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乾隆陵墓被盜時候,發生了很詭異的事,被盜的四個珍寶價值連城

乾隆陵墓被盜時候,發生了很詭異的事,被盜的四個珍寶價值連城

原標題:乾隆陵墓被盜時候,發生了很詭異的事,被盜的四個珍寶價值連城



孫殿英動了挖清朝皇陵的念頭


1928年孫殿英奉命去剿匪,途徑東陵一帶見到皇家陵墓突然動了心思。當時東陵已經沒有清兵把手,守陵的人也不會好好保護。孫殿英就和手下以軍事演習的名義將守陵人趕走。


同年6月孫殿英準備盜挖慈禧東陵、乾隆的裕陵、康熙的景陵。不過要盜陵寑奪寶,必須先找到地宮入口,孫殿英部下,梁朗先此時說話了,他認為可以派人尋找流存於坊間的陵寑「葬寶圖」,另一方面尋找熟知地宮入口高人,因為當時,陵周圍住有不少守陵人和修陵工匠的後代。


終於,通過兩個守陵人查聽到了一個名叫蘇必脫林的人可能知曉,蘇必脫林當年參與了慈禧安葬全過程,正是孫殿英想找的人! 孫殿英就打算準備動手挖墓了,此時的孫殿英為挖墓足足準備了好幾個月,到了當年的7月份,孫殿英才開始動手。


一個星期後的7月8日,蘇必脫林從家中被帶到慈禧陵前。慈禧陵有隆恩殿、明樓、寶城等多個建築組成,在威逼利誘下,蘇必脫林指點了慈禧陵地宮入口處,明樓旁側琉璃照壁下面。之後孫殿英讓手下士兵兵分三路。分別盜挖慈禧東陵、乾隆的裕陵、康熙的景陵。



挖開乾隆裕陵遇到了很詭異之事


乾隆棺槨死死的頂住石門


孫殿英匪軍在盜掘裕陵地宮時,曾順利地打開了前三道石門。但第四道石門卻無論如何也不能打開,便氣急敗壞地用炸藥炸開了石門。進了地宮後,發現原來有一具巨大的棺木頂住了石門。後來從這具棺木中找到了乾隆帝的頭顱骨,才知道這具頂門的棺木就是乾隆帝的。士兵驚訝地發現了一個天大的奇事,裕陵內葬有乾隆和孝賢純皇后、哲敏皇貴妃等6人,其他五個棺槨都在石床上,唯獨乾隆的「走」了下來,將石門死死的頂住,以致士兵無法將門打開。


本以為事情會到此為止,不料同樣的「鬼擋門」怪事在1975年又發生了一次!考古專家清理乾隆裕陵地宮時,乾隆的棺槨這次又「走」了下來,它頂著了石門,起到了來石的作用,讓人無法順利進入裕陵地宮。



有專家認為這是滲漏進的地下水浮力作用,將棺漂起所致。但其它五具為何不動? 當年乾隆沉重的棺槨安置到地宮石床上後,為確定風水線,校準龍脈旺的方位,在棺的四角,各有一塊重達數百斤的龍山石,將棺槨牢牢地固定在棺床上。龍山石下部伸出的四棱形榫,根部細,頭部粗。榫插入石制棺床上的長方形眼中,向旁邊相通的方眼一推,由於這個方眼口小下大,龍山石便被牢牢地固定在棺床上。

龍山石上面鑿有縱向和橫向的通槽。槨的豎向邊棱被卡在龍山石的縱向槽內,槨底部伸出的橫向邊棱被龍山石橫向的槽卡壓,這樣棺槨既不能升起,又不能前後、左右移動。這四塊龍山石牢牢的固定乾隆沉重的棺槨,為何乾隆的棺槨會獨「走」了下來?


