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四書五經到底講了什麼

四書五經到底講了什麼

「四書」指《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五經」指《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四書五經」是舉世聞名的東方「聖經」,光照千秋的文化瑰寶。

四書五經到底講了什麼

《大學》

1、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譯文:世上的事物都有本末始終,明確它們的先後次序,那就接近事物發展的規律了。

2、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譯文:想要修養自己的身心,就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態,想要端正自己的心態,就先要證實自己的誠意,想要證實自己的誠意,就先要豐富自己的知識,豐富知識就在於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3、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

譯文:有錢的人房間裝飾得很華麗,有仁德的人心裡寬暢,身體自然也安舒了。

4、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驕泰以失之。

譯文:君子有個大原則,就是必須用忠誠信義來爭取民心,驕橫奢侈就會失去民心。

5、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恆足矣。

譯文:創造財富有個大原則:生產的人多,消費的人少,創造得迅速,使用得舒緩,這樣國家財富就可以經常保持充足。

《中庸》

1、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譯文:天賦予人的品德叫做「性」,遵循事物本性就叫做「道」,使人修養遵循道就叫做「教」。

2、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

譯文:喜歡向別人請教,而且喜歡體察人們淺近的話語;消除消極的東西,而宣揚人們的善行;善於把握事情的兩個極端,採用恰當的做法施行於人民。

3、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譯文:廣泛地學習知識,詳細地詢問事物發展的原因,慎重地加以思考,明確地辨別是非,踏實地去實踐。

4、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誠則明矣,明則誠矣。

譯文:由於誠懇而明白事理,這叫做天性;由於明白事理而做到誠懇,這是教育的結果,真誠就會明白事理,能夠明白事理也就能夠做到真成了。

《論語》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譯文:學習知識而又能經常去複習、練習,不也是很令人高興的事么?有朋友遠道而來,不也是令人快樂的事么?

2、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譯文:我每天多次地進行自我反省:為別人辦事竭盡全力了嗎?和朋友交往免誠實守信嗎?老師傳授知識,是否用心認真地複習?

3、巧言令色,鮮矣仁!

譯文:花言巧語、假裝和善的臉色,這樣的人很少有仁德的!

4、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譯文:君子致力於根本、根本的東西確立了,仁道也就產生了。孝順父母,敬愛兄長,就是行仁的根本吧!

5、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譯文:知道的就承認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這就是對待事物的正確態度。

6、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譯文:只讀書而不思考就會感到迷惘,無所收穫;只是思考而不讀書,有時就會空想,疑惑不解。

7、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譯文:三十歲開始自立,四十歲面對一切事情都能明白其中之理而不被迷惑,五十歲了解宇宙自然之理,六十歲時對別人所說的話能分清是非,七十歲便能隨心所欲、隨意而為,但一切行為都不會超越規矩準則的。

8、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譯文:君子親密團結而不想到勾結,小人互相勾結而不親密團結。

9、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譯文:已經做過的事就不要再解釋了,已經完成的事就不要勸阻了,已經過去的事就不必再追究了。

10、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譯文:君子曉得的是道義,小人懂得的是財利。

11、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

譯文:腐朽的木頭不可用以雕刻,腐土一樣的牆壁是不可以被粉刷的。

12、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譯文:聰明而喜愛學習,向地位、學識不如自己的人請教,並不感到恥辱。

13、三思而後行。

每件事情都要經過多次考慮,然後才去行動。

14、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譯文:聰明的人喜愛水,仁德的人喜愛山。聰明的人活躍,仁德的人沉靜。聰明的人快樂,仁德的人長壽。

15、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譯文:三人一路同行,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師的人,選擇他們好的地方向他們學習,不好的地方自己如果有就要改正。

16、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譯文:消逝的時間,像流水一樣呀!日日夜夜一刻不停地流去。

17、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譯文:三軍的統帥可以被奪去,卻不可以強使一個男子漢的志向改變。

18、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譯文:如果不是天氣寒冷,就不會知道松樹、柏樹是最少落葉的。

19、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譯文:聰明的人不會迷惑,有仁德的人不會憂愁,勇敢的人無所畏懼。

《孟子》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譯文:尊敬自己的長輩,從而推廣到尊敬別人的長輩;愛護自己的兒女,從而推廣到愛護別人的兒女。

2、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譯文:以人民的快樂為自己快樂的人,人民也會以他的快樂為自己的快樂;以人民憂愁為自己憂愁的人,人民也會以他的憂愁為憂愁。

3、出於其類,拔乎其萃,自生民以來,未有盛於孔子也。

譯文:他們產生在這個人群眾,但遠遠超過了他們那一類,大大高出了他們那一群。自有人類以來,沒有比孔子更偉大的人了。

4、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譯文:天降的災禍還可以躲避,自己造成的罪孽是無法逃脫的。

5、人告之以有過,則喜。

譯文:聽到別人指出自己的過錯,就感到高興。

6、善與人同,捨己從人,樂取於人以為善。

譯文:對於行善,沒有別人和自己的區分,拋棄自己的不對,接受人家對的,非常快樂地吸取別人的優點來做好事。

7、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譯文:所以天將要把重大任務落到這個人身上,一定要使他的心智痛苦,使他的筋骨勞累,使他的身體飢餓使他的身子窮困,並且使他的每一行為總是不能如意,藉此來使他的內心震動,堅韌他的性情,增加他的才幹。

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譯文:行仁政的人幫助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人幫助他的人就少。

9、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譯文:在上位的有什麼愛好,在下面的人一定愛好的更加厲害。

10、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治於人者食人,治人者食於人,天下之通義也。

譯文:腦力勞動者統治別人,體力勞動者被人統治;被統治者養活別人,統治者靠被人養活,這是天下的共同原則。

11、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譯文:父子之間要親愛,君臣之間要有禮義,夫婦之間要摯愛但還要有內外之別,老少之間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間要有誠信之徳。

