墓主人為曾國最高統治者及「羋」姓夫人。「羋」姓是春秋時期楚國公族之姓,電視劇《羋月傳》的熱播使生僻的「羋」字廣為人知。


同樣能印證曾楚聯姻關係的還有郭家廟出土的「羋」字青銅器——「曾侯作季湯羋鼎」,方勤介紹,這件青銅鼎被推測為曾侯為迎娶楚國「羋」姓女子而做的器物,女子身份「媵妾」和電視劇《羋月傳》中羋月相似。


多次聯姻,是否意味著曾楚之間一直保持著「盟友」的關係呢?在方勤看來並非如此。「既鬥爭又聯合是那個時期諸侯國之間政治局勢的常態。」他舉例說,《左傳》記載楚武王的夫人鄧曼,就是鄧國人,而她的兒子楚文王卻在公元前678年滅掉了鄧國。

曾侯乙編鐘的一件鎛鍾由楚王贈送


時間來到春秋時期,楚莊王問鼎中原,開創春秋時期楚國最鼎盛的時代。楚國的強盛一直延續到戰國晚期直至為秦所滅,曾國則成為楚國的附庸,但兩國關係一直十分友好。


史書記載,楚武王時期曾三次伐隨。經過湖北考古的發掘證實,書中記載的隨國即為曾國。而在楚國伐隨的二三十年後,公元前672年,楚成王又是在曾國的幫助下奪得國君之位。兩國關係可謂相愛相殺。


2013年在湖北隨州文峰塔墓地出土了曾侯乙編鐘,上面有180多個銘文,記載了公元前506年時,吳王伐楚,楚都城郢被破,楚昭王逃到曾國,吳軍追來,被曾國保護的歷史。


湖北省社科院楚文化研究所所長張碩介紹,這件編鐘銘文記載的故事,就是《史記·楚世家》所記載的「楚昭王奔隨」。吳王兵臨城下,要隨侯(曾侯)交出楚昭王。隨侯回答說:「隨與楚國世代友好,我們不能背信棄義,況且楚昭王已經逃走,不在隨國。」吳王無奈,只好作罷。

楚昭王逃過一劫,因此非常感激隨侯。為了報答救父之恩,楚昭王之子楚惠王將一口製作精美的鎛鍾送給曾侯乙,以紀念兩國的友好關係。這口鎛鍾就是震驚後世的曾侯乙編鐘65件編鐘中的一件。


春秋戰國時期,強大的楚國吞併了眾多國家,但作為附屬國的曾國一直相對比較獨立。方勤表示,根據現有發掘的文物和史料記載推測,曾國從春秋中期後並沒有被楚國所滅,一直到戰國中期的曾侯丙仍保持其諸侯國的地位。


作者:李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千龍網 的精彩文章:

抗戰勝利日抗戰館唱響「勝利歌」
關河五十州出新作《大授銜》

TAG:千龍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