如果是地下水的浮力作用,得有很大的波浪,而滲進來的水顯然不存在這個條件。是不是乾隆地下有知,知道將有賊人要來盜掘裕陵,己隻身「下來」頂門?乾隆棺槨頂門一事,至今專家未能拿出令人信服的考古發現,來證明乾隆棺槨走動、「看護」自己陵寑的原因,成為一道謎題。



孝儀皇后屍骨保持完好,面目如生


裕陵被盜之後,重斂者描述了他進入乾隆地宮時所見到的悲慘情形:「我持燈進入地宮,見有白骨數節浮於泥水之中,不能辨其是男是女,其情狀比西太后陵凄慘百倍。」後人隨後重斂屍骨,發現墓中6具屍骨只剩4個頭骨,屍骸全碎。而一具壓在石門下的棺槨里,重斂者找出一具頭骨,因為骨骼較大,判斷是乾隆頭骨。


找到乾隆頭骨後,只剩一人頭骨沒找到。棺槨里眾人找遍了也不見蹤影,人們猜測可能被盜墓者帶出了地宮。就在人們快要放棄尋找時,令人吃驚的事情發生了!在地宮西北角的深水裡浮現出一具完整的女屍,面目如生,令人驚異。


從年齡和女屍的面貌來推斷,應該是孝儀皇后魏佳氏無疑,她是嘉慶皇帝的生母,比她後死的乾隆皇帝屍骨都已腐化了,為什麼孝儀皇后能夠在陵墓被盜時仍面目如生呢?當時也沒有時間、沒有條件去細細追究了,其他五個人的遺骨散落一地,分不清誰是誰了,只有魏佳氏完整的躺在棺床上。重新收殮遺體的時候,魏佳氏被重新放置在自己的棺材裡面,另外五個人的分不開了,就掃成一堆,一起放入乾隆皇帝的帝棺之中,就算完事了。



到了1975年清東陵工作人員重新清理裕陵的時候,再次開啟魏佳氏的棺材時,魏佳氏也終於只剩一把骨頭了。於是,為何嘉慶皇帝的生母能夠在裕陵地宮中不腐的神奇事件,這位孝儀皇后死於乾隆之前,同處一個地宮,為何唯獨她的屍骨保持如此完好?


遺臣們心中大惑不解。遺臣心中疑惑尚未解開,又一個問題讓他們困擾不已,那就是如何分那些散亂骨骸的身份呢?討論了數日,終決定合葬一棺,此舉開創了有清以來帝后妃同葬一棺的惟一特例。

重新葬完慈禧、乾隆帝后妃遺骨後,人們蓋上殘缺的棺蓋,掩閉石門,再將隧道完全填封。 



孫殿英在墓中盜取了數不勝數的稀世文物,但是大部分的文物並不知道去向,都流入了四方,目前也僅有少數珍寶被博物館珍藏。其中幾件是價值連城的無價之寶。


被盜的5個稀世珍寶 


一、九龍寶劍


九龍寶劍非漢家傳統之劍,而是結合了蒙古式的彎劍,其劍身略彎,劍長共五尺,劍柄特長,上面刻了九條金龍。而這九條龍卻又是根據漢家周易的「九九歸一」的寓意而雕刻的。周易中的九九歸一是輪迴的意思。


劍鞘用名貴鯊魚皮製成,嵌滿紅藍寶石及金剛鑽,堪稱價值連城。乾隆熟讀漢書,知道天道是一個輪迴,人如此,朝代政權也如此,要想永遠統治奴役漢族是不可能的事。乾隆用這個九龍寶劍陪葬也是有用意的,希望自己死後得以重生,輪迴到現世掌控天下。


孫殿英盜出寶劍後準備將最珍貴的「九龍寶劍」孝敬給蔣介石。1939年孫殿英又將最珍貴的九龍劍交給戴笠,請他轉送蔣介石。


1946年3月17日,戴笠攜九龍劍由青島啟程直飛南京面蔣,誰知天氣惡劣而機毀人亡。當沈醉從江寧農民手中尋回九龍寶劍時,它的劍鞘和劍柄早已燒得一乾二淨。於是沈醉將它和戴笠的遺骸一起放入棺材中入土。