12、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為大丈夫。

13、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

14、夫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

譯文:人必先有自取其辱的行為,別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毀壞的因素,別人才毀壞他;國家必先有自己被攻打的原因,別人才攻打他。

15、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譯文:魚是我喜歡的,熊掌也是我喜歡的,兩種東西不能同時擁有就捨棄魚去取得熊掌。生命是我所喜歡的,義也是我所喜歡的,如果兩種東西不能同時擁有,就捨棄生命去取得大義。

《詩經》

1、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譯文:雎鳩關關相對唱,雙棲河中小洲上。純潔美麗好姑娘,正是我心中的好對象。

2、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譯文:緊緊拉著你的手,願意白頭偕老。

3、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譯文:一天不見心上人,就好像隔了三秋長啊!

4、逝將去女,適彼樂土。

譯文:我已決心離開你,去那理想新樂土。

5、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譯文:河畔蘆葦白茫茫,夜來清露凝成霜。我所思念的那個人,正在河水的那一方。

6、心乎愛矣,遐不謂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譯文:心中這樣愛著他,為什麼不大膽向他/她訴說?愛情的種子深埋心中,何時能忘,不受折磨?

《尚書》

1、靜言庸違,象恭滔天。

譯文:花言巧語,陽奉陰違,貌似恭敬,實際上對上天輕慢不敬。

2、侮慢自賢,反道敗德。

譯文:輕慢眾人,妄自尊大;違反正道敗壞德義。

3、無稽之言勿聽,弗詢之謀勿庸。

譯文:沒有經過驗證的話不輕信,沒有徵詢過眾人意見的謀略不輕用。

4、視遠惟明,聽德惟聰。

譯文:能看到遠處,才是視覺銳利;能聽從好話,才是聽覺靈敏。

5、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

譯文:就好像把網結在綱上,才能有條理而不紊亂。

6、玩人喪德,玩物喪志。

譯文:玩弄人會喪失德行,玩弄物會喪失抱負。

7、為山九刃,功虧一簣。

譯文:譬如堆壘九仞高的土山,只差一筐土,還是不算完成。

《禮記》

1、敖不可長,欲不可從,志不可滿,樂不可極。

譯文:傲慢不可滋長,慾望不可放縱,高潔的志向不可滿足,享樂之情不可無盡。

2、賢者狎而敬之,畏而愛之。愛而知其惡,憎而知其善。

譯文:對有德才的人要親近而且敬重,畏服而且愛慕他。對於自己所愛的人,要能知道他的缺點,對於自己所憎惡的人,要能看到他的好處。

3、博聞強識而讓,敦善行而不怠,謂之君子。

譯文:那些能博聞強記而且能禮讓,修身行善而且不懈怠的人,可以稱之為君子。

4、知為人子,然後可以為人父;知為人臣,然後可以為人君;知事人,然後能使人。

譯文:能知道做一個好兒子,然後才能做一個好父親;知道做一個好臣下,然後才能做一個好的君主;明白如何為人做事,然後才能使喚他人。

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譯文:美玉不雕琢,不能成為好的器具;人不學習,就不會明白道理。

6、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

譯文:善於唱歌的人,能讓人沉浸在他的歌聲中;善於教學的人,能讓人繼承他的志向。

7、差若毫釐,繆以千里。

譯文:開頭雖然只有毫釐的差別,到後來卻錯到千里那麼遠了。

《易經》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譯文:天道剛健,君子以天為法,故而自強不息。

2、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辯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

譯文:君子以學習來積累知識,以多問來明辨是非,以寬容待人,以仁心行事。

3、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譯文:兩人同心,像刀那樣鋒利,可以切斷金屬。同心的話,像蘭花那樣幽香。

4、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譯文:道行不通時就得變,變了之後就會豁然開通,行得通則可以長久。

5、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

譯文:天下人要歸同一個地方,只是道路不同;達到同一個目的,只是思慮多種多樣。

6、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

譯文:不積累善行達不到成名,不積累惡行達不到滅身。

7、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譯文:見善就向他學習,有過就改。

《左傳》

1、多行不義,必自斃。

譯文:多作不義的事情,必定會自我滅亡。

2、度德而處之,量力而行之。

譯文:忖度德行如何,以便決定自己怎樣處理事情;估量自己的力量大小,從而決定該怎樣行動。

3、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

譯文:節儉是一切美德中最大的德,奢侈是一切惡行中最大的惡。

4、輔車相依,唇亡齒寒。

譯文:面頰和牙床骨互相依存,失去了嘴唇,牙齒就會露出來受寒。

5、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譯文:哪個人沒有犯過錯誤呢,有了過錯但能夠改正,就是最大的好事。

6、舉不失德,賞不失勞。

譯文:舉薦人才,不要把有道德的人遺漏;賞賜爵祿,不要忘記有功勞的人。

7、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譯文:處於安樂的環境中要保持警惕,要想到可能出現的危險,想到了就有防備,有了準備就會免遭禍患。

8、末大必折,尾大不掉。

譯文:樹梢大於樹榦,樹就要折斷;尾巴大了就一定不能搖擺靈活。

9、樹德莫如滋,去疾莫如盡。

譯文:樹立德行,最可貴的是使它不斷增長;而除掉毛病,最好是除得乾淨徹底。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歷史那點小事 或者搜索 crazylishi (長按可複製)

歷史那點小事, 我們談天談地,談電影,談動漫,談科技;嬉笑怒罵,品古論今,專挑你不知道的講!

四書五經到底講了什麼

作者寫於2016-04-05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經期使用衛生棉條有哪些注意事項?
下一胎怎麼選?輪胎選購常識!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