不過詭異的是,拿過九龍寶劍的四個人:孫殿英、馬漢三、川島芳子、戴笠,全都死於非命,乾隆寶劍詛咒的傳說也因此傳開來。世事滄桑,當九龍寶劍的謎底被揭開時,一切早已無跡可尋。也許對這件國寶來說,化作紫金山中的一抔春泥也是不錯的歸宿。


、八徴耄念之寶


這個玉璽是乾隆八十大壽專門製作的,也是乾隆最鍾愛的一個。這個玉璽製作耗時近40天,由頂級工匠製成,玉璽的原料也是非常的珍貴:碧玉、白玉、青玉等等,價值不菲。後來因為戰亂問題,這款玉璽幾經波折,印文在許多重要清朝宮廷藏品中,比如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秋山暮靄圖卷》,上海博物館收藏的《柳鴨蘆雁圖卷》上,都印有這枚「八徴耄念之寶」。


該玉璽現在英國,因在倫敦富比拍賣行要拍賣,起拍價達到60萬英鎊。



三、《富春山居圖》


乾隆一生鍾愛收藏名畫,見到珍貴的名畫乾隆總會愛不釋手,時不時的還會拿出來觀摩一番。這個《富春山居圖》為紙本水墨畫,寬33厘米,長636.9厘米,是「元四大家」之首、山水畫大師黃公望(1269—1354)的精心巨制。從他1347年退隱到富春山時開始畫起,至1350年年過八旬之時完成了這幅被後人稱為山水畫「第一神品」,前後費時超過3年。


它採用傳統的「三遠」並用構圖法,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富春山初秋時節的迷人景色:峰巒陂陀,秋水長天,林木恬然,沙渚悠遠,黃公望把富春山美麗的風光勾勒得令人心醉神迷,真可以說是:一峰一狀,一樹一態,雄秀蒼茫,變化萬端。


正是被孫殿英給盜走了,經過漫長的流離轉手,前半部分被浙江博物館收藏,後半部分被台北博物館收藏。


1999年,海峽兩岸的書畫家共同發起了圓合《富春山居圖》的活動,他們相聚在風景如畫的富春江畔,依照古代摹本,共同揮毫,臨摹了長約65厘米、在「焚畫殉葬」中被燒毀的那截畫卷,並與各自事先臨摹好的《富春山居圖》前、後卷連接在了一起,分隔在海峽兩岸的《富春山居圖》終於圓合了。


四、緙絲陀羅尼經被


這個是西藏活佛獻給乾隆的,就是用來覆蓋遺體得以超度亡靈。當時這個「緙絲陀羅尼經被」藏於黃緞子袈裟中,並沒無人察覺。


這件緙絲陀羅尼經被長2米,寬1.38米,呈古銅色。其上共有四種文字。主體是一座佛塔,塔內緙滿梵文陀羅尼經經文,塔周圍有精美繁複的花紋。據了解,此件拍品最初是被藏於一件清末黃緞子袈裟中,被一位業餘藏家以9萬元將其買下後,才在袈裟之中發現了它。在2008年、2010年的兩次拍賣會上分別以6550萬元、1.3億元成交,可謂撿了大漏!


被稱為織中聖品的「緙絲」是我國業已失傳的高級絲綢藝術品,因織造難度大,一件像樣的織物至少需要幾年時間才能完成,其珍貴性被稱為「一寸緙絲一寸金」。


緙絲代表了中國絲織工藝的頂峰,而雙面緙又是緙絲中的極品。這種工藝在清乾隆時期達到頂峰,此後便漸漸衰落,即便是現在也不能達到當時的工藝水平。



五、唐伯虎的《寒秋圖》


墓中自然少不了各類奇異珍寶,孫殿英只認金銀,並不懂得文人墨客那一套,把各類大家們的真跡統統丟在地上,這其中就有一副唐伯虎的《寒秋圖》,為無價之寶。被孫殿英視作糊在面上的小人畫,丟在泥水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原大話歷史 的精彩文章:

TAG:中原大話歷史 |